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河堤防透水堤基防渗处理分析研究

2020-04-24 00:57伏世红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粉细砂龙王庙土工膜

伏世红

(大连市水利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21)

1 概 述

1.1 工程概况

大洋河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为E122°51'-124°07'、N39°49'-40°49'。流域东侧为鸭绿江支流爱河,北以千山山脉分水岭为界与太子河为邻,西侧有大清河、碧流河和英那河,南临黄海。大洋河总流域面积为6504km2,河流全长198.2km,河流的平均比降为0.69‰。大洋河为设计20a一遇洪水标准。

大洋河龙王庙段堤防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1995年以来一直未进行加高培厚,堤身断面瘦小,堤顶宽度仅为1.0-1.8m,迎水坡坡比在1∶1.5-1∶2.0之间,护砌形式为干砌石,厚度20-30cm,块石粒径较小,堤坡局部有塌落现象,背水坡坡比1∶1.7-1∶2.0局部堤顶高程不满足,堤前为滩地,全段有1.1km耕地,堤后全部为耕地。

1.2 透水堤基简介

龙王庙段全段共3.52km,两侧堤防堤基土为粉细砂、细砂,为透水堤基,容易发生管涌等破坏现象。代表断面处堤防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表1。

表1 透水堤基代表断面堤防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2 文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1 河道整体存在的问题

1)无堤段较多。根据《大洋河流域规划》及《大洋河防洪规划》,大洋河中下游尚需修建堤防33.00km,这些无堤段占中下游规划堤防的27%。由于无堤段较多,堤防不封闭,部分堤防尚未形成防洪能力。

2)断面瘦小,防洪标准底。已建防洪堤大多至建成以来一直没有进行加高培厚,堤身断面瘦小,堤顶宽度仅为1.0-1.8m,大部分堤段坡比不足1∶2,部分堤段冲刷严重,坡比不足1∶1.5。堤顶高程不满足设计要求,防洪标准低。

3)河道淤积,防洪标准降低。大洋河下游为海相淤积,近年来随着支流水系水库工程的建设,非汛期河道流量减少,河道经多年淤积变迁,局部河段河床抬高达2.7m,实际防洪标准降低。

4)大坝护坡工程破损严重。防洪大堤建成后,护坡工程没有进行维修加固,块石脱落,破损严重。

5)部分堤防存在管涌段。由于现有堤防外侧局部河床冲刷严重,河床底部直接为粉细砂,原有坝炕变窄,地下水渗径变小,再加上堤防内侧由当初挖土修堤,形成深沟,沟底的黏性土覆盖层变薄或者缺失而直接露出粉细砂层。当河床内水位升高、压力变大时,水易通过堤基中砂层渗漏到堤内,在堤内黏性土层薄或缺失的深沟处冒出地面,形成管涌。

6)穿堤建筑物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穿堤建筑物经过多年运行,受损老化程度严重。穿堤涵洞基础坐落在粉细砂上,经过多年洪水渗透,底板以下部分被掏空影响涵洞的整体稳定性,不满足渗透稳定要求。启闭架混凝土剥蚀严重,有钢筋裸露现象;启闭台顶高程低于设计洪水位。出口翼墙出现裂缝,存在安全隐患。进、出口闸门锈蚀,漏水严重。启闭机锈蚀损坏,不能正常工作。

高端化&品质化,体现在以6000元以上的彩电,8000元以上的多门和对开门冰箱,3000元以上的波轮洗衣机,5000元以上的滚筒洗衣机,8000元以上的空调柜机,30000元以上的空调挂机,5000元以上的油烟机,1000元以上的电饭煲等为代表的高价格产品的渗透率逐渐提高。

2.2 文章研究的意义

大洋河途径东港市龙王庙镇,有3.52km堤段堤基土为粉细砂、细砂,渗透系数为2×10-3呈中等透水性,易发生管涌型破坏,根据历史洪灾记载,1982年8月7日晚,发生洪水时,堤后因管涌冒出的水柱高达1.60m。而当时洋河闸站的水位记录为8.60m,12点30分黄旗闸决口,龙王庙镇透水堤基的堤段,经群众奋力抢险用大柴和滤料石进行充填才幸免一灾。

由上述历史洪灾记录可见,该堤段现状存在的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解决大洋河堤防透水堤基渗透破坏问题意义重大。

3 透水堤基渗流稳定分析

3.1 渗透稳定分析

龙王庙防洪工程中有新建土堤段和土堤加高培厚段,根据地质情况,堤基均属于透水堤基,渗流计算按透水堤基均质土堤考虑,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公式计算:

1)渗流计算按透水堤基均质土堤(下游坡无排水设备)考虑,堤身和堤基的流量分开计算,参数见表2。

(1)

(2)

(3)

L1=L+△L

(4)

(5)

浸润线按下式计算:

(6)

计算浸润线各点坐标列入表3。

表3 土堤浸润线坐标表

图1 (11+500)渗流图

2)背水坡渗流出口比降计算:

本地区下卧层为透水堤基,则透水堤基均质土堤坡面渗流比降可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公式:

(7)

沿堤基段:

(8)

渗透破坏的允许渗透坡降,参照《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计算公式:

J破坏=(Gs-1)(1-n1)

(9)

相应的允许坡降可按下式计算:

(10)

式中:GS为土粒比重;n1为土的孔隙率;J为渗透比降;KB为安全系数,取2.0。

经计算所得渗流比降成果见表4。

表4 渗流比降成果表

根据渗流比降成果表可以看出,龙王庙防洪土堤基J>J允,不满足要求,需要对堤基进防渗处理[1]。

3.2 透水堤基处理措施的选取

本次研究选取土工膜垂直防渗与帷幕灌浆两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采用土工膜垂直防渗增加渗径,应对管涌现象,土工膜延迎水坡坡面铺设至设计水位,护脚以下使用链槽机垂直铺设6.0m。

方案二:采用高喷防渗墙,布置1排灌浆孔,孔间距1.5m,孔径采用110mm,灌浆孔设在堤脚,高喷采用摆喷对接,摆角采用30°。

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工程理及投比较表见表5。

表5 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工程理及投比较表

方案二施工方便,不需要特殊机械设备,而且投资较方案一节省很多,故本次研究堤基防渗处理采用方案二。

3.3 土工膜垂直防渗措施复核

针对该工程而言,其主要问题是由于粉细砂具有的透水性,使堤基不稳定,渗径长度不满足要求。在堤防护脚前增加垂直铺设土工膜,即增加了堤防的渗径长度,使河道内的水位向堤后渗透时形成稳定。以该工程的某个断面为例,土工膜垂直铺设6.0m,进行渗径计算:

允许渗径采用公式:

L允=C×H=9×5.2=46.8m。(以某断面为例)

(11)

式中:L允为允许渗径;C为渗径系数,取9(粉细砂,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 1 6);H为上下游水头差,5.2m[2]。

该断面基础底宽37.5m+土工膜12.0m=49.5m

实际渗径L=49.5m> L允,满足规范要求。

4 结 论

大洋河东港市龙王庙堤段透水堤基,潜在很大的洪水隐患,洪水时发生的管涌破坏现象已有历史记载,洪灾直接危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文章列举了大洋河整河段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龙王庙堤段透水堤基分析研究的意义,通过理论计算、方案比选等,选取了土工膜垂直防渗这一透水堤基处理的工程措施[3]。

以上研究方法及结论为同类工程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粉细砂龙王庙土工膜
不同铺设及联接型式的复合土工膜围堰应力变形特性
土工膜和GCL防渗结构缺陷渗漏量试验研究
富水粉细砂岩隧道涌水涌砂处理技术研究
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掠影
软体沼气工程聚乙烯土工膜技术性能与成本分析
奇怪森林
英雄滩油田大35—斜20块排砂采油工艺探索
英雄滩油田大35—斜20块排砂采油工艺探索
龙王庙里的龙
填粉细砂路基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