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把握档案事业发展新常态 扎实推进档案“三个体系”建设

2020-04-22 20:37
兰台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档案馆数字化工作

近年来,甘井子区档案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工作理念,以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民生为己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打基础、补短板、谋长远,在健全档案“三个体系”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在四年一次的全国评比中,甘井子区档案馆获得“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大连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一、廉洁勤政作风扎实,在服务能力上有新提升

几年来,区档案馆在班子成员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了“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开拓创新、务实担当,通过发挥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表率示范作用,带出了一支好队伍,干出了一番好业绩,推动甘井子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在服务资源上有新拓展

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关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范围的规定》(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和甘井子区委办、区政府办下发的《甘井子区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不断加大档案接收力度,認真做好各类载体档案和撤并机构改革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目前馆藏档案总量已达到了纸质(文书、会计、基建、公证、审计等)档案84894卷、313189件,实物档案259件,照片档案8398张,光盘档案300张,录像档案99盘,硬盘11盘。馆藏内容不断丰富、馆藏结构得到优化。档案接收程序严格有序,注重加强档案移交前的指导培训,对整理完成的档案进行预检,按照档案入馆管理要求进行检查、统计、备份、接收入库。加大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民生档案馆藏比重。有计划地接收涉及民生的婚姻、收养、工伤认定、计划生育、公证、调转、复员退伍等档案。建立了婚姻档案、计划生育档案等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方便群众查询利用。

认真做好机构改革档案指导和接收工作。为确保机构改革中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抢时间,抓机遇,改革伊始,将接收涉改部门单位档案进馆工作确定为2019年工作的重点,紧盯机构改革进程,研究部署接收计划,明确接收时间,举办培训班,建立工作群,进行业务交流,及时解答档案整理中遇到的问题,还深入到涉改部门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完成41个涉改部门单位档案接收进馆工作。

三、推进档案数字化加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上有新发展

2013年起甘井子区档案馆就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近年来的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制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并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档案管控平台建设和馆藏600余万页存量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从2016年起转为馆藏增量档案数字化加工。通过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数据采集、全宗管理、查询利用、统计分析等功能全部可以通过管控平台来实现。档案数据库得到充实完善,档案查询由以往的到库房调卷改为直接利用计算机检索打印,查档时间明显缩短,查全率、查准率显著提升,同时避免了反复利用档案原件对档案造成的损坏,有利于档案保管保护,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6月,又将区档案馆的档案管控平台迁移到区信息大平台,使其融入全区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城区大格局,为参与即将启动的大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奠定了基础。

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全区各立档单位档案信息化水平,甘井子区档案馆自2015年起在全区开展了档案管理软件普及推广使用工作,指导完成了70个单位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安装。2016年,对该管理软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档案馆原有的档案管控平台软件进行了优化升级。2016年起,在全区全面实施档案“双套制”进馆,实现各单位在移交纸质档案的同时把电子档案数据全部备份存储到区档案馆,实现档案馆、室之间档案数据交换和有效衔接,全区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

为规范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甘井子区档案馆制定了《甘井子区档案馆数字化加工外包制度》,对数字化加工场所的设置、内部管理、工作人员的选用、纸质档案的提卷和数字化加工、数据的迁移和备份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依据《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选用具有数字化加工相关涉密资质的数字化服务机构作为软件开发和档案数字化加工合作单位。甘井子区档案馆相关设施及安全防控由区电子政务办公室(信息中心)承担,档案信息服务器放置在区信息中心,通过光纤专线与档案管控平台进行信息传输,网络具备较好的防护条件。

四、加强档案开发利用,在资政惠民上有新成效

近年来,受人事档案审核、独生子女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甘井子区民生档案查阅利用率大幅增加,婚姻、独生子女和工龄档案查询利用量居高不下。档案查询为群众补办结婚证、买卖房屋、办理退休、申请公租房及各单位编史修志、工作查考等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服务社会与民生效果显著。特别是在接受中央环保督察、省委巡视、完善干部人事档案和省、市纪委工作组调阅有关材料等方面,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其带来的快捷、高效等工作便利。甘井子区政协编撰《文化通览》期间,区档案馆积极配合,提供了大量统计数据、调研报告、汇总材料、文化概览等内容,提供了上百卷档案,扫描了两百多册相关资料,为编撰《文化通览》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019年11月,甘井子区档案馆与大连市其余五个档案馆签订了跨馆档案查询利用合作协议,明确了跨馆利用档案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等,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档案信息互联、互通和互享,进一步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让档案开放惠及更多人群,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积极开展档案展览活动。1999年,甘井子区档案馆设立的展览厅被区委宣传部命名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馆搬迁后,区政府又投资建设新展厅,新建展厅于2013年6月9日开始面向社会开放,2014年,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新展厅自开放以来,先后多次接待甘井子区机关干部、社区群众、企业员工、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参观数量达上千人次。

五、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在档案安全上有新实效

在档案提供利用过程中,尽量以数字化档案代替档案原件,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严格执行档案查、借阅制度,杜绝档案丢失、泄密事件发生。不断完善档案安全防护,确保馆藏档案万无一失。库房安装视频监控、自动报警灭火器、门禁等档案安全保护设备,配备密集架、防磁柜、底图柜等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装具。档案库房由专人管理,定期对档案库房安防设施进行检查登记,节假日期间由领导亲自带队会同物业对库房和楼区进行安全检查,安保人员对库房等重点区域坚持24小时巡查机制并做好安全登记,坚决杜绝安全隐患。

认真做好庫房温湿度的监控与记录,尤其是在冬、夏两季每天定时开关恒温恒湿精密空调进行温湿度调节,做到库房温湿度符合标准。定期对库房进行清扫、投放药物。每年对消防设施进行检修,不定期邀请消防大队和物业安保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增强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处理突发火灾的处置能力。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定期维护档案数据管控平台,及时对档案数据进行备份。严格加强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审查,对涉密和内容敏感的档案不公开、不开放。加强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及提供利用过程中档案信息的安全监督,确保不泄密。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干事创业能力上有新提升

强化党员干部政治学习,筑牢思想关,通过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网络学习、建立学习园地等多种途径开展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常态,营造人人向学的氛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不打折扣,认真贯彻执行。强化机关日常管理,筑牢责任关,严格落实考勤制度和行政管理各项规定,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明工作纪律,规范办公秩序,确保管理有序、工作规范。抓好专业培训提升,夯实业务关,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参加专题业务讲座、实地调研、参观学习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干部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拓宽档案工作的思路,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复合档案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档案馆数字化工作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不工作,爽飞了?
when与while档案馆
选工作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