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动脉介入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2020-04-27 07:43卫毅楠赵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9期
关键词:消融生存率栓塞

卫毅楠,赵婷

(山西省运城市第一医院 肿瘤微创及综合介入科,山西 运城 044000)

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速度快。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消融治疗、化疗治疗、中医治疗及保守治疗等。早期可以通过手术或者消融达到治疗目的,而发展到中晚期时,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最好时机,可以选择介入治疗或者化疗等[1]。本文选取60例研究对象,开展经动脉介入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60例,全部为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中包括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7.65±5.76)岁,原发性肝癌17例,转移性肝癌13例;观察组中包括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2.82±6.45)岁,原发性肝癌22例,转移性肝癌8例,两组患者资料一般,具有可比性(P>0.05)。此次研究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情况下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化疗,主要方法为:在腹股沟下方采用穿刺针经股动脉穿刺建立动脉通道并留置导管鞘,根据影像设备的指导下,进行肝动脉造影,对肿瘤的位置以及数量和大小进行确定。然后经导管鞘置入导丝及导管,在造影下显示确定为肿瘤供血动脉后,经导管缓慢注射入铂类及表柔比星化疗药物水剂,药物剂量均按照体表面积进行计算。随后选用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将碘化油与表柔比星乳剂注入至肿瘤供血动脉并反复造影确认直至栓塞完全,最后根据栓塞情况,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在透视下缓慢栓塞供血动脉的近端,退出微导管及导管,拔除动脉鞘,在股动脉穿刺处进行加压包扎。患者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要卧床休息24小时,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及血肿形成,并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2]。

观察组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方法同对照组。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方法为:在患者肝区贴定位条,在CT扫描中精确定位穿刺点,局部消毒铺巾,肿瘤位于肝脏边缘区的需麻醉科给与静脉麻醉并辅助呼吸,根据患者肝肿瘤病灶大小选择四川绵阳立德射频消融电极型号(2cm或者3cm),在CT的引导下进行精准定位缓慢调整角度及位置,将射频消融电极穿刺在肝脏肿瘤部位,设定消融功率模式、消融时间模式或者消融直径模式。通过射频电场能量使病灶局部产生高热、干燥等能量,从而达到凝固和消融肿瘤,消融后快速行CT扫描查看消融范围及程度,确保肿瘤达到完全消融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甲胎蛋白(AFP)变化、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1年后的病灶转移情况和患者的生存率。

临床疗效分为三个等级,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肿瘤瘤体全部或基本消失,根据增强CT或MRI显示肿瘤明显消融或完全坏死,AFP正常或者降低;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根据增强CT或MRI显示肿瘤部分消融或明显坏死,AFP下降;无缓解:临床症状无变化,根据增强CT或MRI显示肿瘤无变化,甚至扩散及转移。在患者结束治疗后,进行1年期的随访,统计患者的病灶转移情况和患者的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两组患者个人资料与护理相关效果均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2.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甲胎蛋白(AFP)变化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甲胎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n(%)]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2.4 治疗1年后的病灶转移情况和患者的生存率

经过治疗后1年的随访发现,对照组发生病灶转移7例,病灶转移率为23.33%,生存患者23例,生存率为76.67%,观察组发生病灶转移3例,病灶转移率为10%,生存患者27例,生存率为90%,观察组的病灶转移率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目前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首要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对身体其他部位产生的刺激,直接对肿瘤起效。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是

利用交变电流发出的射频波加热活体组织。通过患者将电极针与皮肤的电极相连,形成闭合的环路,刺入肿瘤内,通电后交变电流是电极针周围组织发生离子震荡,摩擦生热,并能够传导到邻近的组织,产生一个球形的消融区,消融区的大小与交变电流的强度以及持续的时间是成正比例的,与肝脏血流的速度成反比。肝癌细胞因其耐热性比正常肝组织差,通过升高肿瘤病灶组织温度从而灭活肝癌细胞。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具有很多协同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甲胎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1年的随访发现,对照组病灶转移率为23.33%,生存率为76.67%,观察组病灶转移率为10%,生存率为90%,观察组的病灶转移率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综上所述,经动脉介入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理想,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消融生存率栓塞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治措施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消融
日本癌症患者十年生存率达59%左右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