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微笑,激励我们前行!”

2020-04-24 00:29高维海
北京支部生活 2020年4期
关键词:李鑫白衣战士病房

高维海

2020年1月27日晚,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队9名队员抵达武汉,这是他们的战场。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把医院当战场,把患者当亲人,负重前行,义无反顾。他们是能征善战的勇士,是敢于胜利的英雄。他们说:“是患者的微笑,激励我们前行!”

“有你们,真好”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眼睛常常因为雾气而看不清楚。患者是武汉、湖北本地的,还有方言和口音,有时候听不懂说什么,要么重复,要么找当地人来做翻译。一个个困难考验着队员们。

有一天,医疗队员李天水上凌晨1点到早上9点的班。到凌晨5点多,新接收的患者达到了14位。有些患者想喝水,但起床很困难,医护人员就端去一杯水;有些患者病情不穩定,喘憋明显,医护人员就过去查看和处理;有的患者该上呼吸机了,呼叫的铃声此起彼伏,他们就要跑过去重点照看。李天水说,“一个班下来,浑身像散了架。大家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没有一句怨言,这就是担当吧。”

丁笑纯是一名“90后”姑娘。

一次,一位患者阿姨很有礼貌地询问丁笑纯:“小姑娘,同事给我寄的快递3天前就送到了医院西门。如果您方便的话,可不可以下次上班时帮我取上来?”她没有立即回复阿姨,想先去咨询取快递流程后再回复。这时阿姨说:“家里亲人都去世了,爱人前一阵病逝在楼下病房……”阿姨没有再说话,就静静地看着丁笑纯。

“阿姨,我会尽力的。”几小时后,当丁笑纯把快递送到阿姨手里时,阿姨说:“孩子,谢谢。有你们,真好!”

“此次支援行动成了我人生中最无悔的选择”,丁笑纯说,“它如此闪闪发光,照亮了我未来的道路。”

“我既不是谁的女儿,也不是谁的母亲,我是白衣战士”

医疗队所在的团队是危重症救治组。接收的危重症患者达到了96.6%,是医护工作最紧张繁重的第一线。

生活中,队员李野笑称自己胆小,平时睡觉都不敢关灯。面对这次急难险重的任务,她坚强起来,“在战场上,我既不是谁的女儿,也不是谁的母亲,我是白衣战士。我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力量,努力工作。”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她当班当天不吃不喝,一干就是8小时不停歇。除了正常的打针、输液、喂药外,她还主动承担起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各种管路护理、处理大小便、为患者做心理辅导等等。因为厚重的防护装备在身,她常常有缺氧的窒息感。但一听到病患召唤,她依然满血“复活”。

白衣战士大爱无疆的背后,是亲友浓浓的思念和坚定的支持。

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李红,是瞒着父母到武汉支援的。抵汉第9天,还不知道她已身处武汉的母亲发来短信,告诉她父亲发烧了,心前区疼痛。李红一边电话里询问父亲的情况,一边脑子里琢磨如何和母亲“摊牌”。可一时间她不知该怎样安抚母亲为好,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妈妈,对不起,我在武汉;我回不去,对不起,对不起!”电话那头的母亲,好像明白了什么,停顿了一会儿后,突然变得异常镇定,说:“孩子,别哭,我们没事儿,你放心。你照顾好自己……”

“我们不是英雄,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光荣职责”

隔离区大门打开,从布满雾气的护目镜中望向病房,病房有些模糊,还有些梦幻。听着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就这样经过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直到隔离区病房——听见心里另一个声音说:“我们的战场到了!”

呼吸科护士李鑫没和家人商量,就报名驰援武汉。李鑫说:“我们都知道目前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但我至少可以到患者身边照顾他们,倒一杯水、喂一口饭总还是可以的。我还可以鼓励他们,帮他们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一次,李鑫刚刚交完班,一位患者突发紧急情况,需要抢救。面对着陷入昏迷的患者,面对着满床满地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她只想赶快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然而,患者四肢水肿严重,很难找到血管。在大家焦急万分之际,她想到了扎脚。当她通过护目镜上唯一一小块没有模糊的缝隙,看到扎到患者大脚趾上的留置针有回血时,心踏实了大半。众人连连夸她“好样的”。她说:“来武汉只是换了一个更需要我们的工作地点而已。我们不是英雄,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光荣职责。”

“职责”二字,对每个队员来说,都是厚重如山。在呼吸科工作有些年头的王文娟请缨到了武汉后,干劲不输年轻人。医护人员都知道,呼吸机及其相关配件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携带病原体的飞沫,风险高,但王文娟毫不退缩——“我来!”虽然每一次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和交谈都可能增加被感染的风险,但王文娟总是要和患者多说上几句暖心话。她说:“我多鼓励患者一句,患者就多一份战胜疾病的信心。”

猜你喜欢
李鑫白衣战士病房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我想
15白衣战士
白衣战士出征歌
看见春天的脸
再不能分担的孤独
病房
忧伤词
便宜的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