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名著阅读找根线

2020-04-22 20:30张少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名著阅读西游记

张少华

【内容摘要】文学与阅读呈现着一定联系,阅读是对文学最好的尊重,文学也通过阅读不断走入人心,对人的心灵等多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阅读过程中,各类名著作品都构建了宏观、庞大的一个书中主线,通过一个主要问题,将所有独立情节进行联系,可以更好地方便学生阅读前后进行理解和思考,让阅读更加具备着无缝衔接的特点。通过情节鉴赏等操作,也可以更好地輔助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进行理解,特别是对于名著阅读而言,要找到一个主要问题,提升效果。

【关键词】名著阅读;线;《西游记》;名著导读

引言

阅读并非是应付考试,而是应对人生,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终生的事情。诚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等同于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实际上阅读的深意远不止如此,读一本好书,你就获得了一个属于自己与书的新世界。然而在较大的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课业压力环境下,不管是成人还是学生,在阅读方面都缺乏合理性,学生也很难静下心来发现阅读的美。这些客观情况所造成的现象,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注重名著导读。

一、给名著阅读找根主线

名著导读需要具备规律性,尤其要对所有名著特点等进行充分了解,客观认识到不同部分在阅读过程中关键节点所在,尤其阅读具备着个性化和个体化差异,所以要注重对于学生在名著导读方面的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找到阅读和理解的切入点与切入情节[1]。对于学生而言,如《西游记》这样的名著过于庞大,内容较多,且世界观宏大,可以产生启发的节点也相对更多一些。尤其学生不喜欢此类名著,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入手进行阅读,因此在导读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一个切入点,给学生一个阅读的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给名著阅读找根线,主要是给予学生一种方向,给予学生在庞大的名著世界观中一叶扁舟,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节奏地去阅读。尤其对于此类名著而言,过程中每一个故事都相对较为独立,并且都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本名著最大优越之处在于,想象力无比丰富,性格特点鲜明,与人心人性相接近,对于神魔妖怪赋予了更多的人类感情,趣味横生同时也合情合理。因此在名著导读过程中,最主要是问题设定与规律的找寻,合理优化阅读。

二、名著导读要点分析

1.问题设定

鉴于名著自身书中世界观相对较为宏大,且所包含内容较多,因此要给予学生一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发掘名著的情节,进而通过情节来解决与思考最初的问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设定一个主问题,围绕主问题和主线路进行阅读,这样一来就让阅读具备规律性[2]。在《西游记》阅读过程中,要利用各类问题对情节进行一定设定,同时对人物的具体变化等进行一定观察,例如以孙悟空的变化来举例,这样的问题具备着一定规模性。可以肯定的是,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主线人物,作为众多主角之一,其自身的变化与经历相对较为多样化,变化也犹如大闹天宫一般翻天覆地。这样的人物塑造在情节方面具备着显著的特异性,由石猴到最后的斗战胜佛,经历了一系列事情,然而在不同情节与不同章节故事中,所体现的性格也具备着差异,有的时候甚至是与之前的性格截然相反。部分情节所展现与体现的性格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进一步令人物更加丰满。人类思想与人类文明自身就具备着矛盾,人的性格也是如此,就犹如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对于环境是一种破坏,然而也形成了一个新的人类文明局面。孙悟空在全书中也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因此在进行导读时,主要需要通过问题来驱动学生去理解和学习,驱动学生对所有内容进行一定思考。总的来说,通过问题的设定让阅读可以更加有中心感,让学生在不断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新的发现,不断有一种发现感来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理解。

2.细节发现

例如通过孙悟空从猴到人最后封为斗战胜佛的经历的具体历程而言,这一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但最好的一个体现就是名号方面的差异。最初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不管在天庭的角度还是在猴孩儿们的角度,孙悟空都是一个石猴,后来成了美猴王,在菩提老祖座下学习七十二变之后赐名存悟空,在天庭任职成了弼马温。而孙悟空不甘做天庭下等,大闹天宫成了齐天大圣,而后跟随唐三藏远去西天取经成了孙行者,最后护送唐三藏取经完成被封为斗战胜佛。整个过程贯穿了整本书,因此通过名号方面的发现,其实就明确了他由猴变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的经历。而可以明显看出,在成为孙行者之前,所有的名号都具备着野性,其中最为不够野性的名号是天庭赐予他的弼马温,孙悟空显然对“弼马温”这个名号不买账,然后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非要令天庭承认自己的名号。在十四回之前,孙悟空的野性都在情节中显示得淋漓尽致,尤其虽然力可通天,大闹天宫,但在兽性方面仍然没有任何的消减,反而此时的孙悟空犹如带着尖锐棱角的石头一般。通过这些细节问题的发现,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与学习的思路,启发学生去阅读。

结束语

如上所述,在名著导读方面需要具备着趣味性,通过趣味性来吸引学生不断进行思考,进而辅助学生进行名著方面的阅读。导读要从宏观到微观,从主要体现及主要特征角度入手,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小丽.精选教学内容传授阅读方法遴选精彩语段——以“《骆驼祥子》导读”为例谈“名著导读”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9):22.

[2]赵福楼.名著导读怎么“导”——关于分享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71(1):31-3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良口中学)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名著阅读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
种下一粒种子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