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格斗比赛中技、战能力运用分析

2020-04-29 06:3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格斗战术竞技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 延安716000)

综合格斗又称“格斗项目”或“综合搏击”,是指在规定区域内进行徒手攻防的竞技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综合格斗风靡世界,我国的格斗项目的训练也愈发蓬勃。峨眉传奇以传承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的搏击赛事,因此从中选取了最接近接近青少年年龄、体重的一组赛事为事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误而造成的连续失分现象比比皆是。下文将对这场赛事进行分析:

1、格斗项目特征

格斗项目是一项属于项群中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项目,特征为:竞争激烈、体能消耗巨大、竞技结果不确定。这需要有优秀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才会获得胜利,其特点是选手有均衡的身体素质,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在整场比赛中(共三局,每局3分钟,间隔一分钟)气氛热烈,对抗激烈,比赛过程中战术使用较丰富。格斗项目是一项可进行多次攻防转换,集体能、技能和心理与一体的格斗对抗项运动,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应该多次向运动员灌输格斗项目的理论知识,在训练中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尤其为:速度、力量、灵敏和耐力。由运动员运动成绩构成因素我们可知:对运动员心理素质及技能水平的培养极其重要,同时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格斗竞技比赛中失分缘由分析

2.1、赛事情况

(1)运动员资料。

金夕淼:16岁、52Kg、168cm、散打专项;张沛勉:15岁、52kg、157cm、自由搏击。

(2)比赛情况。

表1 2018年峨眉传奇52kg级冠军争夺赛的成绩

由表1我们发现两名运动员进攻次数较多但有效得分较少,且每局比赛运动员分值相差较大说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产生了连续失分的情况,因此对于本场比赛做出如下失分分析:

2.2、格斗竞技比赛中失分客观缘由分析

(1)竞技环境。

运动员对非竞赛时训练同一环境、陪练队员、教练风格的长时间的适应性。因此当运动员参加竞赛时,竞技环境的不适应性就成为影响运动员竞技结果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如:观众的呐喊,广播,不同的对手的技战术组合变化。

(2)竞赛评判规定。

竞赛评判规定是影响运动员运动竞技结果的决定因素之一。在竞赛中评定的误判、偏袒都会对运动员造成心理失衡,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接下来的比赛发挥,加大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果是在最关键时刻裁判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决定着整个比赛的结果。

2.3、格斗竞技比赛中失分主观缘由分析

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是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组成因素。

(1)运动员的体能。

从表1我们可知在前两局张沛勉进攻次数较金夕淼多,并且有效得分也多,但是在第三场比赛时,张沛勉进攻次数低于金夕淼,金夕淼连续得分情况较多。因此我们将张沛勉划为直攻(逼打)型选手,这类选手身体素质中耐力要求较强。金夕淼则划为迂回型选手这类选手的移动速度和灵敏素质要求较高。同时格斗项目对抗的激烈性和每局比赛的长时性以及两局比赛中途间歇的短暂性要求运动员体能素质必须十分优秀,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连续的、迅速的进攻或防御,因此运动员是否有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和进攻的体能,避免运动疲劳是保障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各动作的基础。

(2)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储备。

比赛中,运动员的战术都是由各竞技技术的组合运用,竞技技术的丰富储备是保证战术能力发挥的前提,各种技术的有机结合组成了战术,相互适应相互补充。从本场比赛来看张沛勉的技术组合多于金夕淼,同时张沛勉主要技术使用腿法和膝法的次数多于金夕淼,并且张沛勉的膝法次数使用明显高于金夕淼,这说明张沛勉技术的全面性和膝法是张沛勉这场比赛的技术特长。运动员除掉自己的技术特长以外,技术的全面性也很重要,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的正常发挥,才能避免自身弱点的外泄,这就要求运动员对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使用的熟练使用。

(3)运动员的战术能力与运动智能。

宫本武藏的武学思想的第一关键,就是比武不单单是比武功,而是要融入兵法,其中有心理战,有制造时机的欺招骗手,他认为一个剑客不应称为“剑客”而应该称为“兵法家”。运动员的运动智能与战术相辅相成,竞技战术储备多少直接决定了运动员在竞赛中战术使用质量。从第三局比赛的比赛情况和前两场的比赛情况来看,金夕淼的进攻次数明显增加,同时腿法的使用增加,张沛勉膝法的使用减少上来看,金夕淼改变了前两局防御的比赛战术改用进攻的战术,同时发挥了自己身高臂长的优势拉开比分。从战术的改变和分值的变化上来看,格斗项目的特征决定了运动员战术在比赛中是否合理运用,是否能有效的限制对手的发挥,为比赛胜利创造条件。在训练中,运动智能良好的运动员能快速理解和掌握战术、技术,对战术技术的分析及运用独有的理解。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对对方运动员的每一个进攻动作和防守动作进行预判,对手的进攻技术、进攻力量和进攻部位都需要运动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对于不同的竞技组合怎样的防御技术和怎样的反击进攻手段,都需要丰富的比赛经验。

(4)运动员的心理能力。

由表1可知,在本场比赛中第一局比赛张沛勉的进攻激烈分值悬殊,第二局张沛勉仍旧领先,但决胜局金夕淼的分值反超张沛勉,这说明金夕淼的心理素质很强。格斗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对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结果是极其重要的,运动员技术的发挥除了竞技动作的丰富储备以外还需要有相当稳定的心理能力。格斗运动对于技术和战术的掌握都要求比较严格,动作变化多端,技术施展迅速,这就要求感知的敏锐,反应的迅速以及较强的的心理以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比赛中的不同阶段,运动员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比赛中运动员精力的高度集中,心理出现过分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况,都不利于运动员的发挥。

2.4、连续失分对于战术的调整分析

格斗的三局叠加夺分制,加剧了比赛的激烈性,高水平运动员技术储备都较为丰富,因此失误是失分的常见现象,各种不同的原因都会导致运动员的失分。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发现运动员的失分主要原因是受运动员体能和心理能力不佳影响,因此运动员在竞赛中若出现连续失分可对战术做出以下调整。

(1)体能。

格斗项目受时间限制,采用三局叠加得分制,在双方运动员竞技技术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充沛的体力是决胜的关键,在激烈的比赛中常常体力不足而导致动作施展的速度减慢,击打有效性降低,当体力不支时应避免无效的进攻,突出激烈条件下技术的准确性。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的体能过度消耗可在中途休息过程时补水、调整呼吸、恢复体力并采用防御性技术抑制对方得分,在适当时机反击得分。

(2)心理能力。

在比赛中运动员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赛前应做好对手资料收集,充分了解其自身性格特点和战术风格。力争从竞争气势上打压对手,制定相应的对抗战术,抑制对手战术的发挥。运动员如果因客观环境或者对手造成的过度紧张、恐惧或信心的丧失,在对方气势强大时可在技术进攻暂停时迅速调整心理状态,若长时间无效进攻,就需要转攻为防,稳定战况,连续失分的情况下不要焦虑,将精神集中在比赛上。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战术的意识已经成为竞赛决胜的关键因素。

格斗项目的日益普及,各年龄运动员的激增,同组别对手竞技能力差距逐渐缩小,体能、技能逐渐完善,心理智能的提高,战术的意识已经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高水平的格斗竞赛,体力、技艺的比拼已经不占优势,才略、计谋、战术的较量已成为运动员取胜重要指标。

(2)运动员比赛状态受主观和客观共同影响。

比赛时运动员除了自己的主观因素外,外界的客观因素也能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比赛状态。裁判的误判、现场的呐喊、音乐等外界干扰都会给运动员心理上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运动员在竞赛时技术的正常发挥。

(3)战术的合理运用是取胜的关键。

战术的实施,因人而异、先发制人、真假结合、引诱和借力、消耗战和游击战以及边防线战术等战术思想和战术技巧必须贯穿整场比赛的始终。

(4)破坏对手战术意图需要有较强的分析与观察能力。

运动员有较强观察分析能力,善于观察分析对手。就能在比赛中快速摸清对手的战术意图,合理分配体力,施展己方战术,从而掌握整场比赛的节奏。战术的应用不单单是发起一次有效的进攻,更是综合运动员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运动员运动、心理素质、以及运动技能以获取比赛胜利。

3.2、建议

(1)充分了解、分析对手特征。

在非竞赛训练中,教练员可以打乱搭档的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增加队员应对不同技术风格对手的比赛经验。观看队员可以通过观察实战队员的技术、战术风格和体能情况,设想自己上场该如何破解对手战术意识,从而丰富比赛经验。

(2)对客观环境和突发情况的适应性训练。

技术、战术正常发挥的前提是有较强的心理素质。竞赛具有不稳定性,比赛过程中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在非竞赛训练中,教练员应针对各种突发情况,如:评判人员的失衡情况、观众的呐喊、广播的播报等不可控制因素进行模拟,能有效的锻炼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战术质量。这要求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加入抗干扰训练,模拟比赛环境,可以采用以赛代练的训练方法。

(3)增加战术知识、意识的学习与训练。

教练员在非竞赛训练中,增加理论知识学习,普及格斗项目的理论知识,增加运动员对项目规则的学习。同时运动员应积极主动的钻研格斗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对这个项目的理论理解、运用水平,实现思维的拓展,提升并优化自身的战术意识。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技术风格制定相关的战术。运动员如果耐力素质较好则可以发展成为直攻型运动员,移动素质和灵敏素质较强则发展成为迂回型选手。力量素质较好则可以发展成为缠斗型选手。

(4)将技术动作固化,稳定技术发挥,避免错误动作的出现。

在非竞赛训练中,运动员要保证技术动作的固化,技术动作使用时要发挥稳定,做到大胆、果断、多变,避免出现无效进攻,集中精力防御对手的进攻。比赛时,运动员应尽量避免使用没有把握的技术动作组合,扬长避短,贯彻稳定、直接有效的进攻技术。

(5)合理分配体力,掌握比赛节奏。

良好的体能使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对于技能主导类格斗性项目来说,更是如此。训练中,格斗体能训练是训练的重要一环,可以使用高强度与高负荷不同的搭配组合训练来提升自己的体能。在比赛中,运动员应根据对手的比赛特点,合理分配体力。

猜你喜欢
格斗战术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犬用战术头盔
张伟丽 格斗玫瑰
第八道格斗料理
美国正在升级的小型战术无人机
格斗料理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花与竞技少女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