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借贷、非正规借贷与异质性农户创业

2020-04-22 06:51邓苠苠陶昌杨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邓苠苠 陶昌 杨晨

摘 要:基于2016年CFPS调查中的农户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正规、非正规借贷对农户创业决策及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均能显著地促进农户创业选择、提升创业绩效。进一步将农户分组探讨异质性影响时发现:正规借贷资本只对位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中部地区、家庭财富水平处于中高阶层、拥有强资源的非农创业农户有显著的支持作用;而非正规借贷能提高经济落后的西部以及中部地区、家庭财富水平较低、涉农创业、资源匮乏的弱势群体农户的创业概率;二者呈现出显著的组群差异和一定的互补关系。因此,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应加强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的有效协同,降低正规借贷门槛并鼓励引导非正规借贷发展,普及数字金融等创新产品的使用。

关键词:正规借贷;非正规借贷;农户创业;异质性农户

中图分类号:F832;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26X(2020)02-0064-10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支持乡村创新创业”。当前着力推进农村双创工作尤其是创业活动,调动起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实施中国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农村的创业活跃度较城市有所下降,主要创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数量也逐年减少,农村地区的创业活力仍显不足。因此,从优化乡村创业服务体系着手,完善创业支持政策、激发农户创业热情是目前亟待关注的问题。

已有的研究表明,农户创业与金融政策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借贷约束被认为是阻碍农户创业的重要因素[1~5];另一方面,有力的贷款支持和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了创业活动的发生[6~9]。然而,我国农村市场有着特殊的金融制度背景,存在双轨制的特征,即农户的融资渠道既包括正规金融借贷也包括非正规金融借贷,因此对于借贷影响农户创业的研究也应当分而论之。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部分学者认为正规借贷比非正规借贷对农户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如卢亚娟等(2014)[10]和杨军等(2013)[8]借助于职业选择模型的分析框架得出,相比民间融资,正规融资对促成农户创业的边际效应更大;Han等(2013)研究发现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的撤离显著減少了创业农户正规借贷的可得性,而非正规借贷规模的减少程度更大[11]。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农户创业选择过程中非正规借贷占有主导地位。如刘雨松等(2018)运用CFPS2014数据实证分析得出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创业决策的促进作用大于正规金融[12];刘新智等(2017)基于全国样本实证研究金融支持对农户创业影响,发现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创业决策的影响系数更大,分区域回归后发现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仅有非正规借贷能够对农户创业产生有效支持[13]。

综上可以看出,现有文献将正规、非正规借贷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围绕二者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作用已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较少考虑到农户家庭的异质性禀赋和特征,实际上农户的财富状况、所处地区等异质性特征会影响到其借贷的可得性和规模,若仅基于同质性农户展开分析将有失研究结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鉴于此,本文做了以下改进:一是在探讨正规、非正规借贷对农户创业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家庭财富水平、所处区域、创业类型等层面对农户进行分类,着重考察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对异质性农户创业影响的组群差异;二是数据来自于最新一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在全国范围的样本,研究结论更具时效性和代表性。

二、借贷支持农户创业的作用机制

根据舒尔茨-波普金命题,农户是倾向于按理性投资者原则行事的,其根据对未来风险与收益的预期而做出是否启动创业、是否选择借贷来创业的决定(如图1所示)。当出于个人发展、改善家庭条件、缓解失业压力等原因,农户有了创业的想法后,会首先估算出创业项目的初始投资额并据此判断选择何种资金筹集方式。如果农户的经济实力较强、自有资金充足,会优先考虑最为便利且融资成本最低的自有资金,在其他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将以自有资金成功启动创业活动。如果自有资金不足,只要创业项目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风险,农户就会寻求外源融资来解决资金受限的问题,若融资成功则农户得以启动创业,若融资失败则农户无法启动创业,融资的成败关键在于农户借贷的可得性和规模。在当前双

轨制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户的贷款需求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满足,即正规金融借贷和非正规金融借贷。对于取得融资顺利开始创业的农户,如果投资经营得当产生了盈利,周围同样有创业意愿的农户会受到感染和鼓励,提高未来收益预期并激发出创业行为;相反,如果市场失灵导致借贷支持缺失,未能筹到启动资金的农户创业计划夭折,也会打击周围其他农户的积极性,提高风险预期从而抑制整个群体的创业意愿。

进一步地,由于市场的分割,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的实现路径是截然不同的。正规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供给能力强,但是在面对分散的农户客户时,高昂的交易费用会迫使其设置复杂的客户甄别程序和严格的抵押担保体系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性,申请贷款时农户需提供抵押担保物品或者具备显性资信证明,对客户的各方面禀赋特征要求都较高;而非正规金融供给依赖于非正规制度下的信用体系,虽然资金实力较弱,供给能力有限,但是在社会网络、信息甄别、执行效率上有比较优势,借贷灵活且对抵押要求低,农户借助乡邻亲朋之间的信任、声誉等社会网络资源就可以获得融资。两种借贷不同的供给能力、运营特点决定了二者服务于不同的客户群体,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应表现出较强的互补关系。综上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假说1:较高的正规、非正规借贷规模有助于农户跨越创业资金的门槛,总体上对农户创业有促进作用。

假说2:正规、非正规借贷不同的供给能力、运营特点决定了二者服务于不同的客户群体,在金融市场上表现出互补关系。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计量模型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简称CFPS)”。CFPS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全国性微观入户调查,覆盖了全国25个省(区、市)共16000户目标样本,访问的问卷包含了社区问卷、家庭问卷、成人问卷和少儿问卷四种类型。考虑到研究实际,本文以最新数据CFPS2016中的家庭问卷作为研究样本,由于考察的对象是农户创业,故只需要选取具有农村户籍的样本,剔除缺失值后最终保留6782户农村家庭。

从表1可见,6782户农户一共融资约27161万元,其中获得正规贷款额16955万元,高于非正规贷款额10206万元,然而通过非正规借贷募集到资金的农户数达到1963户,约为正规借贷支持农户数的2.1倍,这体现出非正规金融的普惠功能。样本中创业农户共543户,占总样本比例约8%,创业农户中有58户同时得到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的支持,剩余284户未进行融资。此外,创业农户正规借贷的户均融资额(4.18万元)大于非正规借贷的户均融资额(2.85万元),表明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雄厚,对创业活动的支持更加有力。

(二)变量选取

1.因变量:农户创业。参考何婧等(2019)[14]、刘雨松等(2018)[12]的研究,本文将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作为农户创业的衡量指标。CFPS2016家庭经济问卷中问到“过去12个月,您家是否有成员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农户需回答“是”或“否”,以此建立二元取值作为因变量,判断农户创业选择情况;问卷中还问到“扣除成本,过去12个月您家所有的个体经营或私营企业税后净利润多少钱”,以农户的实际回答作为创业绩效的取值。

2.自变量:正规借贷数量和非正规借贷数量。参照王慧玲等(2019)[15]、李炜雯等(2016)[9]对正规、非正规借贷的定义,本文将农户从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取的贷款本息和余额作为正规借贷变量,将农户向亲戚、朋友、民间金融组织的借款本息和余额作为非正规借贷变量。家庭问卷中“金融资产与债权债务”一栏中有相关变量的详细问答数据。

3.控制变量。为了精确得出自变量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排除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回归偏差,本文加入自有资产、农户特征、地方条件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其中选取现金及存款总额、是否拥有住房产权、是否分得集体土地为家庭自有资产变量的衡量指标;以社会资本、家庭成员最高学历、家庭规模作为农户特征的衡量指标,参考刘一偉等(2018)[16]的研究,选用家庭“人情礼支出”作为社会资本的代理变量;此外,考虑到电力和供水是现代生产经营的主要生产要素之一,用是否供电、供水以及地区三个变量作为衡量地方条件差异的指标,地区变量使用虚拟变量方式表征。

各变量的名称、定义及赋值情况具体见表2。

(三)模型建立

1.Logit模型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全样本农户回归分析

基于CFPS2016数据,运用stata15软件对全样本农户进行估计,结果见表3。模型(1)~(4)汇报了正规、非正规借贷对农户创业决策的影响,在依次加入自有资产、农户特征、地方条件及全部控制变量后,可以看出核心解释变量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的影响系数始终为正,并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这说明无论加入何种控制变量,借贷的获得,包括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都对农户是否选择创业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5)~(8)为正规、非正规借贷对农户创业绩效的影响,逐步加入各控制变量后,核心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仍然始终为正,显著性良好,这些结果均验证了本文假说1。由此可以得知,农户创业除了依靠自身筹措、亲戚朋友借款、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之外,还需要得到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此外,从系数大小来看,无论是对创业选择还是创业绩效,正规借贷的影响均比非正规借贷的影响更大,可能的原因在于,创业者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数额较大,能有效帮助农户建立创业的信心,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的盈利收益。

控制变量方面,由于创业活动需要大量现金投入,现金和存款总量显著提高了农户创业的可能性和盈利能力[3],而购置住房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因此抑制了农户的创业行为,拥有耕地、林地等集体土地所有权也对农户创业有负向影响,可能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需要全身心投入,因此农户创业动力减弱。此外,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其创业决策和盈利状况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社会关系广泛的农户可以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本、技术经验、重要信息和感情支持[17],进而提高创业可能性。代表地方基本条件的现代化供电和供水条件也与农户创业选择及绩效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基础设施越先进,农户创业积极性越高。

(二)异质性农户回归分析

上面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对农户创业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不同禀赋特征的贷款农户,二者是否会表现出不同的供应偏好?其对创业的影响作用是否会发生变化?在农户组群之间是否将呈现出互补关系?鉴于此,下文进一步将农户家庭分组,运用Logit模型探讨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对异质性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差异。由于Logit回归的系数值缺乏经济含义,无法判断出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对异质性农户创业的作用大小及影响程度,因而在以下的分析中都同时报告了几率比④。

1.按所在地区分组

由于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为探寻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支持农户创业效应的区域差异,本文将样本分成东、中、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正规借贷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由表4中显示的几率比可知,每增加1单位的正规借贷,可以使东部和中部农户创业的概率分别提高3.43%和5.39%,但对西部地区无明显影响。这表明相对于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金融支农政策效果良好。相应地,非正规借贷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户创业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创业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往往数额较大,民间融资等非正规借贷已无法满足。相反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由于正规金融机构的供给缺失,农户在创业初始时只能通过非正规借贷方式获取融资。

2.按财富水平分组

借贷支持对农户创业选择的作用还可能在不同财富水平家庭样本上存在差异。为此,本文依据家庭财富水平的高低,将总样本按照四分位数等量划分为四个子样本,然后对不同财富阶层子样本进行回归。由表5可以看出,整体上正规借贷对于家庭財富分布位于中等偏下的农户创业概率影响不显著,而对财富水平较高的农户创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对于财富位于最低25%区间的农户,其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的影响系数均不显著,创业受到较强信贷约束的抑制;对于财富水平在25%~50%区间的家庭,非正规借贷对其创业支持的几率比为1.1072,即非正规借贷每增加1单位,可以提高其创业概率10.72%,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究其原因在于,这部分家庭创业层次不高、投资规模有限,通过自身社会网络、关系和信誉获取的民间资本足以帮助其成功启动创业。相比较而言,对于财富水平达到50%以上的富有家庭,正规金融借贷对其创业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原因可能是这部分农户创业层次和创业水平都比较高,需要的启动资本规模也比较大,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只有正规借贷能够满足其较大数额的资金需求,同时财富水平高的家庭也更符合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所要求的严格资产抵押担保条件,因此正规借贷有助于提高富有农户的创业机会。

3.按创业类型分组

本部分将创业农户分为涉农创业户和非农创业户,以考察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的作用差异。表6的不同创业类型农户和不同资源水平农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正规借贷显著提升了农户的非农创业概率,但对涉农创业选择无明显影响;相应地非正规借贷显著带动了农户的涉农创业,但对非农创业没有太大影响。可能的原因是非农创业过程较为复杂,对前期资本投入、后期生产运营的技能要求都更高,正规借贷的使用能够有效满足非农创业者所需的资本并提升其创业能力,由此对非农创业行为呈现出显著影响;而涉农创业对资金数量、生产技能的要求都比较简单,通过便利快捷的民间借贷就可以实现其创业,因此非正规借贷对涉农创业项目影响更显著。

4.按资本水平分组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家都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时普惠金融功能的践行发展。弱势农户群体创业是否得到了农村金融的普惠与支持?本部分关注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对不同资本水平农户创业的影响,借鉴何婧等(2019)[14]的方法,选取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三个变量来反映农户资源的强弱,如果其中任一种资本低于样本平均水平,则认定该农户为弱资源农户,对应地,如果三种资本都高于样本均值,则为强资源农户。由表6可以看出,正规借贷仅对强资源农户创业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对弱资源农户创业无明显作用;非正规借贷既能提高强资源农户的创业概率,也能促进弱资源农户的创业决策,且从表6中显示的几率比来看,非正规借贷对弱资源农户创业的影响程度更大。这说明,民间融资能够弥补资源有限的弱势农户群体的创业劣势,具有较好的普惠功能。而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群体贷款仍然保留着较高的门槛,需要达到一定的资本条件,创业才可能得到正规借贷的资金支持。至此,本文的假说2得到验证。

五、主要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CFPS2016家庭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正规、非正规借贷对农户创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正规和非正规借贷不仅对创业决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提升创业绩效。进一步将农户分组研究发现,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对异质性农户创业的作用表现出了显著的组群差异和一定的互补关系,具体来看:正规借贷的使用只对经济较发达的东部中部地区、家庭财富水平分布于50%~75%和75%~100%区间、拥有较强资源的非农创业户有显著影响;而非正规借贷能提高经济落后的西部及中部地区、财富水平位于25%~50%区间、涉农创业、资本匮乏的弱势农户群体的创业概率。非正规的民间借贷服务了传统的正规金融产品难以覆盖的人群,缓解了这部分人群初始创业的信贷约束,并提升其创业意识和水平,对弱势农户创业的支持形成了补充。

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1)正规金融机构亟需针对异质性农户建立相应的多层次供给服务体系,通过政策引导为农户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弱资源农户群体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针对农民缺少抵押物等问题,可以建立农户联保贷款网络组织和村级担保基金制度,解决创业数额较大的融资需求问题。(2)在创新传统贷款技术和金融产品之外,应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户的创业活动排忧解难。(3)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数字金融具有普惠性质,能够有效惠及弱资源农户群体,正规金融机构应通过电视、宣传单等媒介,组织专业的人员到农村积极开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日常使用的培训,推广普及数字金融产品,通过便捷的网络借贷激发农户创业热情,帮助其成功创业。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2018年《全球创业观察(GEM)中国报告》。

②数据来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③舒尔茨提出农民是企业家,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波普金在舒尔茨理论基础上提出农民是理性的,且主要是经济上的理性。

④在Logit模型中,几率比表示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比率。

参考文献:

[1]BanerjeeA.V.,A. F. Newman.Occupational Choice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J].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93,101(2): 274-298.

[2]Karaivanova.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Occupational Choice in ThaiVillage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Economics,2012,(2):201-220.

[3]郝朝艳,平新乔,张海洋.农户的创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来自“农村金融调查”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2, (4):57-65.

[4] 張龙耀,张海宁.金融约束与家庭创业——中国的城乡差异[J].金融研究,2013,(9):123-135.

[5] 翁辰,张兵.信贷约束对中国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基于CHFS调查数据[J].经济科学,2015,(6):92-102.

[6]King R G,LevineR.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08,( 3):717-737.

[7]Klychova G S,Fakhretdinova E N,Klychova A S,etal.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es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J].Asian Social Science, 2015,11( 11) : 318.

[8] 杨军,张龙耀,姜岩.社区金融资源、家庭融资与农户创业——基于CHARLS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3,(11):71-79.

[9] 李炜雯,张兵.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机制研究[J].经济科学,2016,(2):93-105.

[10]卢亚娟,张龙耀,许玉韫.金融可得性与农村家庭创业——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0):89-99.

[11]Han Linghui,DeniseHare.TheLink between Credit Markets andSelf-employment Choice among Households in Rural China[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13,(26):52-64.

[12]刘雨松,钱文荣.正规、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创业决策及创业绩效的影响——基于替代效应的视角[J].经济经纬,2018,(3):41-47.

[13]刘新智,刘雨姗,刘雨松.金融支持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分析——基于CFPS2014数据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11):41-47.

[14]何婧,李庆海.数字金融使用与农户创业行为[J].中国农村经济,2019,(1):112-126.

[15]王慧玲,孔荣.正规借贷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了吗?——基于PSM方法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8):1-19.

[16]刘一伟,刁力.社会资本、非农就业与农村居民贫困[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61-70.

[17]胡金焱,张博.社会网络、民间融资与家庭创业[J].金融研究,2014,(10):138-148.

(责任编辑:刘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