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教师的角色意识

2020-04-28 13:07冯莹
职业·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

冯莹

摘 要:人才之培养源于先进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强音,是时代最具特色的教育主题。创新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与教学方法,重新认识和思考自己的角色,培养与时俱进的角色意识,做一名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型教师 角色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讨论,为加快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指导。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基础”和“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创新型国家就要看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创新型教师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还需要具备适应时代信息发展的理念。教师是发展学生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又是新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所以说新课程改革相对于教师而言无非是一个新型挑战,教师必须对自己有一个重新认识和思考的过程。

一、转变思想,建构全新育人理念

当前,教师的教学实践受到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深刻影响,教师的角色意识和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活跃且灵活的互动模式已经取代了以往没有师生交流的单向教学模式。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教师走进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讲台上的讲,而是与学生一起观察、讨论、感受、体验。这样教师真正参与和促进课堂活动,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对于每个学科而言,除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以外,对于知识的体会、感悟的获得其实最初都是源自于教师的。学生只有在接受教师个人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兴趣,这样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才是良性的。传统的师生关系把教师放在重要的位置,遵循“师者为一日,父者为终身”的古训,以命令的方式指导学生。师生之间是有距离的,学生害怕教师,不敢接纳教师,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少,不能与教师积极地对话。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师生互助、共同发展,教学过程是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从统一的教育转向因材施教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走出自我,“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是智者的化身,在学生眼中,教师应该“上懂天文,下懂地理”。没有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今,知识的急速更新,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位学习者。

教师必须学习教材,了解教材;开阔视野,了解国内外最新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进步。现代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知识爆炸”的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文盲”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的“文盲”不再是没有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人,而是不会自主学习、不能获取知识更新的人。

教师是振兴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流,如何做好教师的角色,首先要做到约束自己,严格言行规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凡事都要靠实践,带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同时,运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

作为新时代教师,除了应该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有正直、刚毅的精神状态、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活力阳光的生活品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知识的提升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感的建设者,灵魂的塑造者,健康向上的推动者。教师是一部学生阅读的道德书,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摹本,修身养德應是一生不懈的追求。

三、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过程不仅要简单,还要包括学生的个别指导。个别指导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改正,对表现充分、准确的部分及时给予认可和表扬。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说“显著的个体差异的学生和教师质量的指导导致显著差异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教学。”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适应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保护他们的自尊和灵魂。

四、开阔视野,拓宽课程资源

1.开发地域资源

在传统教学中,根据国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在新课程中,课程资源的概念应运而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和学要合二为一,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传统的灌输式的照本宣科会令学生昏昏欲睡、心生厌烦,原因在于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学习,学之无趣犹如食之无味。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研究和设计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以便丰富本学科的课程建设。

筛选、开发和利用以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生活资源为主的区域性教材,是为了弥补单一国家教材课程的不足,贴近并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素质培养的提高是建立在个人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的基础上的。正确的审美观的建立、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化修养的积累和沉淀、高尚的生活态度的养成,必须在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生活阅历丰富、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强。所谓“读了一千首歌,就可以听到黎明的声音;看了一千把剑,就可以认出乐器”。教师不仅要把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更应把它视为一门艺术。进入21世纪,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艺术已成为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习惯,提高对生活中美的鉴赏能力,对创新型教育本身乃至全民族整体的文化品位与素质修养的提高都会起到无限的推动作用。

2.引入多媒体教学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自觉主动地改革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课堂上有些内容目前学生很难理解,靠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处理能力,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各种效果融为一体,很容易实现静态转换为动态,将旋律变为直线,将复杂性转化为简单,将抽象变为具体的效果。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学和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刺激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效果,增强视听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给学生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在学生的头脑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主动寻求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教学生做活生生的书架,而要教学生思考”,因此,教师从现成课本上知识的传授走出来,教会学生获取所需的知识的方法,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学习根据认知需要来处理各相关种信息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倡导“行动研究”,要求教师本身应该是研究者,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从研究者的角度来探究教学理论,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反思自己的行为,探究问题,总结经验,使其形成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平等、合作者互动,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上,真正实现“教而不教”的境界。

社会的不断发展决定了人类社会工作的角色将不断变化,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实现必要的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实验班工程图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关于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