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联合CT 诊断肋骨结核的临床价值

2020-04-24 07:19杨高怡徐建平张文智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毛糙肋骨中断

刘 丹 杨高怡 徐建平 张文智 胡 君

肋骨结核约占全身骨结核1.7%,是胸壁结核的表现之一,大部分继发于胸腔内各脏器结核[1-2]。近年来,超声和CT 对肋骨病变的研究见于诸多报道[3-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5 例肋骨结核患者术前高频超声和CT 的检查资料,探讨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肋骨结核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 年10 月—2019 年3 月因胸壁局部肿胀或胸壁触及肿块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 例肋骨结核患者共计36 根病变肋骨,且术前均行高频超声及CT 检查。其中男20 例,女5 例,年龄20~68(38.7±3.1)岁;病程均>12 个月,其中胸壁局部肿胀2 例,触及胸壁肿块23 例,肿块触及波动感6 例,25 例患者均合并其他器官结核,其中肺结核23 例,胸膜结核5 例,淋巴结核7 例,乳腺结核1 例。

1.2 方 法 采用Philips iU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12-5 高频探头。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对肿胀部位、肿块处及周围肋骨进行扫查,首先获取清晰的二维图像,记录肿胀部位、肿块内部、病变肋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超声表现,并启用CDFI 显示内部血流情况。采用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16 层螺旋CT 扫描仪,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层厚3.0mm,层间距3.0mm。扫描时患者取平卧位,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肌水平。观察内容包括:肿块大小、位置、形态;肿胀部位的CT 表现;病变肋骨CT表现及周围有无软组织死骨形成。

1.3 统计学方法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并比较螺旋CT、高频超声及超声+CT 三种检查方法对骨皮质毛糙、骨质增粗及骨皮质中断的显示情况。采用Fisher 精确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频超声显示,22 例肋骨病变患者22 根肋骨病变,均为单根肋骨的病变,其中5 例显示骨皮质毛糙、不光滑,3 例为骨质局部增粗,14 例显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其中3 例骨质中断范围<0.1cm。前肋16例,腋肋6 例。显示死骨4 例。

螺旋CT 显示,17 例患者28 根肋骨病变,其中2例患者1 根肋骨毛糙,1 例患者1 根肋骨毛糙合并周边2 根肋骨局部增粗,1 例患者2 根肋骨局部增粗,1例患者3 根肋骨局部增粗,1 例患者显示4 根肋骨局部增粗,10 例患者显示单根肋骨骨皮质中断,1 例患者显示单根肋骨骨折的同时合并3 根肋骨局部增粗。显示死骨2 例。

高频超声联合螺旋CT 显示22 例患者33 根肋骨病变,其中4 例患者1 根肋骨毛糙,1 例患者1 根肋骨毛糙合并周边2 根肋骨局部增粗,1 例患者2 根肋骨局部增粗,1 例患者3 根肋骨局部增粗,1 例患者显示4 根肋骨局部增粗,13 例患者显示单根肋骨骨皮质中断,1 例患者显示单根肋骨骨折的同时合并3 根肋骨局部增粗。显示死骨4 例。见表1。

表1 25 例肋骨结核患者三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影像显示根数/手术病理显示根数)

3 讨论

肋骨结核是骨骼与其周围组织受结核杆菌感染所致。骨骼受结核感染后,结核杆菌通过破坏骨质,导致骨骼变形和形成胸壁脓肿[5]。肋骨结核主要病理变化是肋骨骨髓腔内肉芽组织增生及干酪样坏死[6]。结核分枝杆菌刺激骨膜引起骨膜反应,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引起骨膜增生,继而发展成骨质破坏,肋骨血运障碍形成死骨,死骨形成是骨结核的影像表现之一[7]。

由于超声波不能穿透骨骼,以往不被用于骨骼疾病的诊断,随着超声仪器及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肋骨及其他骨骼疾病的诊断[8]。正常肋骨声像图表现是沿肋骨长轴探查骨皮质呈连续的线条状强回声,且表面光滑,后方伴有衰减,短轴切面骨皮质呈弧形强回声[9]。有学者[3]将肋骨结核声像图表现分为三型,骨质膨胀型、单纯骨质中断型及骨质中断合并胸壁软组织脓肿型。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时超声表现是骨皮质条状强回声连续性中断,并可以显示断端的间隙[10]。肋骨结核的CT 表现为肋骨呈溶骨性破坏、周边可见少量死骨及局部软组织肿胀。

本组25 例肋骨结核患者采用三种检查方式对比研究显示,CT 对于骨质增粗的显示率明显高于高频超声(P<0.01)。同一例患者高频超声仅显示单根肋骨局部骨质增粗,而CT 可显示多根。笔者认为,CT 扫描作为临床诊断骨骼病变首选的辅助检查,一个断面可显示多根肋骨,具有整体观,而高频超声往往只显示扫查处局部肋骨情况,与此同时CT 不受肋骨位置的影响,而高频超声相对比较局限,尤以后肋较难扫查。本研究组中高频超声检出骨质中断例数多于CT 的3 例,且3 例中断范围均<0.1cm,分析原因为对于小于CT 扫描层厚的病变,在CT 扫描时会产生部分容积效应,而漏诊部分肋骨骨折。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肋骨表面骨皮质,对隐匿性骨折及肋软骨骨折具有优势,尤其对于骨折线<1mm 的肋骨骨折高频超声更易检出。据相关报道,骨折断端范围<0.3cm 的隐匿性肋骨骨折,高频超声检出率为97.83%[11-12]。本组结果显示,高频超声联合CT 对肋骨结核病变肋骨的检出率高于单一超声检查及单一CT 检查。

综上所述,螺旋CT 和高频超声的联合应用,能取长补短,在CT 整体观察肋骨的基础上,高频超声精准到病变部位,观察肋骨的局部表现,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率。

猜你喜欢
毛糙肋骨中断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头发干枯补充维生素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单片机中断概述”微课教学设计
一种考虑GPS信号中断的导航滤波算法
Linux中断线程化分析及中断延时测试
“毛躁”与“毛糙”
跟踪导练(二)(5)
迷人肋骨
日安,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