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2020-04-28 13:07马德冠张译尹
职业·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德育

马德冠 张译尹

摘 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对“两后生”进行规范、有序的德育教育,提高其德育素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是目前中职学校“两后生”培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广西南宁技师学院近年来开展了中职“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关键词:“两后生” 德育 校本课程

课 题:本文系广西技工教育“十三五”第二批立项科研课题《精准扶贫背景下中职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研究成果。

现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党和国家提出了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不少中职学校对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即“两后生”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实现技能型就业,以使其家庭摆脱贫困的境地。

一、中职“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

就业是个人和企业的双向选择,用人权在于企业。有企业老板坦言,招聘员工时不再把技能要求放在第一位,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德育素质。如果德育素质不高,即使专业技能这只翅膀再强健,也将难以飞得更高更远。中职“两后生”培训属于技能培训,“两后生”培训合格后学校推荐就业,但从长远看,如果“两后生”自身素质不全面,特别是德育素质不高,最终将导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据了解,广西中职“两后生”培训工作从2016年开始,除了开设岗位培训课程,目前为止还没有学校开设德育课程。有的学校虽然通过班会、文体活动等对“两后生”进行德育教育,但由于培训的时间短,加上没有合适的德育教材,对“两后生”的德育教育仍处于临时、随意、无序的状态。

2.意义

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围绕本校本地产生的德育现象而编制的教育课程。开发出适应学校、社会、学生发展的德育校本教材,是当今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对“两后生”进行规范、有序的德育教育,能激发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效整合学校、社区、家庭的德育功能。增强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是中职学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开展了中职“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

二、中职“两后生”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1.做好调查研究

为了解“两后生”的德育现状及需求,课题组对“两后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心理健康方面,以62名“两后生”和同年级学历制酒店专业205名学生为对象,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两个心理测评量表,对“两后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与学历制学生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同时,精心设计了有30道题的调查问卷,分别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劳动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方面对166名在校“两后生”通过问卷星进行德育需求的问卷调查。综合分析调查结果,了解到“两后生”有以下特点:年纪在15~22周歲,年龄差异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初中毕业也有高中毕业;对职业教育不熟悉,人生目标不够明确,缺乏理想;法律、安全意识淡薄,自觉性、责任心不够强;自卑心理严重,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经反复研究,课题组写出了《中职学校“两后生”培训德育现状及需求的调查报告》和《贫困家庭“两后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论文,为“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2.确定框架体系

编制《“两后生”德育校本课程标准》是整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课题组以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为参考,再结合学校实际与“两后生”德育现状及需求,经过反复学习、深入分析与研究,确定了《中职学校“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课程标准》的基本体例与框架,涵盖德育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指导思想、思路、目标、内容、要求、实施途径与条件、评价方式等方面,是对整个开发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全盘规划,为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与准则。

3.创新校本教材的内容及形式

课题组为了编写出高质量的“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教材,在内容、形式和编写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经研究,课题组把校本教材内容定为:校园篇、爱国篇、职业篇、工匠篇、守法篇、安全篇、创业篇、心理篇等内容。每个内容在介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广西本地特色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编写,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如《校园篇》,“两后生”初来乍到,对学校不熟悉。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学校的陌生感,用文字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包括校园风光、教师风采、实训设备、荣誉牌匾等,展示学校的美丽及内涵;《爱国篇》选用广西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突出广西地域特色,还选用学校版“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照片,表达学校师生的爱国之情;《心理篇》选用学校师生心理活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安全篇》选取发生在广西的有关安全的反面案例达到警示作用;《创业篇》选取本校学生创业体验活动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总之,课题组在编写“两后生”德育校本教材时,力求在内容上做到针对性强、通俗易懂,在形式上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4.教学实践

德育校本课程共10课内容,10课时。学校挑选德育素质好的教师担任“两后生”班主任,由班主任利用技能培训以外的业余时间授课。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方法和课堂形式上力求创新,用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参与性教学法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教室的布置要符合教学内容,要布置得既简单又温馨。如教学《爱国篇》,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准备,教室布置切合爱国主题,形式有合唱、独唱,有游戏、小品表演,还有知识竞赛等,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长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教师方面,依据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以及领导、教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等进行评价;学生方面,按上课和课后参加德育教育活动的表现评价,先自评,然后同学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

三、成效与不足

“两后生”培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激发了“两后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德育素质。很多“两后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技能和德育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小结

中职“两后生”德育培训课程的开发及实践研究,在中职学校是一个新的课题。由于研究时间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教师的课程开发缺乏理论指导、开发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培训时间短导致教材内容、教学实践受限等。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将继续完善中职“两后生”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并用于实践,帮助“两后生”在培训期间既掌握一技之长,又提高德育素质,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早日脱贫。

参考文献:

[1]杨振华.校本课程开发所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亚太教育,2019(8).

[2]李斌.贫困家庭“两后生”中期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研究[J].职业,2018(21).

[3]马燕敏.德育课程校本模式的开发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7(3).

[4]许杨琴.生本理念下中职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5]高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6]赵玮玉.德育校本课程的层次化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8(3).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