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2020-04-28 13:07李军李俊清
职业·下旬 2020年3期

李军 李俊清

摘 要:本文以校企一体化育人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实施“双元培养、四个共同”的校企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双元培育 双元育人 校企一体化育人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当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发展迅速,人才培养工作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人才培养质量依旧是制约职业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因传统的职业教育一般都是采用单一主体、单一資源运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很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教程内容选择等方面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钩。

国家提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鼓励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多方位开展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探索研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校企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实践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老工业基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从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和地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在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创新,试点研究校企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

1.研制校企双元培育试点实施方案

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成立了双元培育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组织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系部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人事、培训、生产部门人员共同组成的试点研究团队,研究校企双元育人相关方针政策文件,结合学院办学实际和企业发展状况,明确校企双方在开展试点办学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定校企双元培育改革方向及校企合作开展试点内容,制定校企双元培育试点实施方案。

第一,校企双元培育以产教融合、双元培养为办学主方向,坚持校企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指导、双主体评价的原则。

第二,学校与企业签订双元培养合作办学协议,协议中明确校企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体现人才培养校企“全程共担”,人才培养过程“全程共管”。

第三,学生(学徒)与企业签订双元培育人才培养协议,录入学校学籍,具有企业职工和学院学生双重身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动态对接,实施“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培养。

2.确定校企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合作开展研究,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标准,结合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做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改造,将哈尔滨市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学院人才培养实际对接,提出“双元培养、四个共同”——双主体培养和共同管理学生、共同选派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共同考核评价的校企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工学结合一体化培养为特点,将与岗位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确定为企业课程,由企业主导完成课程建设,制定考核标准及课程实施,并根据企业课程学习需求,配套相应的管理模式。

3.制定针对每个企业特色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校企共同参照技工教育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发了工作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并制定出相应企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培养提升,打破专业和学科限制,按企业工作岗位实际对应职业鉴定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培养。

二是双元培育专业人才培养依据企业生产经营范围研究设定,每个企业的专业根据岗位实际相对应几个专业融合。如酒店企业根据经营范围设定酒店服务专业,根据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包含了酒店管理、烹饪、中西面点、旅游等几个专业的技术技能培养。

三是培养方案没有具体的学科课程,针对企业工作岗位开发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划分不同的工作任务模块,根据每个模块工作任务需要整合多个课程内容形成教学课程项目,按岗位对应的职业鉴定标准,结合岗位实际所需技术技能制定课程项目标准。具体课程项目总体分成综合理论项目、岗位实践项目、网络补充项目三类。

第一,综合理论项目包括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安全教育等企业实际需要的理论知识,采取“强化班”“训练营”“模拟课堂”等方式集中培训;

第二,岗位实践项目依据实际岗位需要设定,利用企业工作场地,采取“教学工场”“工学结合”“工学一体”方式进行岗位实践训练;

第三,网络补充项目通过学院教师和企业师傅开展第二课堂,利用“互联网+培训包”,采取网教和微课教学方式,让学徒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增补综合理论知识和岗位技术技能学习内容。

四是学生(学徒)考核评价分为课程项目成绩考核评价、员工业绩考核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评价。

第一,课程项目成绩考核评价中综合理论项目考评以学院教师考核评价为主,岗位实践项目考评以企业师傅考核评价为主;

第二,员工业绩考核评价是根据学生(学徒)工作表现和工作完成情况,由企业进行评价;

第三,学院和企业共同组织学生(学徒)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行业鉴定组织举办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完成考核评价。

4.组建双元培育教师队伍,开展双元教学,建立奖励制度

第一,双元培育教师由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组成。学院选派具有一体化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承担双元培育教学;企业选派从事一线岗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岗位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承担双元培育带徒任务和学生管理任务。

第二,学院与企业共同安排教师或师傅进行双元培育教学授课。综合理论项目以学校教师为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符合学生(学徒)岗位需要的校本教材、讲义和课件,制定相应的项目指导书或教案,利用企业车间、培训室、学院课堂,组织学生(学徒)进行集中培训;岗位实践项目以企业师傅为主,企业师傅依据人才培养项目标准结合企业工作标准制定项目指导书,利用企业车间、工作场地、销售柜台等场所,以师徒制方式进行授课。

第三,学院教师在保证正常工资待遇基础上,授课补助按学院教师课时费核算发放标准执行;企业师傅由企业保障正常的工资待遇,相当于学院外聘(客座)教师,按学院外聘(客座)教师课时费核算发放标准执行;学生(学徒)管理人员相当于学院班主任,按学院班主任管理费用发放办法执行。

5.创建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发挥企业资源优势

经学院与企业协商,校企双元培育利用企业工作场地和岗位设备完成学生(学徒)实训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考核,将企业生产经营场地作为双元培育学生(学徒)实训场地,生产经营设备作为学生(学徒)实训教学设备具备,合作企业具备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功能,保证学生(学徒)学习技术技能质量。

6.创新校企双元培育教育教学管理相关制度

为保证双元培育改革试点的有序实施,提升校企双元培育合作办学质量,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了《双元培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双元培育教学管理办法》《双元培育学生管理办法》《双元培育学生考核评价办法》《双元培育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双元培育教育教学督导检查管理办法》和《双元培育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7个管理制度,形成双元培育管理制度汇编,依据制度管理开展各项试点工作。

7.成立管理机构,保证双元培育管理质量

第一,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学院双元培育管理小组。管理小组下设双元培育工作办公室,组织开展双元培育招生、教育、教学、学生(学徒)管理等试点工作。

第二,学院分别在合作企业中建立管理小组,由学院副院长和企业副总担任组长,组员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研究、组织、检查和督导校企双元培育试点各项工作。

第三,实行校企双班主任进行管理学生(学徒)。合作企业选派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担任企业班主任,学院选派专业教师担任学院班主任,从学生(学徒)入学,在企业岗位教学和学院集中培训,到学生(学徒)毕业,依据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双班主任共同管理,实现企业和学院对学生(学徒)管理的无缝对接,保证了试点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8.提升双元培育试点能力

第一,学院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关于双元培育试点工作方案,对照方案边实践边总结,研究哈尔滨老工业基地产业技术技能人才转型升级双元培育改革试点的内涵,明确学院改革试点工作方向。

第二,开展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德国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办学经验,了解企业工作技术技能,提高对校企双元育人内涵认识,加强教师对双元培育教学改革理解。

第三,组织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教师双元培育研讨会,依据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学院和企业实际,共同研制相应的管理制度、双元培育培养模式、企业培养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等。

第四,安排相关教师参加职业教育协会组织的学徒制教学能力培训学习班,学习学徒制教学方式方法和应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学徒制教学能力。

第五,组织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提高教师技术技能水平,提高教师岗位实践教学能力。

第六,安排学院教师一对一指导企业师傅编制讲义,书写项目指导书,开展岗位教学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項,提高企业师傅岗位教学能力。

第七,开展与市职业鉴定中心、黑龙江中医药研究协会、哈尔滨烹饪协会等行业协会交流合作,征求意见,完善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和技能鉴定考核。

二、研究成效

1.学生培养方面

通过开展校企双元培育模式培养后,学生(学徒)综合能力有较大提升,职业素养方面有明显提高,对企业熟悉度和认可度提高显著,能很好掌握自己的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并能应用到实际工作。新入职学生(学徒)能够遵守企业相关规定,基本适应岗位工作;转岗学生(学徒)能够适应新岗位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岗位技术技能提升学生(学徒)技术技能水平提高显著,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有些已经得到职位的提升。

2.开展教学方面

第一,构建的“工学结合”“ 工学一体”,兼顾学习和工作的“双元培养、四个共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校企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指导、双主体评价的原则,发挥了学院和企业双主体办学优势,加强了校企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企业需要和学生培养发展的结合,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建立。

第二,结合职业标准、企业规范和岗位工作技术技能构建的项目课程体系,紧贴企业需要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学徒)综合素质提升和针对岗位技术技能培养。

第三,应用集中培训、岗位实践和网络教学三种授课方式,采取“教学工场”“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工学一体”等多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徒)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保证了学生(学徒)培养提升知识的完整性,促进了知识学习和生产实践紧密衔接,达到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工作实践的有效融合。

第四,考核评价体现了校企双元评价主体,实现了学习培养评价和工作任务评价并重,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完成了理论评价、技能评价和能力评价结合的学生(学徒)综合评价。

3.企业方面

第一,开展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为企业新入职和转岗人员进行岗位技术技能培训,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解决企业有用短缺问题。

第二,开展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企业不需要组织新入职和转岗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减少了企业培训资金的投入。

第三,双元培育开设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职业素养等课程项目,有利于学生(学徒)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增加学生(学徒)对企业忠诚度。

三、研究总结

校企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促进了企业与职业学校间合作交流,加深了校企双元育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内涵认识。以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为切入点,通过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和共同管理学生,共同探索学生在学习时间和场地安排的方面的有效开展模式,探索“工学结合”“工学一体”,兼顾学习和工作的“双元培养、四个共同”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双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校企一体化育人。

参考文献:

[1]刘震.浅议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J].华人时刊(中外教育),2011(1).

[2]寿祖平.解析德国“双元制”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3]周家领.深化校企合作 双元主体育人模式研究——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7).

[4]杨前华.校企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类专业群为例[J].职教通讯,2017(23).

(作者单位: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