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传染病学专著《瘟疫论》

2020-04-23 09:32姜师立
新阅读 2020年4期
关键词:邪气瘟疫传染

姜师立

我国古代称传染病为瘟病,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传染病的记载。在明代以前,医学家们一直以张仲景的《伤寒论》为依据,将瘟病作为伤寒的一种。认为冬天严寒,人触冒了寒气,“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瘟病”。 这一错误认识,一直到了明代大运河畔的医学家吴有性的出现,才得以更正。吴有性是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瘟疫学派”的创始人。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有《瘟疫论》一书,是我国传染病研究与治疗的一部杰出著作,形成了一套传染病的辩证论证方案。

《瘟疫论》的重要观点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全国传染病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当时的医生们都把传染病作为伤寒来治疗,由于治疗不当而死的不计其数。“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吴有性亲历了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他指出,许多病人“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他依据治疗的经验,撰写了全新的《瘟疫论》一书,开了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戾气”致病学说,这种病属瘟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于天地间存在有一种异气感人而至,与伤寒病决然不同。不论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均有区别,使其与伤寒病分开另论,这在我国传染病研究中是一个新的突破,具有重大的临床医学意义,为瘟病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直到17世纪下半叶,荷兰医学家列文虎臣发现细菌以前,“戾气”说都是世界传染病学史上先进学术。吴有性对瘟疫治疗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揭示瘟疫病原。根据其发病突然,具有流行性的特点,指出这是由于天地间存在着—种异气(又称作厉气、疫疠之气)所致。这就从病因学方面将瘟疫与一般外感病区别开来,并与伤寒病加以区分。他又肯定戾气是一种物质,只是一种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物者气之化也,气者物之变也”。他认为,虽然《伤寒论》中提出时行之气有传染之说,但据实际情况,有时行之气未必有疫,故而时行之说不可使人信服。人之是否得疫病,是由于戾气所致。戾气是杂气中之一,每年都存在。他还提出,人与动物对不同的戾气有不同的感受性,所以当瘟疫流行时,有时只在动物间传染,而不影响人类,有时只在人类间传染,而不影响动物。从而提出了人与动物所感染的戾气(病原体)各自具有一种制约因素。

二是总结了瘟疫传染的途径。吴有性潜心钻研,认真总结,在《瘟疫论》中提出了瘟疫侵犯途径、传染方式和流行特点。他指出瘟疫邪气侵犯人体的途径不同,当是从口鼻而入,提出了空气传染和接触传染的观点,他认为人要呼吸,口鼻呼吸空气,空气传染由此产生,人要饮食,病从口入,接触传染由此产生,这一认识用现代医学来看也具有很高的价值。他指出瘟疫之病所以用治外感病的方法治疗不得痊愈,就是因为此病邪的部位不同于一般外感病的在表或在里,而是在于半表半里的膜原,这个部位是一般药物所不能到达的。由于其既连表又连里,邪气盛时则可出表或入里,这时才可根据邪气溃散的趋势,因势利导予以治疗。吴有性将瘟疫病的传变从表里两大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出九种传变方式,称为“九传”。即但表不里、表而再表,但里不表、里而再里、表里分传、表里分传再分传、表胜于里、里胜于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等。

三是探寻了瘟疫治疗药物。吴有性创立了“达原饮”和“三消饮”等药方以治疗瘟疫。以求达到使邪气尽快从膜原溃散,以利于表里分消的目的。“达原饮”方中槟榔能消能磨,为疏利气机之品,可以除伏邪,又可治岭南瘴气;厚朴亦属疏利气机之品,可以破戾气之所结;草果辛烈气雄,可以辛散以除伏邪盘踞。三味药物相合协力,以使气机疏利,直达巢穴,促使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方中又用知母以滋阴,盖瘟疫之邪性属温热,易伤津液之故。热伤营血,故加芍药以和血,再加黄芩以清燥热之余,用甘草以调和诸药。药虽七味,却能调畅气机,透达膜原,故为治疗瘟疫之邪的主方。由于瘟疫之邪从膜原既可入里,又可出表,故而經常兼见表里症状,吴有性创立的“三消饮”,以治疗瘟疫之邪出入表里,表证、里证、半表半里之证兼见者。“三消饮”即在“达原饮”的基础上再加大黄、羌活、葛根、柴胡、生姜、大枣等药物。 若瘟疫之邪已经散漫则又要根据邪气所在部位予以不同治疗。若见脉长而洪散,大汗大渴,周身发热,则说明邪气已离膜原,而里热散漫,其病机已与伤寒病阳明气分证一致,故仍可用白虎汤辛凉解散。若邪气透于胸膈,而见满闷心烦喜呕,欲吐不吐,虽吐而不得大吐,腹中不满,欲饮不能饮,欲食不能食,说明膜原之邪已外溃于胸膈,邪气在上,可选用瓜蒂散涌吐疫邪。若瘟疫之邪入于里,见有可下之证,就可以使用下法。吴有性认为,由于瘟疫之邪由口鼻而入,先入其里。若里气结滞,使气机闭塞不通,则膜原之邪不能透达,表气亦不能解,故而攻里尤重于解表。

吴有性突破了“六气”致病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新的传染病病原观点,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他创立的瘟疫学说领先西方世界200年,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瘟疫病辩证论治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充实了我国和世界传染病医学的内容。他的邪气侵犯途径对后代的叶天士等医学家的瘟热学说有一定的启示。对照当前有所好转的新冠肺炎疫情,《瘟疫论》对我们今天的防疫工作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瘟疫论》对当下防疫工作的意义

一是对传染病要根据其传播渠道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预防。《瘟疫论》中提出的瘟疫侵犯途径、传染方式和流行特点,与我们今天的新冠肺炎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吴有性提出的空气传染和接触传染的观点,几乎就与我们目前采取的“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增强全民防范意识、保护易感人群”的防护措施如出一辙。因此,我们防治疫情还是要加强个人防护,阻断疫情社区传播的渠道。目前采取的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的做法,是减少疫情传播的有效途径。目前减少公共交通运行、乘坐车辆严格登记并检测体温、推迟复工开学时间、并关闭经营场所的做法,都是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和人员之间的接触,能够阻断传播途径,降低疫情蔓延的风险,应该坚持下去。这也是今后我们预防其他各种传染病传播的有效做法。

二是要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应用。吴有性创立的“达原饮”和“三消饮”等中药方,对当时治疗瘟疫有一定的效果。他提出的表里分消的辩证诊疗模式,在今天防治新冠肺炎期间,对易感人群、无明确病因而有异常症状、体征的疑似病例、确诊疫病的病人也能有效干预。我们今天的新冠肺炎治疗在采用西药的同时,也应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对早期发现的病例用中药治疗,通过增强其自身体质,可以缓解其病情,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并用自身的体质来战胜病魔。以中医药的扶正祛邪为法则,调动体内抗病能力与抗病毒、抗细菌相结合,有利于早期有效干预,从而达到及时有效防治的目的。这一做法其实已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实践得到证明。在还没有找到杀死病毒的确切药物的情况下,运用中医治疗疫病的理论体系,以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证明了有效性,能够治愈新冠肺炎。在下一步的防治疫情工作中还要大幅增加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的应用,在平时的传染病防治中也要使中医药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是要加强对古代医药文化的研究。医药学作为一门科学,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瘟疫论》在前人对传染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戾气传染的概念。特别是吴有性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对瘟疫的病因与传播提出了有说服力的结论。在细菌、病毒被发现前,这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发现,在世界传染病研究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突破。我们今天的医药科学,包括传染病防治科学要借鉴学习古代的医药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从而探索出更加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这无论是对我们正在进行的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还是对今后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系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邪气瘟疫传染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中医药,在战“疫”中前行
从幽门螺杆菌感染视角新解“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Bian Que
瘟疫算个啥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幸福来自感动
没有疫苗,古代大瘟疫有多恐怖
别轻易拔罐刮痧
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