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的研究

2020-04-26 16:31李建萍
企业文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难度信访工作法治化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有效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本文介绍了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意义,分析了当前信访工作的主要难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应对措施,以期通过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些解决措施,能更好的推进新时代信访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

关键词:信访工作;法治化;难度;解决对策

我国的信访制度是解决矛盾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极大促进了我国及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初期设定的目标相脱离。新时代下,该如何改善这一制度,促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那就是将其归入到法治范畴内,加快其法制化的进程。

一、信访工作法治化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简单的讲,信访法治化指的是让人们通过法治化的思维模式来表达自身的诉求,保障自身的权益,让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让信访部门遵照法定的程序及权限来合理合法的化解矛盾冲突、解决人民的诉求。加强法治化,减少人治化,积极将矛盾的解决纳入到法治化的范畴内。正是如此,推动信访制度的法治化发展,是满足我国基本国情的需求,是强化我国依法行政及依法执政的关键内容,是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核心体现。

(二)有利于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属于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改革发展而言,稳定是其基础,只有维持社会的稳定,改革发展才可以持续推进。目前,尽管我国社会具有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其中依旧存在相应的问题与冲突。而有关信访制度的留存问题始终存在较大的争议。一部分人持有废除的观点,他们认为信访无法有效的处理人民的诉求,相反地,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导致权力与权力的滥用,极大妨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一部分人并不赞成取消,他们觉得信访是党服务于人民的重要途径,促使党与人民之间创建起有效的连接,促使党更加充分的把握民情、汇集民智、团结民心。若将该制度进行废除,就与我国所主张的群众路线相违背,也隔断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其实,这两种想法都具有一定的道理,之所以观点不同,其根本就在于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但是都是基于人民利益出发的。作者认为,目前我们应该要讨论的并非是废、留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的完善该制度,促使其为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稳定。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经济、文明、政治及法律等发展程度就决定了信访制度无法贸然的废除,应当赋予其法治化,促使其具备较强的法治化,建设有效的解决机制,这样才可以明确问题的核心,才能够找到正确的办法来解决信访问题,从而使该方法更好的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为我国长期的奋斗目标打下牢固的根基。

二、新时代信访工作的难点

(一)上访问题复杂化

矛盾并非出于固定不变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同样地,人民的诉求也是如此,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目前,人民的上访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对信访工作进行总结,人民上访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均是历史遗留下的问题,而大多数问题都与社会的发展、改革、经济发展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上访牵涉的民生的方方面面,对人民的利益存在密切联系,具有较广的影响范围,因此解决的难度也不断提升。

(二)上访人群规模化

近些年来,集体上访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规模较大,人数较多,已经成为上访的一大特征,在信访中占据着核心地位。随着网络通信的日益进步,人民可以更加便捷多元的联系,这也推动了信访人员的聚集。同时,上访的人民群众大多认为只有声势较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尽管有些上访的个体彼此之间不认识,但是他们也更加愿意集结起来,为政府施加压力。

(三)上访方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其上访的形式也趋于多元化。除了之前的拦截车辆、静坐等,一部分也开始运用网络及媒体等形式来给政府施加压力。而有些群众则过于相信信访,不信任法律、信任上级,不信任下级,他们觉得只有闹到上级部门,才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产生了越级上访及无序上访的现象。

(四)上访行为激进化

一部分群众持有错误的观点,他们觉得不闹就得不到解决,聚集人群、拉横条、拦截车辆等等;还有部分人会刻意选择党会时间上访,在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他们集中上访,给政府部门制造压力。或者一些人民直接越级上访。甚至还有群众运用一些极端的方法,如自杀、下跪等,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三、信访工作法治化的途径

(一)明确职能定位

长期以来,信访制度之所以受到质疑,其根本就在于无法明确信访的职能定位。目前,不同的研究者对信访制度有着不同的概念。作者认为信访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连通政府与党的沟通渠道,其更多的体察民情、汇集民智,促使党更加了解实际的民情,更好的维护人民利益,汇集人民的智慧。因此,该制度也可作为社会状况的晴雨表。对于信访而言,其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解决人民的矛盾,而这也仅仅可作为一种形式。但是随着信访工作的职能定位日益偏离,导致“信访不信法”的局面产生,其他运用法律渠道来处理矛盾的途径被忽略。以信访取代法律。正是由于这种偏差,导致该制度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信访制度的废留问题,人民产生了极大的争议。因此,由根源上讲,必须将该制度定位的偏离必须进行纠正,确定职能。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赋予其法治化,依法设置及行使权力。

(二)畅通诉求渠道

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目前改革越来越深入化。若我们将矛盾比成“水”,那么我国以往的方法就维持稳定,四处建坝、以防守为主,何处漏水何处堵。成为了一种僵化的思维模糊,结果造成一系列的恶性事件产生,导致社会出现动荡,甚至对党的地位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那该怎样转变这种局面呢?科赛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安全阀理论”,他觉得所有的社会系统在运行中都会出现敌对的情绪,对系统的压力造成破坏,当该敌对情绪大于系统的抗压能力,系统就会出现崩溃,因此,应当依靠有效的疏导机制来缓解社会的矛盾及压力。因此,修建“渠”道就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一种最有效办法,就是人民可以利用顺畅的法律途径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促使社会情绪得到及时发泄。

(三)依照法定程序

若要使信访具备较强的法治化,其关键就在于严格依据法律程序来解决矛盾,处理人民的诉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对信访案件进行精确的识别与分类。一方面,应当将有理与无理两种信访案件进行区分。对于无理的信访案件应当坚决驳回。尽管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其具备较好的引导作用,让这些无理上访者彻底断了想法,从而切断无理信访的源头。对于有理的信访案件,相关人员应当根据法律程序来进行解决,充分展现政府部门对人民的关怀。另一方面,对于该案件是否是涉诉案件进行鉴别。指的是该案件已经通过法律程序得出了结果,但是当事人依旧坚持上访的案件。坚持诉讼与信访相分离,这样就可以极大避免资源的浪費,又能够确保司法的权威性。

(四)加强普法教育

目前,形成了一种信访不信法的局面,而导致信访产生诸多问题的关键原因就是人民过度依赖权力,而不相信法律。他们总期盼着有包公的存在,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问题。他们认定上访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且不需要较大的成本及时间。因此,我们如果要强化依法治国,促使信访具备较强的法治化,就必须开展有效的普法教育,转变观念,使人民群众具备更强的法律意识及权威,在遇到问题时积极运用法律的手段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吕娉婷.政治学视域下信访法治化与化解社会矛盾研究[J].经济师,2019 (04):30-32.

[2]林华东.信访法治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8 (27):14-16.

[3]王运东.积极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J].企业文明,2018 (04):94-96.

作者简介:李建萍(1975-),女,河北蓉城人,企业管理,大专,初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信息信访。

猜你喜欢
难度信访工作法治化
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及其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
工商银行湖南邵阳分行构建分工清晰责任明确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做好基层信访工作 共建平安家园
“平语”近人”
提高民生建设法治化水平
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程序的完善
基于SPSS软件的高校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定量分析
财务会计下的难点及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构建以问题启迪思维的数学高效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