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产业对外经济研究

2020-04-25 00:05欧勇军苏倩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5期
关键词:对外投资招商引资对外贸易

欧勇军 苏倩

【摘  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市产业对外贸易、双向投资现状。通过对比研究及先进经验借鉴,根据国家总体战略针对性地提出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领域对外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北京;对外经济;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投资

一、北京市产业对外贸易

1、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结构分化,产业升级、进口替代战略取得良好成效

2015——2018年,北京工业与软件、信息服务业进出口额从2822.3亿美金增加到4112.6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速13.4%。

从结构上来看,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速较快,大于同期工业品出口增速,而进口则从52.17亿美元下降到45.1亿美元,复合增速为-4.7%,表明北京市信息化领域技术升级、进口替代取得良好成效。

2015——2019,北京工业品进出口额从2704.6亿美元增加到390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9.6%。

2、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多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增长快

(1)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

北京主要进口地区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等三强,2019年比重分别为14.4%、9.5%和5.6%。

(2)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

2019年,北京商品对主要出口国和地区东盟、欧盟、北美、中东17国的出口额分别为1428、468、420、242亿元,占比分别为27.6%、9.1%、8.1%、4.7%。

3、国有企业仍是外贸主力,外商投资、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活力有待激发

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仍是北京进出口的主力,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1.42万亿增加到2019年的2.12万亿,年均增速10.%,比重也从72%提升到74%。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405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113亿元,年均增速6.0%,比重从20%下降到18%。

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155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142亿元,年均增速为8.3%,比重从8%下降到7%。

4、一般贸易稳步增长,贸易附加值水平提升

北京商品进出口中,一般贸易从2015年的1.6万亿增加到2019年的2.43万亿,年均增速11.2%。而加工贸易从2015年的2212亿下降到1592亿,年均增速-7.9%。

5、机电、高技术等重点工业产品进口占比逐年递减,替代战略取得成效

(1)机电产品进口

北京机电产品进口额从2015年的409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538亿元,年均增速2.6%,不到北京工业品进口增速(13.2%)的零头,在工业品进口中的占比也从30.6%下降到20.7%。

(2)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北京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从2015年的162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859亿元,年均增速3.5%,大大低于同期北京工业品进口增速;在北京工业品进口中的占比也从12.1%下降到8.5%。

二、北京产业招商引资情况

1、总量规模

2015——2019年,北京工业与软件、信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逐年递增,呈现良好的态势。从2015年10.8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60.64亿美元,复合增速53.93%。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外资从5.94亿增加到7.16亿,复合增速4.7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际利用外资从4.86亿增加到53.48亿,复合增速82.13%。

2019年,受到北京禁限政策和中美贸易战影响,北京工业实际利用外资大幅下滑,同比下降70.0%,从23.84亿美元下降到7.16亿美元;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逆势增长,从45.22亿美元上升到5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

2、行业结构

2019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142.1亿美元,分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37.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占25.9%,金融业占11.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7.7%,制造业占2.4%。

3、主体来源

2018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173.1亿美元,其中来源中国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资以125亿美元的绝对优势排名第一,比重高达72.2%,百慕大和开曼群岛分列二、三,占比为7.6%和3.4%。

三、北京对外投资情况

北京市新增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2014年至2016年,新增对外直接投资从72.7亿美元上升到155.7亿美元,2016年至2019年,新增对外直接投资降到72.6亿美元。

各年期末直接投资存量则从2014年的284.9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736.7亿美元。

1、投资主体

2018年,北京市对外投资以民营企业为主,企业数量共491家,占比82.8%,对外投资额70亿美元,占比51.1%;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共63家,占比 10.6%,对外投资额42亿美元,占比30.7%;外资企业对外投资共39家,占比6.6%,对外投资额25亿美元,占比18.2%。

2、市场布局

2018 年,北京市对外投资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合计占北京市 2018 年对外投资流量的 83.29%。

截至 2018 年底,北京市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占总存量的 83%。

3、行业结构

2018 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第一位,流量总额为 21.29 亿美元,占比 33.5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位于次席,流量总额为 8.93 亿美元,占比 14.07%;制造业位列第三,流量总额为 7.34 亿美元,占比 11.57%。

截至 2018 年末,北京市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超十亿美元的行业有 11 个,存量合计 669.25 亿美元,占北京市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 96%。

四、北京市产业对外经济存在问题

1、对外贸易主体中的民营经济潜力有待激发

2015——2019,全国对外贸易中,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占比从35%上升到41%,年均增速为10.8%,高于国有和外商投资企业。

同期,北京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速为8.3%,比重从8%下降到7%,均低于全国水平。北京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力有待激发。

2、产品结构有待升级

从工业品进出口的结构来看,机电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为2.7%和5.6%,低于工业品出口增速(10.7%),在工业品中的比重也逐年下滑,分别从58.8%和26.3%下降到43.5%和21.8%。而全国机电和高技术产品增速均为5.5%,高于全国工业品出口增速(5.0%),表明北京产业转型升级有待加快。

3、市场布局有待优化

北京对外贸易和投资地区中,北美份额逐年下降,而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份额则大幅上升。

2018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173.1亿美元,其中来源中国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资以125亿美元的绝对优势排名第一,比重高达72.2%。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若取消香港特殊贸易地位,将会对北京的引资产生较大风险。

4、工业利用外资大幅下滑

随着北京持续开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台和调整禁限目录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特别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都出现了大幅的下跌。

2019年,北京工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70.0%,从23.84亿美元下滑到7.16亿美元。

五、国内外产业对外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1、招商引资——新加坡

(1)坚持政府主导,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

始终把握招商引资的主导权,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先进潮流,明确出台重点引进、限制、淘汰的政策措施。同时,打造自己的比较优势,对资本、技术、管理等经济要素形成强大的“拉力”。

(2)设立专门机构,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保障

经济发展局(EDB)成立于1961年,是一个独立的法定公共机构,具体职责是:负责制定和实施商业与投资策略,协助加强新加坡作为商业与投资环球中枢的地位。经发局有自己的董事会,大多数董事会成员都由新加坡私人部门任命。经发局在芝加哥、伦敦、巴黎、东京、上海、孟买等地设有19个海外办事处。

(3)建立良好环境,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前提

新加坡民族之间相互宽容、尊重、平等、团结,政府与民众关系融洽和谐,社会安定。同时,政府官员和全体公务员的服务意识非常强。政府在精兵简政和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提出“一切为了客户、取悦客户”的服务理念,并从完善基础设施、美化自然环境、开展“一站式”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亲企业运动。

(4)设立经济园区,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抓手

新加坡园区经济闻名于世,入园企业已达7000多家。为加强园区管理,1968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现改名为裕廊国际),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园区管理委员会有批准项目、城市规划以及园区规划的权力,能发放居民暂住证,管理贸易和市场,征税,发放商业许可证等。委员会同时还提供警察、海关、社会保障、教育、全民体育运动、劳工等多项公共服务。

(5)突出重点目标,是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的诀窍

定向招商,“寻找”、“追踪”世界最尖端的企业,以引入大型跨国企业为突破口,带动相关行业的其它企业跟进,通过跟随效应形成产业集群,培育规模经济。

2、对外投资

(1)适时制定对外发展战略及相关配套政策

发展对外投资合作是一个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日本、韩国在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之后均将对外投资合作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逐步放宽了对外投资合作的限制(如审批制向备案制的转变),制定配套对外投资合作法律和政策(包括商务审批、外汇、税务、投资保护政策等),并建立了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和促进平台(如政府设立的协会组织、民间协会组织等)。

(2)建立对外投资合作法律制度并加强风险防控

如日本为发展对外投资合作制定的《进出口交易法》、《贸易保险法》、《出口信用保险法》等法规。明确了对外投资合作的基本战略,也使对外投资合作有法可依,维护了本国投资者的利益。

在促进跨国建立风险防范方面,一方面,海外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服务协助,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支持对外投资合作保险的业务发展,协助保险企业宣传、推介海外投资保险、中长期保险,使企业的境外投资得到保障。

(3)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和融资支持

结合跨国企业的發展需求,推行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财政支持政策,并且在政府引导下,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灵活的融资支持,如政府对外投资基金、进入海外市场的财政支持、海外投资的税务优惠、对外投资合作的信贷担保保险支持等。

(4)增强政府信息咨询服务

不少国家均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可以系统收集有关国外政治动向、经济政策、法规环境、外汇管理及税收制度等情况,并培养专业投资人员,以此及时、准确地为跨国企业提供海外经营信息、架构设计、资金融通等服务。

六、北京市产业对外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挑战

1、对外经济环境恶化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的最为严重的衰退。

上半年,全球GDP排名前20位全部都是负增速。美国GDP名义增长-3.34%。中国实际增长为-1.6%,通胀水平持续走低,商品贸易出口不同程度下滑。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与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

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贸,疫情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贸易下行压力。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世界商品贸易环比增速为-2.7%,第二季度更下跌到-14.3%;全球服务贸易下跌更快,同比分别为-5%和-30%!

2、贸易保护主义兴起

美国政府将关税战作为实施其贸易主张的威胁手段,将 “美国优先”贸易政策从口号转变到具体行动,并通过规则锁定传递“美国优先”的价值观,谋求在经贸规则和制度方面的主导权。

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又将中国科技巨头企业华为列入贸易特殊名单(实体名单)。

(二)面临的机遇

1、RCEP的签署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

截至2018年的统计数据,协定15个成员国将涵盖全球约23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0%;GDP总和超过25万亿美元,所包括的区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RCEP的签署和实施必将对区域内的国际经济交流产生巨大推力。

2、兩区建设

批复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是在综合试点基础上的全面升级,将试点从业态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向更深层次推进,是政策、力度和推进机制的加强版、创新版。继去年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区域9.97平方公里纳入河北自贸试验区批复后,新设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使北京成为全国唯一能够享受两个自贸试验区政策功能的区域,开启了在自贸试验区推进区域协同开放机制的探索。

积极推动“两区”融合发展、联动发展,高水平建设“两区”既是促进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也为北京提供了改革发展的新机遇。

3、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全面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中,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更高水平上引进外资。要加快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提升出口质量,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要用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循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循环体系,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化深入发展机遇和成果。

七、北京市产业对外经济政策建议

1、进一步拓展多元化市场,优化国际市场布局

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在当地和境外设厂,规避东道国对我出口产品的限制,深耕传统国际市场。

充分发挥北京市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优势,探索关键领域对外开放及跨境数据流动等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与国际数字经济、数字贸易规则对接,引领和赋能数字贸易发展。

搭建双向投资平台,推进“一带一路”产业合作项目,推进境外重点园区建设,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发展。

围绕大型国际活动,借助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北京对外贸易发展。

支持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发展和海外仓建设等,拓展对外贸易线上渠道。

2、加大外资项目服务力度

对北京重点外资项目,在前期、在建和投产等环节,加大用海、用地、能耗、环保等方面服务保障力度。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和服务的便利化。

建立健全重大外资项目跟踪机制,形成重大项目洽谈、审批、开工建设和运营的全方位服务保障制度。

加强重大外资项目的协调和服务,保持利用外资增长后劲。

3、利用金融支持,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

统筹使用好专项资金、政府引导基金两类资源,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优化北京高精尖产业资源配置方式,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加大对基础技术和共性环节的投入,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环节做大做强;引导和欢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共同构建我市高精尖产业结构。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境外成熟的私募基金、科技产业私募基金,推进市场准入、减税降费。

4、优化对外投资,注重风险防控

制定对外投资战略,明确对外投资的重点区位和产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包括商务审批、外汇、税务、投资保护政策等),逐步放宽对外投资合作的限制,建立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和促进平台(如政府设立的协会组织、民间协会组织等)。

在风险防控上,调整对外投资区位选择,优先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政策和双边关系友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投资产业的选择上充分结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情况与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同时,摈弃企业走出去各自为战的路径,由政府、行业组织等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组建一批精品境外产业园区,打响品牌,实现合力。最后,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并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外交支持和保险服务,规避对外投资面临的各种风险,统一对外投资的监管机构。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及国际经验借鉴(http://www.chinagoabroad.com/zh/article/19157)

[2]新加坡招商引资的经验与启示(https://www.shicheng.news/show/429633)

[3]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2019(http://images.mofcom.gov.cn/fec/202005/20200507111104426.pdf)

作者简介:

欧勇军,1969年4月12日出生,男,土家族,湖南省辰溪县,硕士,曾担任总经理、执行董事,研究方向:对外经济交流、区域协同发展等。

苏倩,1982年6月29日出生,女,汉族,四川省攀枝花市,硕士学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工作单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作者单位:1.北京远翥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猜你喜欢
对外投资招商引资对外贸易
浅议招商引资与地方经济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商引资研究
人社局荣获全市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优秀奖
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探究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迈过海外风险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策略研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