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拓邓石如书弟子职等书册》看邓氏篆书勒石

2020-04-28 02:08王建涛
艺术品 2020年12期
关键词:嘉庆篆书弟子

文/王建涛

弟子职 局部

一、前言

邓石如书法作品存世较多,后人为将其作品长存于世,便将其作品刻碑传拓以便流传后世。故宫博物院藏有《清拓邓石如书弟子职等书册》一种,为李兆洛、邓传密等人刻碑的拓本。因其为晚清拓本,故多不为人所熟知。此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入藏故宫,今将其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此书共六册,每册均单独装裱,楠木面板,蝴蝶装,纵47.6 厘米,横20.7 厘米,无裱边。臧华云捐赠。164 开,收录邓石如篆书六件。分别为《篆书弟子职》《篆书呻吟语》《篆书庐山草堂记》《篆书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二首》《篆书阴符经》《篆书张载西铭》。除《篆书阴符经》为大篆风格外,其余均是小篆作品。每册第一开钤有“性泉氏收藏书画金石文字印”印鉴。

二、邓石如书弟子职等书册基本情况

《篆书弟子职》(第一册和第五册)

第一册和第五册,共计68 开。每开4 行,每行3 字。第五册含附李兆洛跋和邓传密跋语,两册将《弟子职》内容全部收入。《弟子职》是《管子》中一部十分特别的文献,研究古代礼仪和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较为完备的学生守则,其内容有关弟子从师时的受业、作息、进退、应客、洒扫、馔馈等仪节。执烛坐作、进退之礼,是齐国稷下学宫制定的第一篇学生守则,也是后世官学、私学、书院制定学则、学规的范本。

此本正文落款:“嘉庆龙飞九年(1804),岁在焉逢困敦,十一月丙戌朔粤(越)十有八日癸卯,古皖邓石如篆于辨志书塾。”后有李兆洛和邓传密跋语。

李兆洛的篆书跋语为:“圣功育德,养正亏蒙。干身维礼,直内思恭。筋骸以束,并气以平。习与知长,是谓少成。我有良书,囿规方巨。亦婫斯谊,垂范来御。戊子(道光八年,1828)仲夏李兆洛铭而刻之。”

邓传密的隶书跋语为:“先君子与申耆先师书柬往来神交已久。嘉庆甲子冬(1804),先君子访旧暨阳,道出三河里第,始获相见,作平原十日之欢。为书此及,劝学篇诸屏幅,留诗为别。明年春,先师应礼部试入词馆,先君子遂于是冬,弃世不复能再见矣。后先师官安徽数年,丁外坚留滞皖江,候文回里。乙亥(1815)春,遇传密于萧寺中,怜其少孤粗鄙废学,因携之读书相随十余年。每设教所至辄,偕访求先君子四体书,以宣纸双钩裹然成巨帙,刻者十有余种。此篇则道光戊子刻于暨阳书院。传之大江南北,一时私淑者始知道篆法正宗,众先师归道山,藏弃墨迹及所刻版石,亦随散逸,即拓本流传亦鲜亦。矧兹贼氛日炽,三吴沦陷,典册法书所过灰烬,其故家世族博雅君子逋播流离,死亡莫保回忆曩时名山别业,风雨过从恣其观摹取求不厌,俱成隔世事矣。不惟先人手泽。无可再觅,即求一研究古埶者亦安可得哉。今年(1860)秋传密再游永州,海琴观察,悼绝学至,将湮虑来喆之芒昧爰以所藏旧拓本,重为钩刻,刻未及半,而东安告陷,贼随艁浮梁渡湘歫郡城才五六十里。势诚岌岌,筹饷募兵,日不暇给,而犹不肯辍,工亦可谓笃信好古者矣。斯世而有斯人讵非先德之幸欤,刻既成,属补篆,先师铭次于后并附记原委,如此时岁在上章涒滩(咸丰十年,1860)嘉平月,传密敬书于溓溪书院。”

庐山草堂记 局部

从邓石如的落款以及李兆洛和邓传密补刻的跋语中可知,此幅作品完成于嘉庆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地点在暨阳书院的辨志书塾。第一次刻碑是二十四年后的道光八年,李兆洛将其收集的邓石如作品,双钩刻石于暨阳书院,并附跋语,后因战乱以及李兆洛的去世,墨迹和所刻版石,均已流散。拓本流传亦罕见,为此邓传密根据已经模糊不清的旧拓本,于咸丰十年二月在溓溪书院完成。此为第二次刻碑,此本即为邓传密的重刻本。

包世臣在《完白山人传》中言道:“山人书至伙,而少碑刻。有书百轴存于家,又有百轴付怀宁大观亭僧悟本。闻悟本、守之甚慎,申耆亦藏山人各体书精良者二十帧,议勒石以永其传。”①《完白山人传》是包世臣在嘉庆十一年(1806)完成的,此处可以看出在邓石如过世一年后,李兆洛便已经计划将手边的二十帧作品勒石上碑了。

另,安徽美术出版社的《邓石如书法篆刻全集》卷二中亦收录有《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拓本一种,后有吴熙载的跋语,从题跋中可知,邓石如一次写就两幅《弟子职》,一幅由暨阳书院收藏,另一幅由某氏收藏。吴云之子吴苓芗尊其父的教诲,将某氏的收藏刻帖专门寄示请吴熙载题跋,时间为同治六年(1867)三月。故宫藏这本《弟子职》应是由暨阳书院收藏的那版。邓石如书写的地方“辨志书塾”是暨阳书院山长所居之斋号。李兆洛当时即是暨阳书院山长,故此《弟子职》李兆洛勒石的底本应与吴熙载跋语的拓本为同一底本墨迹,但李兆洛的勒石比吴苓芗的早了四十年,而邓传密的重刻时间为咸丰十年,亦比吴苓芗的刻本早了七年。

《篆书呻吟语》(第二册)

庐山草堂记 局部

此册26 开。每开2 行,每行1 字。内容为《呻吟语》卷一,《存心》的一段:宁耐是忍事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是养心第一法。落款:顽伯邓石如。钤印:石如,完白山人。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1536—1618)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全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该书立足儒学,用简明的语录形式,积极用世,纵谈古今天下、身心家国、人情物理,益人智慧。含许多人生智慧和经验,有许多修身、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开启了明清救世启蒙思潮的先河,在中国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邓石如书篆的此段内容,也可以说是他人生的处事哲学。此本无书篆时间、受书人等,亦无刻碑跋语,勒石时间、刻碑人均不可考。

《篆书庐山草堂记》(第三册)

第三册24 开。每开2 行,每行2 字。内容为截取白居易《庐山草堂记》部分内容作书。此本后两开为邓石如款:嘉庆甲子蒲节后一日书奉仲甫先生教画,完白山人邓石如。钤印:邓石如字顽伯。完白山人。据此可知,此作品为仲甫先生所书。

西泠印社出版社《中国书法碑帖·原拓(墨迹)精印系列丛书—邓石如集》曾收入此纸本。纵188.5 厘米,横46.4 厘米,六条屏,由日本收藏者收藏。两者对比,可知日本藏者的此本,应为此帖的底本墨迹。这也是这六件拓本中唯一一件有明确纸本存世的作品。此本是将六条屏勒石传拓。本后未见后人跋语,故刻碑人与刻碑时间不详。

《篆书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二首》(第四册)

此册24 开。前8 开为《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二首》,每开4 行,每行3 字,为邓石如1794 年拜谒余阙墓所作诗二首。落款为:甲寅(乾隆五十九年,1794)冬竭宣公墓诗,乙丑(嘉庆十年,1805)秋日书于墓侧。钤印:邓石如,顽伯。

余忠宣公,即元代名臣余阙。余阙在元末农民战争时期,宦绩卓著、功烈英勇,最终在安庆为元王朝殉难。被誉为“元代忠臣第一”。明嘉靖四年(1525),安庆知府陆珂为缅怀元余阙战守安庆秉节不屈之功德,于其公祠之西得隙地,屏攘剔台,建亭其侧,命名大观亭,作为一郡游观之所,吊古伤今。

此诗二首,显示出邓石如对余忠宣公英雄气概的敬佩之情。后被李兆洛勒四石刻于大观亭之上,咸丰三年(1853)毁于战火。同治四年(1865)邓石如再传弟子方朔根据悟本和尚双钩本重刻于济南铁公祠畔。此后先后由陈昔凡、胡子穆收藏。于1960年迁至“七姑祠”,现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邓石如碑馆。后有方小东的跋语:“山人篆书向合史籀相斯为一手,此则雄杰遒宕,入乎化境,有汉魏诸碑额及吴天发神谶碑气象……己卯(1819)李申耆大令曾勒石于墓后大观亭上。癸丑(1853)兵燹,竟成灰烬。予于忠宣为后来部民,于山人为再传弟子。神迹就湮,莫辞责备。爰取童时于悟本僧处所得双钩直帧,而重刻之。公同好,乃志其始末如此,越六十年,同治岁在乙丑(1865)夏月,怀宁方朔小东并于济南铁公祠畔。”②

故宫藏此本未见方小东跋语,故应为李兆洛刻石原拓本。方朔拓本为整拓四屏,跋语中称“悟本和尚双钩直帧”,据此可证,邓石如墨迹应为四条屏。关于李兆洛刻碑的时间,方朔的边跋已经明确出为己卯,即嘉庆二十四年(1819)。

《篆书阴符经》(第四册)

第四册的第9 开至第24 开为《篆书阴符经》,每开6 行,每行5 字,与《篆书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二首》装裱在同一册上,每字右下方有朱砂小楷释文。书写时间不详,正文后有李兆洛跋语:“籀史之制远矣,今存者惟猎碣,其文融会六书之旨,而增损变通之。惜许氏仅存数字,而汉简四声韵等多凿空虚,送不可依准也。完白翁此篇乃仅见之作,素取参古文小篆而用之,行笔则亦以猎碣为法。可为后来作籀书者轨范。道光丙申(1836)六月甲子,武进李兆洛观并识。”

《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作者无法考证。根据李筌对本经典的解释著作《黄帝阴符经疏》,可以把它的内容概括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讲述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另一部分阐明了天、地、人生杀的变化情况。然后,阐明人后天禀性巧拙的生成和耳目口鼻的正确运用,主要效法自然五行相生原则,修炼自身。《篆书阴符经》,由李兆洛跋语,可知勒石明确时间为在道光十六年(1836)六月。

《篆书张载西铭》(第六册)

此册为本书册的最后一册,22 开。每开4 行,每行3 字。正文落款:嘉庆十年(1805)秋中节,在卷石山房,程蘅衫学余书,为此铭与之,完白山人邓石如。钤印:邓石如,顽伯。

受书人程蘅衫是指邓石如的弟子程荃。书写时间为邓石如去世前不久,勒石时间、刻碑人均不可考。内容为北宋张载《西铭》。原为《正蒙·干称篇》的一部分。熙宁三年(1070),张载回归故里。曾于学堂双牖各录《干称篇》的一部分《砭愚》和《订顽》,分别悬挂于书房的东、西两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程颐见后,将《砭愚》改称《东铭》,《订顽》改称《西铭》。《西铭》由此得名,并被张载收入自己的代表作《正蒙》的尾篇《干称》中,成为该篇的首章。

三、关于篆书的刻碑及受书人考略

左辅和《庐山草堂记》

根据《庐山草堂记》的落款可知此屏乃邓石如于嘉庆九年端午后一日在扬州为其好友左辅所书。

左辅(1751—1833)字仲甫,一字蘅友,号杏庄,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以知县官安徽,嘉庆间官至湖南巡抚。工诗词古文,清代常州词派的名家,著有《念宛斋诗集》《念宛斋词集》《念宛斋古文集》《念宛斋书牍》等五种传于世。李兆洛为其撰有《湖南巡抚左公墓志铭》。左辅与邓石如相识于任怀宁知县时,二人交往颇多。邓石如曾为左辅所书《仲甫集句篆书联》,左辅的《白麟邓氏宗谱序》亦是此时所书。

李兆洛与暨阳书院

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年进士,官安徽凤台知县。后因其父去世,丁忧辞官,通音韵、历史、历算, 精舆地、考据、训诂之学。论文主张骈散并重, 故对桐城派散文亦颇推崇。文主张混合骈、散两体之长,与桐城派散文立异,是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其自著《养一斋集》。所辑有《皇朝文典》《大清一统舆地全图》《凤台县志》《地理韵编》。

李兆洛是邓石如众多交游书家之一,对邓石如的书法篆刻推崇备至,是邓派的弘扬者。谓其书“真气弥满,楷则俱备,其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嘉庆甲子冬(1804)十一月,邓石如赴暨阳书院,与李兆洛作“平原十日之欢”。在此期间为李兆洛书写了《劝学篇》诸多屏幅,并留诗为别。《弟子职》即此时写就。暨阳书院坐落在江阴,其前身是“澄江书院”。乾隆二十三年(1758)光禄寺卿李因培兴建新书院,并将“澄江书院”改名“暨阳书院”。道光二年(1822)江苏学政周系英聘请大学者李兆洛任院长,道光三年(1823),李兆洛开始主讲于暨阳书院,时间长达20 余年③。

邓传密

邓传密(1795—1870),邓石如之子。原名尚玺,字守之,号少白,安徽怀宁人,清代书法家,学者。《弟子职》1865 年重刻即由其主持完成。十一岁时,其父卒。长大以后,专门拜访李兆洛从其学。李兆洛对他也是关爱有加,在李兆洛的教导下,邓传密学业日进。先后在暨阳书院,亦曾在湖南石鼓、濂溪书院主讲多年,当时龚自珍、何绍基、包世臣对他莫不“引重与交”。晚年入曾国藩幕。

呻吟语 局部

西铭 局部

西铭 局部

阴符经 局部

阴符经 局部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篆刻艺术水平,道光年间,邓传密开始搜访其父的法书、印作,此后眼界日渐开阔。邓传密的篆、隶书,深得邓石如精髓,何绍基曾称赞邓传密的书法“上客有邓子,法绍斯冰严”,认为邓传密的篆字与秦代的李斯、唐代的李冰阳一脉相承。邓传密的书文均可见,惟其篆刻流传极少。

方小东

方朔,字小东,号顽仙。生卒年月不详,邓石如同乡,清道光时副贡生,后以军功保荐为江苏候补同知。邓石如再传弟子。十八岁时受知于沈小湖(沈维鐈)学史④,长白花松岑(花沙纳)⑤、法可庵(法良)⑥并重其才,聘请为贵宾。其平生博览群书,学宗程灏、朱熹,文则宗桐城姚鼐。善骈文,好金石,工篆、隶书,学张迁碑及孔庙三碑。又能作细书。五寸之砚,一尺之笺,皆可缩写千余字汉碑一通。⑦在当时也是名声鹊起,杨沂孙《在昔篇》言:“其时善书,张邓并峙。皋文醇雅,完白宏肆。规汉模秦,周情孔思。灵秀所钟,超徐迈李。衍其脉者,有朔山子。圣俞夫渠,攘之最似。”可见方朔在杨沂孙心中的地位。

《枕经堂题跋》是方朔对于当时著名鼎彝碑版的评论和考证,潘祖荫等为之作序。《枕经堂题跋》对于金石学广有裨益。《枕经堂文抄·为陶叔渊广文题完白山人四体书》对邓石如推崇之至:“吾乡完白山人四体书,皆高古绝伦。若如包慎伯(世臣)大令九论书言之,则神品一人,惟以山人篆隶置之;妙品上一人,惟以山人分及真书置之;能品上八人,以山人草书置之;逸品上十四人,以山人行书置之。则诚如曹文敏公所定国朝第一,诚第一也。”⑧所以他花费很大力气将邓石如作品勒石也就不难理解了。除上述提及的《篆书弟子职》外,方朔同时还将邓石如的《篆书元魏国公赵文敏天冠山诗》《逍遥于城市而外篆书联》《家人卦篆书四屏》等在同治四年一同刻碑。

程蘅衫

《篆书张载西铭》是邓石如在嘉庆十年(1805)中秋节,在卷石山房,为弟子程蘅衫所书。此时距离邓石如离世只不到两个月。同年二月,邓石如还曾偕程蘅衫登安庆妙香楼。

程蘅衫,名荃,字蘅衫,别号方山樵长⑨,安徽怀宁明经人。擅篆隶,亦工山水,精篆刻,其室名“篆隐园”,著有《篆隐园集》。篆隐,谓以篆刻为其栖隐所寄。程荃精于篆刻,以此为室名。程蘅衫和僧悟本二人在一起经常研习。他们都直接“受业于山人之门数十年”,因为都住在安庆西门外天花禅院,经常保持同山人的接触,所以能得到山人的嫡传。方朔《枕经堂题跋》云:“程蘅衫明经师、释云衫上人,皆受业于完白山人之门数十年,二公皆在吾邑西门外,予于暇日尝造庐亲访,叩其所习,俱云先研许氏之学,次究秦相诸刻,然后出入古今则得矣。”⑩程蘅衫为邓石如嫡传弟子,是“邓派”的重要传人之一。

四、结语

综上,此篆书册邓石如收录六部作品,与李兆洛有关的碑刻有《篆书弟子职》《篆书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篆书阴符经》三部作品。其中《篆书弟子职》的第一次刻碑在1828 年,第二次邓传密重刻的时间为咸丰十年(1860);《篆书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为嘉庆二十年(1815)勒石;《篆书阴符经》的刻碑时间为道光十六年(1836)。其他三部作品未明确勒石时间,且未能证明李兆洛参与刻碑。

从拓本收录作品的落款和题跋中可知大部分作品的书写时间。其中《弟子职》书写时间为嘉庆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庐山草堂记》书写时间为嘉庆九年五月初六日。《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二首》书于嘉庆十年秋季。《西铭》的书写时间为嘉庆十年中秋节。《呻吟语》和《篆书阴符经》均无明确的书写时间。据此可知,四部作品书写于邓石如去世的前一年之内,另两部作品的书写风格来看,均为其晚期作品。

关于此篆书册的递藏,尚未发现清晰的记载。每册第一开上所钤盖“性泉氏收藏金石书画金石文字印”乃拓本的收藏者所盖。此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入藏故宫。考性泉氏,为民国初年北平大栅栏西街(观音寺街)护国观音寺的主持僧性泉。

篆书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二首 局部

注释:

猜你喜欢
嘉庆篆书弟子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嘉庆时期继德堂「小迷宫」陈设小考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弟子规
弟子规
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