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地区石板房民居营造技艺研究

2020-04-28 02:10薛林平戴祥石玉XUELinpingDAIXiangSHIYu
世界建筑 2020年4期
关键词:屋架屋脊石板

薛林平,戴祥,石玉/XUE Linping, DAI Xiang, SHI Yu

1 传统村落分布图(绘图:戴祥)

1 引言

京西地区是北京市现存传统村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其中门头沟区14 个,房山区6 个,约占全市总体数量的一半(图1)。这些传统村落中有大量特色鲜明、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是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对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研究已经相对充足,但对其营造技艺的价值尚无足够重视,故而相关研究变得十分迫切与重要。其迫切性体现在,传承人与技艺载体缺失。一方面,沿袭着“师徒制度”的工匠年事已高,又少有学徒,技艺传承接近断代;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中古建筑遭受到了严重破坏,营造技艺的载体越来越少。其重要性体现在,营造技艺是传统民居原材料、原技术修复的基础。近年来,建筑师在传统村落的建筑实践方兴未艾。然而由于不少建筑师对传统营造技艺不甚了解,忽视乡土建筑的在地性,因此呈现的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传统民居不是试错的样品,深入研究营造技艺,才是保护传统民居的前提。

基于以上现实,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印证以及工匠访谈(表1)等方法,对京西地区传统民居的营造技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 营造技艺

京西地区传统民居以石板房为主。不同于北部地区的板瓦民居,石板房更为厚重,地域特色浓厚,具有独特且成熟的营造体系。民居建筑平面以三开间、五开间为主;建筑立面信息丰富,材料结构一目了然;建筑结构为抬梁式木架构;建筑材料多样:台基与墙体均以石头为主,有的带有少量青砖,门窗为木质,屋顶多采用页岩石板;整体色调朴实自然(图2、3)。

以典型的三开间石板房民居为例,其营造流程主要分为以下6 步:(1)地基施工、(2)房屋立架、(3)墙体垒砌、(4)屋面铺设、(5)门窗安装、(6)装修墁地。

2.1 地基施工

地基是中国古建筑“三段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坪以上称为“台明”,地坪以下称为“埋头”[1](图4a)。地基长宽取决于屋架材料,梁长决定了房屋进深,檩长决定了房屋开间。地基台明高度按台阶步数计算,以3~7 步不等,台阶踏步高度约为12cm,宽度在30cm~40cm。

地基常采用沟槽形式。基础槽宽度在0.6m~0.7m 左右,计算口诀为“二八打地”,即如果柱长八尺(约2.67m),则下出(地基边缘至柱中线的水平距离)按柱长的2/10 即一尺六(约0.53m)计算,另外再固定往里扩半尺(约0.17m),槽宽即为二尺一(0.7m);基础槽深度依土质、填充材料等因素在0.5m~1m 内浮动,以挖到硬地为止。

地基施工包括找方、找平、放线、开挖、垒砌、回填、夯土等步骤。这些步骤可依据主家经济条件适当简化,但不可省略。

第一步,泥瓦匠使用方尺找方,确定房屋四角的位置;第二步,进行基础找平,确定地基台明的水平面;第三步,放线后用白灰撒出基础框线,并确定柱心的位置;第四步,依据框线挖基础槽,然后用三七灰土(石灰与黄土按体积比加水混合而成)打上垫层;第五步,用河滩石或山石将基础垒出地面;第六步,地基边框垒砌成型后,夯实框内底土,打上垫层,然后进行原土回填;第七步,分步将原土夯实至与地基几乎平齐,最后再做两层灰土垫层并安装柱顶石和阶条石(图4b)。

其中,基础找平所用的简易自制工具——“水鸭子”,是现代水平仪的替代品。具体操作办法是在地基中间固定一个装满水的大盆,盆中浮有两端贴着纸条的空碗。工匠顺着纸条向地基一角上贴有红纸的杆看去,根据三点共线的原理,依次调整地基四角的纸条高度,就能保证基础水平(图5)。

施工时的一些标准具有其内在原理:(1)打垫层时,需夯实至火柴无法插入,既能有效地防潮,又能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2)垒地基时,有的地方在石头干摆后,将掺沙的热灰灌进去,称为“灌浆”,可以减小孔隙率,增加地基强度。(3)分步夯土(将0.3m 高的虚土夯成0.2m 高的实土,称为一步)可以隔绝潮气,使墙体不受酥碱。四、回填土不可含有铁器、骨头等杂物,防止地基内应力不均,可减小局部破坏的可能性。

2.2 房屋立架

2.2.1 屋架制作

屋架制作又称大木作,包括了梁、柱、檩、椠(牵椽)、椽等多个构件的制作与搭接[2](图6a)。京西地区常见的屋架形式为五檩屋架,满檩满椠的并不多。屋架材料可选用榆木、杨木、山核桃木等,其中老榆木最佳,质地坚硬又防虫蛀咬。

屋架构件有一些常用的尺度。柱高约八尺(约2.67m);大梁长约一丈四(约4.67m);檩条长约一丈(约3.33m)。檐椽伸出长度即上出可根据柱高计算,口诀为“三七出檐”。即如果柱长八尺(约2.67m),上出则占柱长的3/10,即二尺四(0.8m)。

屋架构件几乎全以榫卯搭接(图6b)。大梁两头找方称为“找柁脸”,有利于将梁底的方形海口卡放在柱顶的榫上,再利用瓜柱将大梁、二梁紧密地联系起来。椠用燕尾榫搭接在梁顶预留的卡口上;檩条用燕尾榫连接,通过一块小木板扣在梁顶的海口上,檩条与椠将屋架从平面结构变成了立体结构,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椽子最后钉在檩条上,有的主家会做两层椽子以示财力(图6c)。柱底有榫,卡放在柱顶石上。柱顶石些微高出地基平面,可防止柱底受潮(图6d)。

确定屋架整体高度时,通用口诀为“一丈升二尺”(图7)。即如果大梁长一丈(约3.33m),从其平水线(即檩底的位置)正中升起二尺(约0.67m)高,便是脊瓜柱上檩底的位置。二梁长为大梁1/2,瓜柱高度也得以确定。

屋架制作顺序为:先做檩,再做梁,最后做柱子,避免材料浪费。因为木梁形态各异,其平水线至梁底的高度不能保证一致,所以立架前需要拿柱子找齐。

2.2.2 房屋立架

房屋立架包括了立柱、上架、装椠、装檩、钉椽等步骤。

立柱时,木匠先用3 根捧叉将柱子固定在柱顶石上;然后将屋架用人力递上去,安装在柱顶上;安装椠和檩条时,柱子允许少许移动,以对整体找正,有经验的工匠还会用斧背将柱脚向外敲出半寸(约1.67cm),使之形成更稳定的梯形结构,称为“嗑升”(图8);最后将椽子钉在檩条上。

房屋立架时有一些讲究。“双心柱、燕尾柁(梁)不能用”指如果木材有分叉,出现两个年轮时,不能使用,因为会导致木材竖向受力不均。盖房时“翻柁倒檩都不怕,就怕倒挂一根椽”,椽子倒挂指的是小头冲下,大头朝上,形如利箭直指院落,如果出现倒挂会极大地损害木匠的名声。另外,椽子数目“成双不成单”,一间屋子通常是12~18 挂不等。

2.3 墙体垒砌

墙体由槛墙、山墙、内墙和后檐墙构成(图9a)。砌筑材料以石块为主,也有的会在山墙和槛墙部分加入少量砖料。不同墙体尺度不同。山墙和后檐墙一般宽0.5m,高度跟随柱高;槛墙一般宽30cm,高度约1m。墙体较地基缩进6~10cm,称为襟边,既在视觉上分开,又避免压坏地基。

垒砌墙体的顺序为:备料、挂线、摆角、砌墙、填芯。首先将石块堆放在地基中间,方便取用;接着挂好横线和立线,横线在砌墙时按立线的刻度一层层往上起;然后分工砌墙,有经验的工匠先摆四个墙角;接着帮工里应外合垒砌中间石墙,砌筑时,需要选择石块稍平的边缘朝外码放;最后填墙芯和灌浆。在墙体与屋顶交接处,会放上一层薄石板或垒两、三层线砖以承接屋面。

为保证施工顺利,垒墙初期,支撑柱子的捧叉需要等墙体裹住柱子后才能撤走;一面墙要分成3段完成,因为垒墙时使用的灰土需要时间凝固硬化,一口气垒完容易倾斜坍塌。

为了增强墙体强度,摆角时可用砖砌成“五出五进”的锯齿形状,可进一步与石墙咬合(图9b);另外山墙砌平后,山尖外围也用砖砌成两顺一丁或三顺一丁,也可与墙芯铆固。

京西地区麦穗墙砌法与槛墙立面独具特色(图9c)。砌麦穗墙一般选用扁平的石块,倾斜交替砌筑,墙体肌理形如麦穗。坎墙先用砖砌边框,中间用形色各异的石头填充成各种肌理,既节约砖材,又富有美感。

2.4 屋面铺设

屋面构造分为4 层,椽子之上依次为望板、灰土、石板、和屋脊(图10a)。望板多为薄而小的石板或木板,经济条件有限的可用秸秆或芦苇编织的笆子代替。灰土是重要的粘结材料。石板大小不一,厚约2cm,多呈方形,通常只加工外露的三边,粗糙的一边被盖住即可。屋脊一般使用瓦扣,近现代也有使用陶罐砌筑的。值得一提的是,石板瓦为当地所产的页岩加工而成,每块可重达百斤,较传统的青瓦更为坚固耐用,且憎水性远优于青瓦。

其中,石板的铺设按照从屋檐到屋脊的方向逐行进行:第一行将宽约10cm 的小板铺设在连檐预留出的瓦口上,形成“水道”,起排水作用;第二行选用最大的檐板,与“水道”错缝铺设;以此类推。铺设原则为“压七露三”或“三接头”,即上层石板压住下层石板的70%左右,或连续3 层石板之间相互叠压(图10b);每行石板依次减小,铺至屋脊高度。根据石板大小的不同,需铺设为7~10 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行石板之间需保持外露的边缘平齐,称为“倒栽”,工匠可通过正脊方向的线绳进行控制;屋面还需要一定的弧度,又称“儾度”,可使吐水疾远,同时使石板间形成一定夹角,不易滑落也不易“张嘴”,工匠可通过边脊方向的线绳进行控制(图10c)。

铺设完成后,最后安装屋脊。普通瓦扣屋脊做法为,先用板瓦抹上泥扣在屋脊石板的交接处,然后从两头往中间一层一层斜着压过去,最后中间再压一块瓦,就麦穗瓦屋脊。比较讲究的瓦扣屋脊做法是,先用泥固定,然后放一行砖;砖上错缝放两层板瓦,之后在屋脊两端各放两块砖雕,最后用筒瓦盖顶,到了端部用木头或竹子支撑做成约60°起翘的“蝎子尾”才算完成。最简单的是陶罐瓦屋脊,抹上泥之后,将陶罐首尾相扣即可(图11)。

表1 工匠信息登记表

2 京西地区的石板房民居(左:南窖村、右:水峪村)(摄影:戴祥)

3 民居手绘

4 地基施工:a-地基构造;b-地基施工图解

5 “水鸭子”

6 房屋立架:a-屋架构造;b-屋架节点详图;c-两层椽子做法;d-柱顶石处理

7 “一丈升二尺”

8 “磕升”

2.5 门窗安装

门窗制作又称为小木作,包括门槛、腰槛、抱框、通天框和门窗主体的制作(图12a、12b)。在过去,门的尺寸是固定的,宽一尺二(0.4m),高五尺二(约1.73m),窗户尺寸可配合开间尺寸变动。

门窗安装时,先在坎墙上制作石板窗台,然后安装门槛和腰槛,接着沿着柱子打通天框和抱框,最后是门窗扇的安装。门窗构件之间的榫卯形式多样(图12c),因此能组合成“四方格”“龟背锦”“富贵图”等多种窗芯样式。

2.6 装修墁地

装修包含了抹面与墁地(图13a)。内外墙的抹面材料略有不同,内墙白灰不含杂物,使室内干净整洁。外墙灰土混有秸秆或山草,节约成本。在水峪村和南窖村这种盛产煤矿的村落,还会掺入煤灰,使墙面呈现出一种黛青色。不过抹灰表皮易风化剥落,不利于保温。

9 墙体垒砌:a-墙体构成;b-“五进五出”做法;c-麦穗墙与槛墙立面

10 屋面铺设:a-屋面构造;b-“压七露三”与“三接头”;c-“儾度”分析图

11 屋脊做法

12 门窗安装:a-门窗安装;b-门窗构造;c-门窗榫卯形式

13 装修墁地:a-建成形态;b-墁地形式

14 抱框处理技巧

15 “棋盘芯”屋面

墁地是建房的最后一步,完成之后就可以“扫地出门”了。墁地的方法很多,有青砖墁地、石板墁地和普通的灰土打地(图13b)。通常做法是,先铺上一层约2cm 厚的灰土找平,然后上面铺上石板或30cm×30cm 的大青砖,最后将泡好的石灰倒进石板的缝隙中,将灰缝与石板抹平即可。

3 价值特色

3.1 低技策略

在京西石板房民居营造技艺中,可以看到很多低技策略的应用。

在对不规则材料的处巧妙理和应用上,以打抱框为例,由于柱子并不一定是垂直的木料,为了保证抱框与柱子完美地贴合,工匠通过一块被称为“叉板”的铲状木片,就能沿着柱子,利用平移的办法在木料上画出柱子的边缘(图14)。

低技策略还体现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对材料的减省和替代上。如在铺设石板时,为加固屋面所使用的“棋盘芯”做法就是一种低技策略——只需在靠近屋脊和条脊的区域铺设几垄青瓦,既节约瓦料,又防止脱落(图15)。又比如,在垒砌墙体时,若没有丁砖锚固墙体,则用贯通墙体的长石板或竹扣代替,也能起到拉结作用。

低技策略的实质是一种可持续的建筑观念,在营造过程中主要体现为低能耗、工序简单、接近粗放式手工操作的建造技术。低技策略较现代技艺更契合于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代人用知识做建筑,老工匠用智慧造房子,正是如此。

3.2 口诀原理

匠人口诀是数百年施工经验的总结,是以第一人的身份对营造技艺的高度凝练。京西地区流传的口诀包括:垒砌地基时的“二八打地”、制作屋架时的“一丈升二尺”和“三七出檐”、屋面铺设时的“压七露三”或“三接头”、门窗安装时的“四六开窗”等。这些口诀对于民居营造具有指导意义。

然而工匠常说:“口诀是死的,人是活的。”因为在实际的营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知口诀,不明原理就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因此,对技艺原理的挖掘,是理解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核心。

有的口诀与房屋采光关系密切(图16)。工匠常自夸:“夏天太阳过不了槛墙,冬天阳光能照到后墙。”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以京西地区常见的房型为例,假定梁长一丈(约3.33m),柱高八尺(约2.67m)。根据“三七出檐”“四六开窗”的口诀,上出为二尺四(0.8m),槛墙高度为三尺二(约1m)。利用正切函数不难推算出,阳光刚好照到槛墙时的夹角a为61o,小于北京夏至日太阳高度角(x=73o),因此室内没有阳光直晒;阳光刚好照到后墙边缘时夹角b 为31o,大于北京冬至日太阳高度角(y=27o),因此可使室内阳光充盈。再加上房屋确定方位时,会稍偏向东,称为“抢阳”,进一步提升了房屋的采光性能。所以,口诀中的原理是可以将“冬暖夏凉”的状态量化的。

正如古建专家刘大可先生所言:“学会了用规矩没学会破规矩只是学成了一半。”在学习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过程中,只有明白了规矩后面的科学原理,才能“破规矩”,进而将民居营造技艺的精髓传承下去,保护好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

16 采光分析(3-16绘图:戴祥)

4 结语

传统是民族性的产物,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已传承百年,与传统村落中的古老建筑共同承载着这一地区的匠人精神。京西地区的传统村落,是研究石板瓦民居营造技艺的宝库,但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建筑的喘息空间越来越小,这项工作也越来越紧迫。在访谈过程中,老工匠时常对传统技艺失传表露出无奈与痛惜。在传统复兴的浪潮中,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到本土的传统技艺上来,正如一位木匠所说:“只为他曾经有过,曾经发生在人世间。今天的人,应该把昨天的事,传记给明天。”□

猜你喜欢
屋架屋脊石板
石板街
三角形轻质复合屋架基本力学性能分析
谷仓山
装配式在钢屋架安装中的应用
千年红檬 诗意石板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见闻
浙西屋脊清凉峰
在西藏
61.5m 大跨度梯形钢屋架拼装施工技术
神奇的石板屋
“屋脊兽”艺术之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