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2020-04-24 14:46袁庆峰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事例论点生气

袁庆峰

高考作文要得分,整体思路展开就要有序,以清晰的结构层次表明鲜明的写作中心。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以严谨的逻辑组织各部分内容。递进式结构是高考作文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特点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递进式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形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通常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展开;另一种形式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

1.以丰富多样的判断句提出问题,写好“是什么”

从句式角度讲,判断句是最简单的;从思维形式讲,判断句是最基本的;从考生写作出发,判断句是较常见的。因此,学好、用好判断句非常重要。

判断句是用来断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某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做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写作,就可以先从界定“劳动”是什么写起。

比如优秀作文《秉承劳动初心,发扬奋斗精神》的开篇:

劳动,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勤付出;劳动,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劳作;劳动,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日夜忙碌;劳动,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辛勤劳苦……几千年来,劳动就是孕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坚实支撑。古往今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装点着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

作文以形象化的手法阐释了“劳动”的实质,明确了论述的主要方向。在写作中,“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2.以透彻的理性分析解析问题,写好“为什么”

写“为什么”就是要分析问题,而选择运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尤为重要。可以探因分析: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可以假设分析:即假设相反的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可以归纳分析: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回扣深化论点;可以正面推理:就是通过对所举事例的正面剖析,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可以引申类比,即就是把所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从而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可以对比分析,即把事情的正反两个方面或正反两件事情进行对比分析,以突出正面的观点。

3.多种渠道思考解决路径,写好“怎么办”

解决问题要理清思路,要明确问题的解决路径。针砭时弊类论题,要针对社会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各种弊端、陋习,对症下药,加以评说,予以治疗;触及当前社会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要分析起因,找出解决的方法等,以正确引导舆论和指导实践;抓住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分析说理,解开人们的思想疙瘩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日前,一份作业引起大众关注。这份作业要求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完成“21天不生气”的挑战。据设计作业的老师介绍,看似不长的21天,却难倒了全班大部分家庭,仅有一对双胞胎和父母一起挑战成功。

因原站点道路施工,公交无法停靠。一站错过,两人争吵,十秒动手,十五人坠江。

对这些事件,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材料的核心是“生气”和“争吵”。抓住关键点后,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当代社会,人们的火气越来越大,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和生气相对立,不生气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智慧。

了解生气和争吵的主客观原因:社会的快速发展强化了个人的焦躁,不能控制情绪的罪魁祸首是当事人的涵养低下。要理解生气的坏处: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糟;放纵情绪,贻害无穷;争吵可缓解压力,但过多的争吵只能增加焦躁和戾气。要思考怎样才能不生气和争吵:生气时,需要改变心态,调整心态;怀着一颗理解、包容的心,许多争吵就可避免;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的提升是对抗焦虑的灵丹妙药;以传统文化精髓为焦躁的现代人“降温”;宽容与协商才是解决生活纷争的最佳方法。

作文题目允许自选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让人明白生气和争吵的弊端;如果写议论文,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展开论证。“是什么”就是要对“生气”和“争吵”作解释,要旗帜鲜明地表明对生气的看法、态度;“为什么”就是要论证人们为什么生气;“怎么办”就是要论证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不争吵,保持平静的心态。这样才能使论证深刻。

怒气少一点,宽容多一点

◎鲍星含

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人们的情绪自然以喜居多。不过,近几年来,社会上“怒”的比例有所增加。

当然,我们不能直接给“怒”贴上危害个人与社会的标签。闻一多怒对国民党手枪不是“怒”吗?香港大爷怒撕“港独”海报不也是“怒”吗?但这种怒,与前文所述的怒有本質区别,它是一种义愤,是出于爱国,出于正义,是值得提倡的。然而,ax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更多的怒,是一种戾气。

武汉某小学的那份暑假作业,看似只是挑战的成功或失败,但其背后是现实的拷问:人们的怒气为什么变多了?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可见,生气和争吵是怒这一情绪的激烈表现。生活中,人们生气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其中的一大推动力便是社会节奏的加快。现在的人们相比从前要忙碌得多,为了工作和生活需要,人们常会“挤公交”“赶高铁”,“快”成为人们此刻最重要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变得急躁,“路怒症”便由此产生,也就有了因抢夺方向盘而酿成的公交坠江惨剧。

那么,面对类似的情形,人们只能发怒吗?当然不是。发怒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往往使矛盾冲突扩大化。在如何消除这类小摩擦上,发生在重庆的另一件事给了我们启发:两名重庆小伙的汽车发生刮擦,但被刮擦者并未生气,而是与对方交谈了几句,最终对方赔偿了维修费用,两人和解。这一事件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令重庆本地人直呼“巴适”,也使网友们体会到:宽容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方法。

所以,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尽可能换位思考,当自己的某些事务受到干扰时,也应当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冲淡社会戾气,需要我们大家携手努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让我们的怒气少一点,宽容多一点吧!宽容,是夏天的空调,是冬天的暖宝,是饥饿时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它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我们时刻感受到生活是如此美好。

点评

作文首先明确了生气的性质:是一种情绪的激化行为;接着阐释了人们为什么会生气和争吵,以及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继而,以生活中的事例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保持宽容,冷静处理。总体来看,作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来写,思路清晰。

猜你喜欢
事例论点生气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生气汤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