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2020-04-23 09:35马静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应用型本科

马静

[摘    要] 随着“工业4.0”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我国面临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传统模式下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探索一条适应当代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的工程教育體系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和地方产业特色,提出了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路径。通过构建按产业所需来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以项目为导引的多样性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早期导师制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学业辅导制度;立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加强实验室与师资建设力度;通过上述路径探索一种具有鲜明人才定位的实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新工科建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教育;产教融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3. 088

[中图分类号] G64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3- 0214- 02

0      引    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规划,其目的是通过构建新的产业体系,进而带动“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发展,通过制定“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绿色经济”等主要发展战略,满足新形势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传统模式下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科技快速发展下的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这就要求对传统高校的落后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为了这一目标,我国于2016年加入了《华盛顿协定》。这预示着我国大学工程教育体系即将全面融入世界发达国家体系,并朝着构建国际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迈出重要一步。

当前“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技术获得快速迅速,技术革命与更新日新月异,这造成产业界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3]。在此背景下,如何摆脱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普遍落后现状,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教育界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2016年,政府及教育界提出了“新项目”概念,形成“复旦共识”和“天达行动”等。这些举措极力推动了新工科下的工程教育的快速国际化。

以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借鉴德国高校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普通本科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一种具有鲜明人才定位和地方特色的实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1      借鉴以工程实践为导引的国外人才培养模式

纵观国际,美、德、英、法等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经受了历史长期的检验,其中当数德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最受全世界的认可。德国的人才培养特点是以工程实践需求教育课程设置的首要条件、以应用技术产出为结果导向,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与任务目标、学时分配与内容设计、教学形式与手段、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值得借鉴。

德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能够熟练应用所学技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工程技术问题。这一点和我国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德国高校的具体执行方面与我国有着不同,德国高校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强调技术利用与产品开发。德国高校强调校企合作,但他们与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合作的层次与从事岗位不同。德国高校合作企业大部分是研究院、开发部门、科技企业,德国强大的高科技产业基础在这方面的优势一览无余。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的校企合作目标层次普遍不够,合作形式浮于表面,模式单一。绝大部分以生产为主的中小微企业为主,且主要以低技术开发或者生产岗位为主,这主要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众多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高技术工程技术人才有着迫切需求,这也就要求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深入企业,与企业建立长期技术合作,了解企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好的办法是以产教融合项目的方式,建立企业和学校联合导师制,以项目为导线,创造条件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

2      以国家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处于经济新旧变革的历史新起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这为发展中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新型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竞争也极具加剧,工程教育体系的布局事关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因此如何加快“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以本地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实施专业建设。对于丽水学院来说,依托龙泉青瓷、青田石雕、云和木玩、缙云机床等地方特色产业进行专业方向建设,构建能够有效服务地方产业的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助推地方产业升级。②根据当地产业急需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改革。围绕产业技术需求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能够适应专业共性技术岗位所需的课程体系,同时兼顾地方区域产业技术需求的专业知识,培养复合型工程人才。③根据学生志趣选择专业方向,采用本科生课外导师学业制。大一大二即开始加入导师技术团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或进入实验室团队开展科研项目,锻炼工程应用能力。大三、大四开展短期企业实践锻炼或科研项目研究。通过这几方面学业辅导和模式改革,提升普通本科高校新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3      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高校目前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3.1   根据本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按需设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探索将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特色课组成。课程之间由浅入深,并根据难度和先修顺序,实现层层递进。其中实践课重视专业基础技能与校企合作特色技能的培养,特色课专注地方产业所需基础理论的学习。

对于专业选修课等课程的学习,避免流于形式,要根据学生兴趣与特长进行设置,可以按照技能目标设置模块化选修课程体系,通过2~4门选修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所涉及的具体专业技能。毕业设计是工程应用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一环。毕业设计题目通常是对该专业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融合,实现对某一工程应用技术问题进行解决,是对学生踏入工作或继续深造之前的一次大练兵。但当前很多普通高校对毕业设计设置极低的淘汰率,这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难以达到效果。因此对于毕业设计要实现一定淘汰率,达到10%~15%的淘汰率,就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从而完成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最为关键的一环。

3.2   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项目为导引的多样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课的教师应深入企业掌握企业需求,课程讲授兼顾企业涉及的技术知识。 实践实习课程可以联合企业进行设置安排,可以设置企业课题或者让学生深入到企业项目开发中,掌握项目开发流程与工艺,但应避免沦为企业廉价劳动力,从事与专业技能无关的重复性劳动力。高素质的学生往往会被企业提前预订,这样更容易形成长期牢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教学形式应实现多样性传授模式。学生可以在学校、实验室、企业等进行学习,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以引导为主,采用主题讨论、反转课堂、分组研讨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但应坚决避免放养式教学。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学生是否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为评价指标。积极实施以竞赛获奖抵扣学分的制度,即可以调动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高校与当地企业相继建立了人才合作培养关系,采用企业导师制和项目制安排学生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3   立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加强实验室与师资建设力度

实验室作为实验课和课程设计的重要场所,其配置直接影响知识传授的效率,其先进性直接影响所学技术的前沿性,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学校应加大实验设备的采购。学校也可以通过校企项目合作的形式来实现实验室共建,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可以采用进修培修或者引进企业技术人员的方式来加强实验室师资力量建设。学校教师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认定,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定期选派老师进入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培养教师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引进企业人员定期实施项目讲座和技术需求对接会。

4      结    语

传统模式下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很难适应我國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一条适应当代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的工程教育体系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和地方产业特色,提出了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路径。通过构建按产业所需来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以项目为导引的多样性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早期导师制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学业辅导制度;立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加强实验室与师资建设力度。本文通过上述路径探索一种以高规格质量标准进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体系,并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为例进行了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韩振峰,胡晓军.“新工科”背景下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7(4).

[2]史静, 朱虹, 任东峰.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视界,2018(3):64-65.

[3]顾旭东.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

[4]罗忠涛;张刚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信息与电脑,2017(12).

[5]赵长明“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安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8(6).

猜你喜欢
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应用型本科
浅析新升本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通识性课程建设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