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阶梯式训练的策略研究

2020-04-22 20:30李枝剑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李枝剑

【内容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整本书阅读”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也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篇章阅读或片断式阅读。在目前学生普遍存在“浅阅读”的现状下,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阶梯式训练,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可以说,整本书阅读阶梯式训练是通往文学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阶梯式训练

一、整本书阅读阶梯式训练的提出

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文学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不同于传统语文学习的篇章阅读或片断式阅读,无论从阅读量还是阅读的难度上,对学生都极具挑战。教师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地实施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只有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才能读出生命的开阔、灵动、乐观、豁达和鲜亮,读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动、世界的丰富与神奇、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领悟到智慧、文明、善良与大爱。

二、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阶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长期观察,我发现大部分的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都存在着“浅阅读”的现象。“浅阅读”指的就是学生对于阅读作品仅有表面的理解和粗浅的认识,并没有真正走近作品、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核,对作品的文字缺乏感性和理性的思考,只追求简单、轻松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让学生浅尝辄止,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审美的能力。

“浅阅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1)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只关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词句。他们认为文章写得越是曲折就越有趣,词句越是优美就越有阅读的价值,所以就造成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去关注文章想表达的丰富的哲学道理和蕴含的真实情感。(2)学生在做读物摘要时,只是简单的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并没有真正的去领悟作品通过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在意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就只会套用好词好句,根本表达不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不改变学生现有的阅读模式,只是将作品作为“浅阅读”的方式,那么所阅读到的内容只会停留在表面,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正意图和真实情感,更谈不上能有创意的表达。

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更新阅读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整本书阅读阶梯式训练的策略由此而生。

三、整本书阅读阶梯式训练的主要内容与价值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在课内获得的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和批注、赏析、评价等阅读策略,如果能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有意运用,就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形成更好的阅读习惯。整本书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并非一朝一夕,阅读阶梯式训练,将整本书阅读分为三个层级:不同的层级实施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思维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浅阅读”,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以下我以《昆虫记》为例,结合实践,阐释整本书阅读阶梯式训练的实施策略。

四、整本书阅读阶梯式训练的实施策略

法布尔的《昆虫记》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阅读困难不大,阅读兴趣也不小。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社交工具的普及,大量的图文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他们表现得非常浮躁,早已失去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的兴趣。只有好读书者才能读好书。所以,如何让学生“好读书”是整本书有效阅读的第一要素。

策略一:兴趣感知阶段——读与活动结合

作为整本书阅读的第一阶段,我认为把阅读与活动结合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学生对于《昆虫记》的阅读,往往只浏览文本,读一个大概,仅能说出几种昆虫的几点特征,阅读停留在肤浅的表面,雁过无痕。为了掌握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我在开始阅读《昆虫记》的第一天就布置了以下任务:

任务一:

给昆虫制作卡片。

請选择一种昆虫,做一张卡片,向大家介绍你所认识的新朋友。

(提示:可以从昵称、外形特点、生活环境、习性、生长过程、劳动、婚恋、繁衍等角度介绍。)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任务在学生中反响很大。它引导学生在《昆虫记》整本书的阅读时,并不是仅凭自己的喜好,毫无目的的随意浏览,而是有了阅读重点,根据重点进行相关信息的删选。同时,提示部分的内容相当于给了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给学生指明了阅读的方向,使学生的阅读不至于雁过无痕,一无所获。最后,学生把阅读中筛选的信息进行提炼、概括、整合,形成自己对这一类昆虫的新认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一些阅读科技类说明文的有效方法。

学生每天坚持阅读,每周完成昆虫卡片的制作,教师对这些卡片,及时进行点评并给出一些完善的建议。等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学生们的卡片也越做越精致了,版面设计也越来越富有《昆虫记》的特色了,让人耳目一新。

这时,就有必要设计第二个阅读活动,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做一个反馈和评价。我让学生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卡片,写上推荐理由,参加班里的“《昆虫记》卡片制作小能手”的评比活动。并通过上传微信群,让家长们参与投票,评选出若干名小能手,颁发奖状和奖品。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

策略二:理解鉴赏阶段——读与批注结合

如果同学对《昆虫记》的阅读,仅仅停留在兴趣感知的阶段,那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还并没有真正提高。这时,需要教师不断加以指导,更换方式,监管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语文学科的整本书阅读,除了要感知和了解内容外,还有一项独特的学习内容,那就是语言运用。新课标已经对语文课程性质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要告诉学生:读一部文学作品,不能只关注故事吸不吸引人,情节曲折不曲折,还要关注作者是怎么运用语言的,即使是像《昆虫记》这样的国外名著,也是竭尽语言运用之妙的。语文学习,就是要了解语言运用的实例,积累丰富的语感,提高自己写作和表达时语言运用的能力。

阅读的第二阶段,我结合昆虫记的文体——科技小品的特点,设计布置了以下任务:

任务二

阅读下面百度百科对螳螂的介绍,并与《昆虫记》之《螳螂捕食》的原文进行比较。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头能自由转动,触角细长,前足能屈伸折叠,可以捕捉猎物;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

(1)同样是介绍螳螂,你有什么发现吗?

我发现:

(2)根据你的发现和理解,精读一些精彩片段并进行赏析,体会科学小品《昆虫记》的语言特色,圈点批注在书本上。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阅读时,不能仅动眼睛,要动手,更要动脑。如果不动笔、不动脑,那么即使读再多的书,也会一无所获,相反只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就失去了读书价值。于是,结合《昆虫记》文学性的语言,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做批注,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进而鉴赏法布尔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此让学生明确科技小品阅读的方式方法,使课外阅读更有实效。学生阅读《昆虫记》的策略也由略读转移到精读上来,通过这一任务的实施,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必须略读和精读交叉进行。

策略三:评论运用阶段——读与写作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所以,学生阅读完《昆虫记》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作品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方法角度出发,对文本进行点评评论,把阅读与抒发感受相结合,以此获得思维的發展和审美的提升。

于是整本书阅读进入第三阶段,更高的阶段,即评价运用阶段。评论运用是以理解鉴赏阅读为前提,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充分的展开想象,通过逆向思维和联想等方式,对文本作品进行客观的批评和评论,并提升德育和美育的过程。

根据初中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我设计布置了以下任务:

任务三

为了记录昆虫的日常,法布尔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昆虫的研究,假设、推理和求证贯穿观察的全过程,终于向我们展现了昆虫光怪陆离的世界。法布尔是伟大的昆虫学家,他像科学家一样,向我们弘扬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书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呢?你有什么发现?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名著中具体的语句,记录自己的探究结果,200字左右。

任务四

《昆虫记》的阅读已接近尾声,同学们对《昆虫记》是不是有了自己的思考?请把你的感悟收获和体会思考写下来,500字左右。

任务五

请你也像法布尔一样,仔细观察研究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展现它的日常生活,1000字左右。

这三个学习任务,难度由易到难,呈阶梯式排列,供学生选择,这也是为了考虑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差异性。第三个任务,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汲取了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第四个任务,是把阅读的思考通过文字固化下来。特别是第五个任务,学生的完成需要一点时间,且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的锻炼和思维的发展,有极大的挑战,做好这个环节,学生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学生与书本做了交流,教师仍需做好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当然师生之间也不能缺少一个互动交流。于是,整本书阅读结束,我会利用两节课时间,开展《昆虫记》的阅读交流。在课上,学生或总结点评,或提出质疑,或分享收获,大家各抒己见。这时候,教师不仅要组织课堂活动,还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促进学生的阅读。教师自己也应提前阅读作品,有自己的思考和解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

四、成效与思考

1.成效

整本书阅读阶梯式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并给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正确的指导和引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阅读更行之有效,有利于学生的终身阅读。

2.思考

文学名著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不同人物思想、智慧、语言艺术的结晶,学生从中能够汲取的营养是丰富且广泛的,但是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长期不断地训练,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尹施芬.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探究[J].江西教育,2018(36):15.

[2]潘金梅.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实施分析[J].华夏教师,2017(20):58.

[3]黄协娟.巧用阶梯式阅读训练,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语文知识,2017(17):75-76.

[4]张萌霞.论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84-85.

[5]张梅.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实施途径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1):17-18.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庐县方埠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