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对比效果分析

2020-04-23 09:35马雪
影像技术 2020年3期

马雪

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简称ICM)副反应对比效果。方法:主体为来院行CT增强扫描的506例患者。分A组和B组,均253例,行非离子型和离子型ICM扫描,对比副反应与扫描效果。结果:A组的扫描合格率略高于B组(P>0.05),副反应率低于B组(P<0.05)。结论:非离子碘造影剂(N-IICM)的CT增强扫描效果更佳,副反应更少。

关键词:CT增强扫描;离子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0.03.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ide effects of ionic and nonionic iodine contrast media(ICM) in enhanced CT scanning. Methods: The main body was 506 patient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enhanced CT scanning.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253 cases in each group. Nonionic and ionic ICM scans were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side effects and scanning effects.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group A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P>0.05), the side effect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P<0.05). Conclusion: Nonionic iodine contrast media(N-IICM) has better CT enhancement effect and fewer side effects.

Key Words: CT Enhanced Scanning; Ionic; Nonionic; Iodine Contrast Media; Side Effects

CT增强扫描由高压注射器和螺旋CT机联合完成,可提高影像质量,增强健康组织与病变组织间密度差,与平扫相比,其诊断价值更高[1]。增强扫描需要借助ICM进行密度造影,但其存在多种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需要科学处理。临床中ICM的种类较多,增强效果与副反应存在差异。本研究主体为2010年1月-2018年1月间来院行CT增强扫描的506例患者,旨在探究不同ICM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体为来院行CT增强扫描的506例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无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史;基于自愿原则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为:对造影剂不耐受;伴有精神或意识障碍;参与其他研究。随机分A组和B组,均253例。其中,A组男141例,女112例;年龄范围是19-75岁,平均(42.58±1.54)岁。B组男140例,女113例;年龄范围是18-74岁,平均(42.42±1.39)岁。比较并无差异(P>0.05),允许对比。

1.2 方法

设备为全身螺旋CT机、自动高压注射器,非离子碘造影剂(N-IICM)选择欧乃派克,离子型碘造影剂(简称IICM)选择泛影葡胺。静脉注射剂量均是50-100ml。造影前应叮嘱患者保持空腹状态,使用1ml的有机碘溶液(30%)行碘过敏试验,15-20min后评价结果,同时备好急救物品与药品。碘试验结果呈阴性方可进行造影处理,注入前需静注10mg的地塞米松,以预防副反应。

1.3 评价标准

CT增强扫描效果:①兴趣区实质的CT值改变>30Hu;②靶部位血管CT值改变>100Hu;③清晰可见病灶强化程度与方式。符合以上指标记作优;符合2项指标记作良;符合1项或0项指标记作差;优+良即为合格。

副反应等级:无任何不适反应记作无;伴有恶心、头痛、瘙痒、背痛、四肢痛、面色潮红、荨麻疹和呕吐反应记作轻度;伴有腹痛、多次呕吐、严重头痛、颈部疼痛、面部水肿、严重荨麻疹与丘疹、一过性血压降低和喉鸣反应记作中度;伴有昏迷、呼吸困难、休克和肺水肿反应记作重度[2]。

1.4 分析统计学

数据处理选用SPSS16.0软件,几率表达为[%],检验方法为X2值,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扫描合格率

A組的扫描合格率为98.42%,B组为96.05%(P>0.05),如表1。

2.2 对比副反应率

A组的副反应率为5.53%,B组为11.86%(P<0.05),如表2。

3 讨论

CT增强扫描通过造影剂注射可实现快速扫描,以获取图像。其能够有效显示病变组织密度影,提高诊断准确率。但造影剂会导致副反应,影响诊断安全性。造影前应严格筛查高危人群,对于年老体弱和药物过敏者应在碘试验的基础上,综合评估造影风险。并应该掌握增强扫描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讲明扫描流程和ICM的副作用,使患者积极配合操作[3]。碘造影剂的药理作用为供椎管、血管或体腔内CTT检查使用,其对腹主动脉、肝脏和CT扫描具有增强作用。其经高压注射后,可于24h内经尿液排出药物原形,注射1h后,尿液中药物浓度达到最高峰,不产生代谢物,且不会影响血流动力学、凝结参数与化学参数,效果稳定。本研究表明:A组的扫描合格率(98.42%)略高于B组(96.05%),P>0.05。说明两种ICM的扫描效果均较佳,均能够有效诊断疾病类型与程度。但A组的副反应率(5.53%)低于B组(11.86%),P<0.05。说明N-IICM的使用安全性高于IICM,原因主要是IICM的渗透性高,不具有高亲水性,容易导致过敏反应。

研究中以碘试验作为ICM使用标准,但有研究表明:碘试验对副反应不具有预测效果,即二者不具有相关性。为此,临床建议应在碘试验的同时,实施副反应护理,具体为:造影前注射地塞米松,其具有较理想的免疫抑制功效,可减少过敏介质的有效释放量,降低其活性,减轻副反应。可将ICM预热至35℃,提高患者的耐受度。同时应掌握注射剂量与速度,研究均选用成人患者,其注射速度为2.5-3.0ml/s。注射后应及时观察患者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处理。

ICM的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头痛、面色潮红和荨麻疹等轻度反应,而中重度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栓塞或错误操作,因此需要注射前将导管针头与针筒连接管内空气排尽,使针头向下。并应规范操作流程,培训相关人员掌握操作程序,指导患者保持科学的扫描体位,放松身体[4]。扫描后嘱患者多饮水,加快ICM排出速度,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副反应。

参考文献:

[ 1 ]许卫红,付文兴.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的比较[J].海峡药学,2017,29(7):197-198.

[ 2 ]吴淑芬.CT增强扫描中碘海醇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29,132.

[ 3 ]王明龙,钱义红.非离子型对比剂不同注射速率对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9):56-58.

[ 4 ]王亚宁,时高峰,杜煜等.100kV管电压肾脏增强CT扫描中造影剂最小用量分析[J].山东医药,2017,57(39):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