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毒,潜伏已久的“吃祸”

2020-04-29 10:08
饮食保健 2020年8期
关键词:甲肝贝类病毒性

近期,山东省卫健委提示,冬春季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高峰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山东是沿海大省,水产品资源丰富。贝类品种多样,富含蛋白质、钙、锌、镁、钾、硒以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A、B 族维生素等营养素,深受“吃友”们的喜爱。伴随着味道肥美、营养丰富的各类海鲜陆续上市,“吃友”们享受新鲜美味的同时,还要警惕海鲜中的潜在“吃祸”——甲肝病毒。

由于海洋生物的生长环境受到污染,水产品尤其是贝类体内具有蓄积水中致病菌、病毒的特征,容易造成“病从口入”。甲肝病毒通过水产品传播,感染后可引起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

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比较容易多发。

贝类水产品是传播甲型肝炎的主要媒介,比如蚝类、蛤类、扇贝、蚬、毛蚶等,因为它们生活在海滩的泥沙里,海水、泥土容易被污染。

在合适的条件下,甲肝病毒在贝类体内能够存活三个月;在室温下可以生存一周;在60℃的水中可以存活1 个多小时,即使经过十多个小时,也只有一部分被杀死。

生食或食用没有煮熟、煮透的被污染的海鲜容易被感染。

面对甲型肝炎,如何预防“病从口入”呢?

“熟”

不喝生水,少吃生蔬菜,蔬菜水果要洗净,不吃生海鲜,加工食物时要注意高温加热,烹调海鲜时要煮熟煮透,降低感染风险。一般情况下,食物加热至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海鲜加热100℃以上5 分钟后食用比较安全。

“洗”

勤洗手,包括便前洗手,更换尿布后洗手,准备食物前及进食前洗手等,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消”

共用餐饮具消毒,生食与熟食菜板、刀具的使用和存放要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含氯、碘消毒剂、乙醇浸泡;紫外线照射、高温煮沸等消毒方法都可以简单易行杀灭甲肝病毒,阻断甲肝病毒的传播。

TIPS

接种甲肝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甲肝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免费接种。成人及其他易感人群也可接种甲肝疫苗,有效防止甲肝的发生。

猜你喜欢
甲肝贝类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长”出来的珍宝
春季甲肝高发需谨慎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降福甲肝瘟神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治病毒性感冒
吃扇贝要去肠腺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