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玉器的世俗化特征研究

2020-04-24 00:33肖时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4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造型生活化

肖时俊

摘 要:和宋代以前的玉器相比,由于深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风气的影响,宋玉确实具有很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宋玉的设计、装饰、制造等似乎都倾向于多样化,文化内涵寓意越来越通俗化、市民化,从各个方面彰显了玉器的世俗化倾向。

关键词:宋代玉器;世俗化倾向;造型;装饰题材;制作工艺;生活化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城市蓬勃发展,商业經济高度发达,很多与老百姓文化生活相关的文艺形式和作品需要成为商品才能够传播、发展与盈利。玉器艺术便是其中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市民阶级突起,他们成了玉的一个主要消费对象。但是原有的玉的审美情趣是抽象、神秘奇幻的,太过“高雅”而不符合老百姓的口味,他们喜欢的是与现实生活相联、形象生动的作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玉器消费要求,玉器不可避免地要走上世俗化的道路。在盛唐以来就已见端倪的具有写实、生活气息浓郁的玉器作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玉器不单单仅为王室服务,已经开始为满足普通市民阶层的需求而服务。与宋代之前的各个朝代的玉器相比,强烈的世俗化倾向成为宋代玉器的一个显著特点。宋代玉器器形多样化、实用化,图案装饰丰富,以人物、花鸟和野兽为素材的玉器既有形象又有灵魂,富有生活情趣。宋代的玉器从神圣的殿堂向民俗化和世俗化过渡,揭开了玉器进化的新篇章,为下一个明清时代的世俗化发展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论文从各个角度分析宋代玉器的世俗化特征。

1 宋代玉器造型的世俗化特征

宋代玉器既要满足王室的需求,又要满足普通市民阶层的需求。宋代玉器不再局限于神灵巫术、权力地位的狭小圈子之内,而是展现在更广阔的实际用途中。其中既有为一般市民所喜爱的活泼可爱的玉雕童子和花鸟装饰品,也有专为士大夫文人阶层制作的文房用具和仿古陈设品。宋代玉器造型呈现多样化和生活化特点。

1.1 宋代玉器的形状多种多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平民阶层老百姓的心态转移,宋代玉器不再仅仅局限于上古玉器的礼仪作用、祭祀作用、陪葬作用和比德作用,而更加注重它的实际用途,更多的转变为供人们玩赏、使用和收藏。

宋代的实用玉制器皿不仅比唐代品种多,数量也多,有玉杯、玉卣、玉盒、玉碗等。宋代的实用玉制器皿既出现了折角形及双耳玉杯、玉炉,又出现了仿瓷器造型的金扣玉碗、带圈足小碗、带底托的花式玉碗,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宋代的文房玉器已不再仅仅是文人把玩的玉件,而是有可供文人书写用的玉砚、砚滴、笔管、笔洗、镇纸、图章、笔架等。大量的动物玉摆件也可作为文房镇纸。

这些玉器新造型的出现和流行不仅显示了宋代玉器在宗教、身份地位等方面象征意义的淡化,更表明了玉器渐渐世俗化的普及特征,展现出了当时社会氛围上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

1.2 宋代玉建模与平时的生活密切结合

宋徽宗赵佶嗜古物,对玉器偏爱有加。他广泛搜集历代文物,包括古旧玉器。由于宋徽宗的提倡,玉器业又得以复兴,中国玉文化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宋代,社会阶层自上而下,玩赏、收藏玉器相煽成风。《西湖老人富贵记》曾经描述过宋代一家商店的生意:“里面有几十棵三英尺长的珊瑚树。玉带、玉梳、玉瓶、玉束带、玉盘、玉珍芝、玉带环、玻璃盘、玻璃碗、菜玉、水晶、猫眼、马价珠、奇货十分丰富。”①《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汴梁城中手工业商店的繁荣景象是“大小货行”,皆工作技巧所居。《梦粱录》所记南宋临安的情况是“诸行百市,……最是官巷花作所聚奇异飞鸾走凤、七宝珠翠首饰、花果、冠、梳及饰、绣、罗、帛、销金衣裙,描画领抹,极其工巧,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②。一方面,人们将这些玉制品作为财富、玩赏和审美对象而收藏起来;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发达,人们为显示自己的富贵气,开始将这些玉器件真正实用化,玉器由观赏功能转化为实用功能,这充分表现了在宋代世俗商品经济影响下,中国玉器文化在逐步向世俗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这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飞跃。

2 宋代玉器装饰主题世俗化的特性

玉石在宋代的世俗化,不仅反映在其形式上,也反映在装饰的主题上。

2.1 自然题材的运用

宋代玉器礼性骤减,玩味甚浓,比较善用多种动植物纹组合在一起相互衬托的图案。宋代玉器的装饰主题不再局限于以前具有某些抽象或象征意义的装饰模式,而是接近于现实和自然的生活。形式从变形图案或抽象图案变为具体图像。从内容上讲,主题从传说、狩猎和盛宴变成了风景、花鸟和拥有各种世俗生活的自然风景。装饰题材都来源于现实自然,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具体的动植物形象。与此同时,宋代的纹饰也趋于世俗化,它发展了唐代开始的花卉纹玉器,甚至可以说形成一批特别雕刻有花鸟的玉器。宋代玉器中的花鸟形与当时绘画艺术相互影响,共同谱写了宋代文艺的篇章。宋代花鸟纹玉器有折枝花、灵芝花、牵牛花、凌霄花、荷花等,还有大量文人喜爱的松竹等。松竹在宋代绘画、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在玉雕中出现松竹题材,说明宋代文学与艺术对玉器雕刻的作用。宋代的花鸟形玉器多以写实的形态呈现,具体到花朵、花瓣、花茎都一一俱全。

新近考古发掘的和传世的宋代花鸟玉雕作品有不少。考古发掘的有西安市南郊曲江池出土的白玉镂空飞鸟衔花佩(图1)①;传世作品有鹤衔灵芝纹玉佩(图2)②、白玉镂空孔雀佩(图3)③、白玉镂空竹枝蟠龙佩”(图4)④以及凌霄花形玉佩(图5)⑤等。

宋代花鸟玉雕艺术风格写实,完美地刻画了对象的特征。玉雕者善于把握物体的最佳瞬间形态,形神兼备,这可以通过当时的文献描述得到证实。如在《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一文中苏轼这样写道:“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简短的四句将花带宿雨、鸟戏枝头的场景展示了出来。诗歌与绘画相互映衬,意境更加悠远。宋代的晁补之同样有一首形神兼备的诗:“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在画中态。”该诗强调的是艺术创作既要有形式又要有精神。这一切都体现了当时艺术追求的审美取向和时代风格。玉饰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时尚。宋代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普通的大众生活,促使玉器的装饰题材也更加趋于生活化、世俗化。

2.2 现实生活主题的运用

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决定了当时的人们更加注重现实,追求真实。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镇和农村的崛起以及市民阶级玩物的逐渐普及,这种趋势呈现出不可抑制的走势。玉器的大部分装饰图案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一般都具有现实的情调,如玉雕童子等。

顽皮的童婴形象进入玉器艺术的创作领域,充分反映了宋代玉器对生活内容题材的摄取和选用的广泛性。玉童子小巧玲珑,生动吉祥,特别适合携带和玩耍(图6)①。因此,到目前为止,玉童子仍然是玉雕的一个常见主题,也是人们购买和收藏的一种流行的玉器种类。

在宋代,玉童子受到人们的喜爱,原因是受到佛教传说“鹿母莲花生儿育女”的影响。这样一个吉祥的传说在宋代受到高度重视,成为当时人们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和更多的幸福、过上富足生活的象征。因此,出现了一个男孩拿着荷花的玉制品形象。随后,玉男孩的雕像,如骑着鱼的男孩、采灵的男孩、笑着躺下的男孩一度成为流行的玉饰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和对生活的厚望。“夫妇齐眉笑,儿孙绕膝行。”玉童子是好运的象征,包含希望和愿望。无论是对于一个家庭美满的老人来说,还是对于一对刚刚结婚的新人来说,玉童子都是一件幸事的象征。

在宋代,抱着莲花的玉雕男孩非常流行,流行风不断传播,对后世玉雕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一块任意形状的玉材上,高明的匠人只随意雕刻几下,玉器的形状和神韵就都表现出来了。男孩的头略微偏侧,五官清晰,倒“几”字形的鼻子与眉毛相连,双手抱着一朵莲花,纤细的花茎垂到男孩的右侧。孩子容光焕发,穿着棕色的短上衣,憨态可掬,双腿交叉着像走路一样(图7)②。这种玉童一直是普通人喜爱的玉坠。人们相信戴玉童的孩子可以茁壮成长,而戴玉童的成年人则暗示他们连生贵子。

当时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也受到中原汉文化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的影响,而且这种现实精神很明显地在玉器制作上有所印证,如春水玉和秋山玉的广泛流行,深受各阶级、各民族人们的喜爱。

2.3 充满世俗信仰的吉祥题材

宋代的文化艺术向多元化发展,思想上呈现出所谓的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倾向,多神崇拜现象明显,人们热衷于寄吉祥美好的愿望于自己的世俗信仰之中。因此,出现了儒、道、释及民间诸神和一些吉祥形象的玉器品种,诸如白玉飞天(图8)③及一些谐音吉祥物的题材开始出现在玉器雕刻上。

此外,宋代玉器还出现了用仙鹤、灵芝草相配表示福寿类的玉器,这表明至少从宋代开始,仙鹤、灵芝草相配已成为福寿吉祥物。宋代的玉器还有表示幸福爱情的,如鸳鸯莲叶等吉祥纹图。

3 宋代玉器工艺的世俗化特征

中国的玉雕工艺始于新石器时代,成熟于商周时期,兴盛于宋元,宋代是我国玉雕工艺大发展的时期,玉器的工艺也有了质的飞跃。宋代玉器不仅工艺造型多样化,其题材也开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宋代琢玉艺人善于利用玉石材料的天然颜色、质地和形状差异,雕刻出各种图案。当时被称为“巧色玉”“留皮作品”是常见的软玉雕刻之一,在汉代似乎时有发生。到了宋代,这种工艺被广泛使用,不仅留下黑皮,还留下红皮。这种技术的问世,不仅体现了宋代玉雕工匠精湛的技术,还体现了宋代人们对自然美的尊重,揭示了当时追求现实的主流趋势。

玉石在宋代的世俗化倾向当然是以高超的雕刻技能为基础的,玉石工匠的刀割和雕刻工艺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器物的总体工艺特点是造型简概,刀法简练而有力,多为朴实大雅风格;各种造型均表现出拙中见巧、形象真实的形式美特征,是宋玉工艺世俗化的一大特性。

宋代玉雕手法有浅磨深琢、浮雕圆刻(包括深层的立体雕刻)等多种雕刻技法,琢工无粗制滥造之作,细腻灵巧,阴刻线条多,细长柔劲,大大丰富了玉器的雕刻工艺手法,为玉器在后世的发展和流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宋代玉雕工艺得到了高速发展,玉雕行业初具规模,其市场也应运而生,开封、扬州、杭州相继出现了专门出售玉器的门店,甚至连朝廷都逐渐在民间选取一些水平较高的琢玉工场作为己用,由宫廷亲自指定款式供他们制作。这些生产出来的玉器不仅仅是皇亲国戚的专属,也出现在了市场上供寻常老百姓使用。

例如,宋代莲荷玉雕具浑厚风格,所用和田玉料较厚,大叶大花,荷叶其上有扇股和伞股状的叶脉,叶脉端部分杈,花叶较大,布局紧凑,叶片似打开的书页,中部凹下,两侧微隆,其上琢刻细长的排列有序的阴线纹。在此基礎上,宋人又以吉祥寓意而衍生出多种寓意,如“一品清廉”“并蒂同心”“喜得连科”等。在宋代,“一品清廉”玉雕其意指虽当官的位高权重但却廉洁奉公,不接受贿赂,表达了世人对从政者、为官者道德操守的最基本要求和千百年来人们对寓教于乐的重视,用玉雕的形式将美好的世俗愿望表现出来。

4 结语

世俗生活从唐代以后便丰富起来,世俗文化迅速发展,相对于发展已经诸多束缚的上层士大夫文化,世俗文化则显得生机勃勃,更具生命力。玉器在这两种文化风向中走向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2]方泽.中国玉器.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3]杨伯达.传世古玉辨伪与鉴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

[4]杨伯达.出土玉器鉴定与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

[5]昭明,利群.中国古代玉器.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6]李光红,施俊.中国古代玉器鉴定.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7]赵朝洪.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古方.中国古玉器图典.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9]中国玉器全集.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1-1993.

[10]林岱.古代玉器与历史文化关系之管见.洛阳大学学报,1999(1).

[11]杜卫民.宋代玉器的鉴定.收藏家,2001(10).

[12]张兰香,钱振峰.世俗化、装饰化的宋代玉器.大美术,2007(12).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造型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