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借与耦合
——义乌空中八面厅的空间透明性表达

2020-04-28 02:10莫洲瑾陈黎萍曲劼通讯作者MOZhoujinCHENLipingQUJie
世界建筑 2020年4期
关键词:透明性骆宾王黄山

莫洲瑾,陈黎萍,曲劼(通讯作者)/MO Zhoujin, CHEN Liping, QU Jie

1 项目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义乌市中心区域,拟建造一座城市美学体验馆。基地的西南侧为风貌较差的现状建筑,东侧为城市道路,沿街展示面较为开阔,北侧毗邻骆宾王公园,基地的坡地地形即为该公园地貌的一个延伸。骆宾王公园内亭榭错落,回廊曲折,林木郁郁葱葱,为市民交流、游玩、休憩的城市公共性场所,我们希望这个小建筑能成为公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图1)

2 空间原型

设计之初,我们不可免俗地希望城市美学体验馆能有当地文脉的关联。在对义乌传统建筑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一座“国宝级”文物遗产,该建筑位于义乌市上溪镇黄山五村,名叫黄山八面厅。黄山八面厅坐西南朝东北,建筑呈矩形平面,占地面积2908m2。前临凰溪,后枕纱帽尖山的谷地,清嘉庆元年(1796 年)始建,历时18 年,于嘉庆十八年(1813 年)建成。现存建筑三路六院,共有2500m2。八面厅是宗祠与居住相结合的典型浙中民居建筑,布局结构独特,规模宏大(图2) 。在对其建筑的空间原型进行分析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在传统建筑外表下,其空间处理手法显得颇有新意。

2.1 因借

1场地周边环境(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2义乌黄山八面厅(图片来源:(左)朱怡.乡土环境中的建筑文化遗产保存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7.(中)义乌佳和广告.中看看黄山八面厅[EB/OL].(2017-03-31).https://v.qq.com/x/page/x03849rwf0g.html?ref_vid=j0147ra8d9j(右)孙美灵.浙江传统“门”的景观艺术研究[D]. 浙江农林大学, 2014.)

中国园林里有“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说法。“因”讲的是在园内景物之间的借用关系。《园冶》 说:“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互借联系。“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纷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尽为烟景,斯所谓‘不分叮踵,巧而得体’者也。”[1]义乌黄山八面厅虽然只是一个单体建筑,但很多做法也暗合了“因借”的手法。所处位置四周群山环绕,南低北高,前临的凰溪自西北向东南从八面厅前流淌而过,后枕纱帽尖山的谷地,利用这样的自然地形,为了将自然景观纳入建筑内部,设计者匠心独具,面对凰溪打开了大量排窗,并且围绕建筑对外设置了大小门户八头,充分考虑了内外的交融,从而将自然山水景观纳入建筑空间之中,弥补了占地较少、缺少大尺度庭院空间的缺憾。除了建筑外边界的打开,黄山八面厅在内部空间物理界面的处理手法上,也参照了“因借”这一造园技法,利用多个天井空间所带来的光线与空气纳入室内空间,靠近天井的室内空间界面都做成柱廊和可打开的门窗,这种物理界面一旦完全打开,室内空间和天井空间融为一体,空间之间就如同互相“借用”,光线和空气在之间徘徊穿插,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虚实空间之间形成互相渗透的关系,空间面积和空间感受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图3)

3 虚实空间互相渗透

4 一主轴两辅轴将长方形“回”字空间划分为主次空间

5 相互独立又相互流动的空间组织关系(3-5绘图:曲劼)

2.2 耦合

耦合,在《辞海》里解释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体系或运动形式之间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又称为耦合效应。反映在建筑学中,空间的耦合关系即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互相联结互相作用又不彼此破坏的现象。一般传统建筑较为强调空间的独立和私密,比如无锡个园居住部分分为东西两组,各有一条轴线,有明显的等级和主体配套功能的区分。西路住宅的北侧为个园的南入口,进入园门后,是一处较为封闭的天井空间,整个空间也是传统的三进三院格局,强调仪式感和层级,天井空间互相独立只是作为建筑空间之间的分割之用[2]。而黄山八面厅利用一条主轴与两条辅轴将长方“回”字形平面划分为主要空间与次要空间,主轴上依次布有花厅、门厅、大厅、堂楼,中轴线两侧布有四处厢厅,共计八厅(图4)。八座厅堂之间通过天井与室内空间的不同耦合关系,廊廊相连,厅厅相通,空间虚实连续变换,形成非常独特的相互独立又相互流动的空间组织关系,在室内穿行具有非常独特的空间感受,这也是“黄山八面厅”名称的由来。(图5)

6 悬挑的建筑形体(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3 空间透明性表达

非常有趣的是,义乌黄山八面厅“因借”、“耦合”两种空间处理手法与柯林·罗在《透明性》一书中在物理层面和现象层面对与空间的透明性(Transparency)描述式的解读隐隐有一种对应的关系。《透明性》认为建筑的透明性一方面是物质的物理属性,比如是透明度,产生“互渗”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是空间秩序或者称之为“组织关系”,表现为现象的交叠[3]。“因借”是对空间和景物的互借,采用的是增加界面透明度的方式,也是一种界面的“物理属性”;“耦合”显然也是强调了空间秩序和相互组织关系。在体验馆的设计中,从“透明性”概念出发来理解传统建筑中的空间表达手法,让我们跳出了原有的框架,更加自由和抽象地针对现代功能的需求来重构和演绎“因借”和“耦合”,因此我们也将这个城市美学体验馆取名为“空中八面厅”。

7.8 入口处的金属拉杆

物理界面的透明——容许光或空气透过,在视觉上呈现的效果就如戈尔杰·凯普斯在《视觉语言》中描述的那样:“如果一个人看到两个或多个图形

3.1 物理界面的透明性

叠合在一起,每一个图形都试图把公共的部分据为己有,那这个人就遭遇到一种空间上的两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他必须假设一种新的视觉形制的存在。这些图形被认为是透明的;也就是说,他们能够互相渗透,同时保证在视觉上不存在彼此破坏的情形。”因此,当建筑空间界面透明时,内外空间能够保持彼此的完整性不被破坏且产生空间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效果,吻合黄山八面厅空间原型中对于“因借”手法的运用。类比于造园师为了建立园内与园外的关系,多会根据地形和园林景观特征,选择营造合适的眺望点,便于观景且与周围景色协调一致,将园外的景致纳入园内。在空中八面厅的形体设计中,为了使其成为一个可眺望骆宾王公园的合适点,将骆宾王公园的景致纳入进来,同时又反过来成为骆宾王公园的一个远景和标志性景观,充分利用坡地地势,抬高建筑体量,将三层形成一个悬挑的建筑形体(图6),同时在外立面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了玻璃幕墙,运用材料的本身物质属性呈现了界面透明的效果。

一层入口门头采用了内切式造型,正面采用了4.3m 高的无框玻璃电动移门,两侧采用细密的金属拉杆营造“半透明度”,模糊了入口外空间与室内门厅空间的界限(图7-9)。穿过大厅,进入到首层的主展厅,展厅高9m,靠水景侧为大面积的玻璃肋玻璃幕墙,物理隔绝感几乎消失,室外水景和展厅呈现在同一空间内的相互借用的透明性(图10)。在主展厅的西侧是休息厅,将前后院两侧景观纳入进来,形成东西界面透明的效果。

3.2 组织关系的透明

透明性既可以是一种物理属性,它也可以是一种组织关系的本来属性,通过空间的“耦合”,产生空间之间的重叠、渗透或暗示,在现象层面实现空间组织的透明性,这种透明性并非是视觉上的“被看穿”,更多的是存在于观者在建筑空间里行进而产生的感受中。

空中八面厅的空间组织透明性在园区外就开始了,从入口处一直延伸至内部的水系成为了把城市空间—入口空间—建筑空间—公园空间穿成一个整体的纽带,水系的贯通不仅使其成为了人行流线的导引,也暗示了体验馆与城市与骆宾王公园的空间和文脉关联(图11)。进入建筑内部,门厅到展厅直至休息厅,各功能空间序列清晰连贯,室外临水休息区又将水系与室内展厅空间贯穿,最终使得内外空间形成浑然统一的整体(图12)。由于建筑体量抬高,在结合基地标高后,二层的建筑空间向外开放,设置大面积的室外景观活动空间,室内也设置了阅读、运动等功能空间使其与室外空间功能属性相互契合。其中,西侧的室外景观活动空间采用开放式空间布局,与骆宾王公园自然形成的地形坡度接壤,城市坡地景观自然融入建筑内部。通过桌椅的设置,市民在此聚会、交流、传递信息,暗含了延续了骆宾王公园的公共服务属性的功能定位(图13)。通过室外走廊将西侧室外平台与东侧室外平台串联,使骆宾王公园的景观得以延伸,空间更具流动性与延展性,空间呈现表现出无边界的意境(图14)[4]。在建筑三层平面设计上,延续了义乌黄山八面厅的空间特质,将各个庭院置于平面的边沿,增加了独立展示空间的采光与通风,大大小小的庭院并不孤立,甚至能互相眺望,并交织于体验动线之中,从而使各个展示空间与透明廊道与庭院相连形成一组并行的、流动且完整的空间叙事。(图17、18)

以上,透明性并非单纯通过“因借”手法使空间界面透明,而是通过空间之间“耦合”关系,拓展了空间秩序,赋予空间流动性与延展性,从而产生空间组织的透明性,这种空间组织的透明性并非物质存在,是其给人一种动态体验,存在于观者的感知思维之中。

9 入口处金属拉杆(7-9摄影:赵强)

10 室外水景和展厅呈现在同一空间内的相互借用的透明(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11 入口处水系

12 室外临水休息区

13 西侧室外平台(11-13摄影:赵强)

14 首层平面15 三层平面

16 二层室外流动延展性空间

17.18 各个展示空间与透明廊道与庭院相连形成一组并行的、流动且完整的空间叙事(16.17摄影:赵强,18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4 结语

在建筑师面对传统建筑时,要么停留在物质表象上模仿和崇拜,要么食之无味而弃之如履。在空中八面厅的设计中,我们尝试通过对传统建筑拓扑关系的探究,对其空间原型特征的提炼,并与建筑透明性理论的结合,最终呈现出一个界面透明与组织透明的建筑空间,也不失为对传统建筑空间另一种意义上的解读和表达。 □

猜你喜欢
透明性骆宾王黄山
日本建筑师蛇形画廊展馆的透明性特征探析
透明性理论与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记住了,他叫骆宾王
黄山日落
骆宾王七岁咏鹅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骆宾王的鹅(外一首)
从实践中认识水性坦培拉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版权保护视频水印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