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精神

2020-04-24 09:21王昕玥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砂石匈奴项羽

王昕玥

老子曾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就是水的精神———以柔克刚。

水的精神所有的门道,都在一个“柔”字上。水形随境变,贵在灵活。金属刚强,却因其延展性而遭切割轧压,而水则连绵不绝,抽刀不断。用掌去劈,它只会激荡着水花从你手边流过,依旧高歌前行。柔者存,刚者灭,这个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一时的迂回,既不是软弱无能,也不是卑躬屈膝。绕开刀剑,以柔碰硬,是为了顽强地坚守生命,而这正是生活的根本。

水本身既柔且韧,既纯而坚。钢铁砂石造就的楼房巍然耸立,却经不起水天长日久的冲击。何也?因为钢铁砂石的坚硬只是其外,而水能与其中的元素发生反应,使其渐渐土崩瓦解。水那坚韧灵巧的力量始终喷薄奔涌,带着亘古不变的活力。须知强大的水压甚至能切割工件,其威力不逊于任何材质。

水的刚中潜伏着柔的智慧,这柔便是刚的能量来源。为人处世之道亦如此,即甘处下风,藏愚守拙,进而厚积薄发,攻坚克险。刘邦就是这种智慧的典范。面对气势汹汹的项羽,刘邦思及自己实力不足,亲自登门道歉,用一时的退让换得了安全发展的时机。刘邦深谙“屈伸”之道,凭着高情商与项羽周旋到底,终取天下。而项羽则“过刚易折”,他只知生当作人杰,却不懂大丈夫也应能屈能伸,最终只能血洒乌江。由此可见,老子所言“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谬。须知一味地压缩,水就会获得更大的反作用力,而这正是刚柔转换的关键所在!

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是,有时韬光养晦要好过锋芒毕露。汉初匈奴不断犯边,为了安定民生,积蓄力量,漢初皇帝只得咽下不平之气,答应与匈奴和亲。一次次的忍让换来六十多年的休养,“文景之治”使得汉朝经济繁荣,有了足够的实力与匈奴作战。于是汉武帝毅然出击,以雷霆万钧之力将匈奴赶出西域。没有先前的“柔”,何来后来的“刚”?大国外交应有水的精神,这样才能为国家缔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综合实力提高了,说话自然就硬气了。

水,以柔之手段攻刚之强敌,以柔之方式达刚之目的,和光同尘,养精蓄锐,骨子里却铮铮不屈,胜过铁打。学习水的精神,对修身与治国都大有裨益。

上善若水,柔者至刚!

佳作点评

“形随境变”“甘处下风”“藏愚守拙”“韬光养晦”,这些词准确地表达出水“柔”的含义。作者的阐释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为何至柔者能攻坚”。语段中对刘邦、汉初政策的分析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文章的语言有品质,由个体的甘处下风扩展到国家的韬光养晦,有深度。(王兆芳)

猜你喜欢
砂石匈奴项羽
砂石在铁路上的妙用
长江江苏段水上过驳整治环境下砂石运输前景分析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项羽虞姬
飞将军抗匈奴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周恩来“一”字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