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玉

2020-04-30 06:46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璞玉和氏璧玉璧

敬惜汉字,弘扬传统文化;以史为鉴,细说字间故事

释义:士人得中进士高科被称为“比玉”。

晋朝有个人叫郤诜,博学多才,还未出仕便受到很多人的仰慕和推崇。无论是面对帝王还是权臣,他都不卑不亢,堅守本心。当晋武帝问郤诜如何评价自我时,郤诜说:“臣举荐贤良之才,建言献策,为天下第一。就像月宫里的一截桂枝,昆仑山上的一片宝玉。”

不过,郤诜为什么用昆仑山的宝玉来自比呢?这就要说到著名的政治家李斯了。

李斯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战国时期,秦王嬴政曾下令驱逐从他国来秦国做官的人,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为此他写下著名的《谏逐客书》,援引秦王喜爱随侯珠、昆仑山的宝玉等不同国家的宝物的事实,劝谏秦王任用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才。自此,昆仑山的宝玉也和优秀人才画上了等号。

除了昆仑山的宝玉之外,李斯还提到另一块赫赫有名的玉石——和氏璧。

《韩非子》中记载了和氏璧的故事。楚国人卞和发现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派去鉴宝的人却称它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被砍去左脚。楚武王登上王位后,卞和再次献上璞玉,这一回,他得到的是被砍去右脚的结局。等到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甚至流下了血泪。楚文王得知后,问他:“天下被砍去双脚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这么悲伤?”卞和答道:“我不是为自己被砍去双脚悲伤,而是为宝玉被误认成石头、忠贞之士被说成是骗子感到悲伤。”楚文王便命人打开璞玉,果然发现了稀世宝玉,这就是和氏璧。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和氏璧流落到赵国后,秦昭襄王向赵惠文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面对秦国的出尔反尔,蔺相如据理力争、巧妙周旋,终于将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但随着秦国的军队扫荡六合,和氏璧最终落入秦王嬴政之手。传说,秦王嬴政把和氏璧雕琢成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象征着万代基业。只是他想不到,他一手创建的大一统王朝在他死后很快分崩离析。在后来的风云角逐中,传国玉玺更是无数次掀起惊涛骇浪。

秦朝末年,秦三世子婴于咸阳道旁,向刘邦献上传国玉玺;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派人向太皇太后索要传国玉玺,太皇太后怒而摔之,破其一角;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受命玄玺”,聊以自慰。相传,直到贞观年间,李世民才得到真正的传国玉玺……

其实,早在商周时期,玉就在政治上有了用武之地。

商朝中后期,边境很不太平,一直被游牧民族骚扰。商王武乙用土地、马匹、玉璧招募了一个部落的首领,让他率领部落维护商朝边境安全。这个部落就是周,这个首领就是周文王的父亲。

周朝想扩张土地或抵御外族,都离不开战马。但是周朝获取战马,主要靠购买或讨伐周边部落得来,直到周孝王发现,一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便对他委以重任。非子也不负周孝王重托,充分展现出精湛的业务能力,将战马养得又壮又好!后来,非子从周孝王那里获得了一小块地盘。秦国就此诞生。

有人认为,除了土地之外,当时周朝支付给非子及其族人的报酬中还有玉璧,而秦国人感念玉璧改变了祖先的命运,铸造了一种和玉璧形状非常相似的圜钱作为货币。也有人认为,最早的圜钱产生在魏国,秦国只是仿制。但无论如何,在秦国占据重要地位的圜钱与玉璧很有渊源,这是公认的事实。

秦国一直对和氏璧念念不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对玉的向往呢?

有人说,温润的玉是天下最美的东西,但美好如它,却需要被粗糙、丑陋的石头打磨后,才能成器。

石头真的粗糙、丑陋吗?当然不,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毕竟玉本身就是石头的一种。在《说文解字》中,作者这样解释“玉”:玉是美石。玉润泽而温和,就好比人谦和而仁爱;玉从外部观察纹理,便可以知道内部真性,就好比人坚守信义,表里如一……

不仅如此,玉也曾在中国古代血雨腥风的王朝更迭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一面折射着古人对仁人志士的赞誉,一面又折射出弱肉强食下新旧交替的历史进程。

亲,你就不能谦虚一下?这么直接地夸自己,我都替你感到害羞……

不能,我是实事求是!我要是害羞了,谁还能替我想到这么好的比喻啊?

高,实在是高!

陛下,它们都是从外地来的,为什么你可以容忍它们,却要赶走我?请不要区别对待!

你说得很有道理!咱不赶,不赶!

李斯

说起来,这几年我的身价一直在涨啊。作为和氏壁时,我能换十五座城池;作为传国玉玺时,我代表着一个王朝,这样想一想,征服世界指日可待啊!

这就是所谓的“包装到位,价值翻倍”!但你还是不要太骄傲啦,要低调、低调。

你知道吗?

1.比玉的典故中还诞生了一个词语“折桂”。大概是因为在这个典故里,郤诜认为自己举荐贤良,为天下第一,像月宫里的桂枝,所以到了唐朝,人们将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一比喻为“折桂”。

2.在钱币的铸造上,秦国和魏国很有渊源。除了圜钱之外,秦国还仿制过魏国的布币。布币的形状和圜钱完全不同,它由青铜农具演变而来,看起来像铲子。当秦国占领了魏国的城邑,缴获了魏国的钱范(铸币的模具)后,大量铸造布币,将这种布币流通的地区都变成了自己的粮库、储备库,获取资源,以战养战。

猜你喜欢
璞玉和氏璧玉璧
琢琢磨磨璞玉匠心—钱建良玉雕作品欣赏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锲而不舍
和氏璧
略论战国出廓玉璧
深山中的璞玉,最美小山村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玉璧金龙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完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