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2020-04-24 00:35牛咏红
神州·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文学作品

摘要:乡国情怀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其具体包含对于家乡的怀念、对国家的深刻眷恋、对劳苦人民的同情。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更加深刻的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对于更好的理解作品内涵具有促进作用。另外,在把握作者情感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思乡思国的重要性,以增强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文学作品;乡国情怀

引言

乡国情怀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主要思想,也是文学创作者永恒的创作主题。乡国情怀不仅包含对于家乡和国家深深的怀念,还有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客观因素的驱使下,不得已离开家乡和祖国去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在背井离乡的环境下,所产生的思念家乡和眷恋祖国的情感,是古代文学创作的动力,更是乡国情怀的构成,大量的作品表现了对于乡土的眷恋,对于国家的执著深情,利用这种情感来吟唱,成为创作者漂泊在外最为牵萦的呼唤。

一、故人之思:對于乡土的眷恋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人文精神的表现,就是所传达内容富有乡国情怀,我国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中都表现对于家乡的热爱和对于祖国的深情,其中“思乡”作为古代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如饶宗颐《古村词》中所描写的“二十四桥边,半堤青草,秀茁春前地。冥冥月冷,销魂别有滋味。”表达作者身处异乡,对于家乡的回忆和对故土的怀念,不禁的追问家乡的山水和浮云何处能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整首诗以描写景色为主,寄托情感寓于景色之中,在深秋凄凉的背景下,深刻的展示游子对于乡土的眷恋,表达游子思乡但又不能归乡的悲痛情感。王维的《在京思故国见乡人遂以为问》中利用一连串的简单的问题来表达作者的情思,他关心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记忆中所描述的往事,家乡不仅意味着青春岁月,还寄托着人们的情怀。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故乡是文学创作者的向往,也是文学创作者最好的人生归宿。

二、故人之念:对于国家的执着深情

思乡与思国的情感,常常难以割离。与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乡土情怀所对应的就是,文学创作者对于国家的执着深情。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爱国诗篇占据较大的篇幅,不但包含描写展示保卫边疆的勇猛,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还有渴望结束战乱国家和平统一的爱国情操。屈原虽九死而不悔,上下求索的精神,被后代文人引以为忠君爱国的典范。在我国文学的传统中被反复咏叹。于谦《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利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助石灰来展现作者清廉,以及愿意为国家献身的顽强意志和品格。夏完淳《别云间》中所描写的:“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就是表达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和愿意为国家的统一贡献力量的坚定意志,更好的展现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执着的爱国之情。戚继光《登盘山绝顶》中:“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这首诗是作者在练兵时期所创作的作品,表达作者愿意为国家保守边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三、漂泊之感:对于人民苦难的同情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表达作者乡国情怀的主要方式,除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对于国家的爱恋,还有另外一种表达途径,就是对于在外漂泊人们困苦生活的同情。作为爱国和思乡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对于我国劳苦人民的同情,使文学创作者情感更为直接和深刻的显现。比如李绅《悯农》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文中利用“春种”和“秋收”来赞美农民勤于劳动的品质,并利用对于秋收场景的描写,构成丰收中的生动景象。而文中最后一句的转折,引发人们的深刻思考,并将问题的答案留给人们去思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种描写方式与传统直抒胸臆不同,为读者创造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可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想,并深刻体现作者对于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又如我国著名诗人杜甫,在经历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创作出大量具有乡国情怀的诗歌作品。例如在《春望》中就利用情感转移的描写手法,来展现国家破裂的凄惨,给人更深刻的触动。而文中末尾描写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更是深刻的描绘出作者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表达作者心系国家和关心人们疾苦的情感。陆游的那些至老不忘报国的诗,曾经激励过无数爱国者,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描写:“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作者在弥留之际,所关心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心系祖国和人民,希望能够为国家效力,保护人民安全的情感,这种爱国情怀和对于人民苦难的同情,都是诗人乡国情怀的展现,也是爱国文人永恒的创作主题。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乡国情怀,是我国文学领域的瑰宝,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学习的方面。因此,我们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时,应重视对创作背景的了解,更好的把握作者创作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乡国情怀,是民族自尊、自信自爱和凝聚力的心理基础,是一种宝贵的民族情怀。

参考文献:

[1]李巍林,孔占芳.灾难文学中浸润在藏族村寨的家国情怀——读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0 (02):57-59.

[2]田承良,于建军.历史意识·都市景观·家国情怀——新世纪台湾文学简论[J].泰山学院学报,2016,38 (02):80-83.

作者简介:牛咏红(1977—9)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文学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新形势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创新的几点改革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