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的本质

2020-04-30 06:44胡刚伟毛巍檩
神州·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世间佛教本质

胡刚伟 毛巍檩

根据汉语字典上的解释,“苦”大概有以下若干种意思。

1、这是一种味觉上的感受,与“甜”为反义词。苦是人类普遍不喜欢品尝的味道。

2、生理或者心理上一种难受的感觉。疾病来袭或者情感受伤都会带来痛苦。

3、用于形容某种困难、艰辛和贫穷。人们说的刻苦,通常就是指战胜一些不利因素和不良条件,通过意志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某种成功。

4、表示有耐心的,尽力的,如苦劝、苦思等。

本文深度讨论的“苦”,分别属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意思,痛苦和困难。

根据佛教的观点,人世间存在苦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佛教认为,人活着就是要受苦的,不可选择,无法逃离。佛教七苦的概念覆盖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佛教给信徒们描绘了一个终极目的地,极乐世界。成佛成圣就可以前往,那里没有苦难。

基督教把人世间的苦难归因于人类的原罪。因为亚当夏娃在伊甸园违背上帝耶和华的意思,偷吃了智慧果,他们被赶出了伊甸园,开启作为人的苦难人生。基督教提倡虔诚的祷告,相信忏悔和救赎,耶稣通过和十字架的一场“互动”,告诉世人表现好的在死后有一个叫天堂的地方可以前往。

伊斯兰教把苦难直接简单粗暴的解释为来自于他们信奉的真主安拉的安排。信徒要绝对服从安拉,他们遇到的苦难都是被安排好的,不可避免,而态度和应对方式是可以选择。穆罕默德拿着《古兰经》告诉他们,倡导和平,并且要不择手段的实现,即便手段本身就不是很“和平”。他们死后也有类似极乐世界和天堂的地方,但他们的信徒似乎更看重安拉安排的“复生”,即人死后都是会复活的。这或多或少的让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恐怖分子有了更大的决心和战斗力。

有人说,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有宗教,倒过来思考可以理解为:哪里有宗教,哪里就有苦难的解释。

深刻影响人类意识形态的世界三大宗教都给世人提供了通过精神欺骗,在内心获得对于苦难解脱的一种实现方式。他们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他们提倡的应对苦难的态度和方法,有很多有益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他们对于人死后的描述,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意淫。

宗教是一种信仰,神学则是一种科学不能解释世间现象的时候,人类文明形成的一种安慰。自然科学才会更好的告诉人们真相,物质宇宙中是没有天堂乐园的。

客观地说,佛教的前四种是自然现象,遵循自然规律,不可避免,后三种是由于复杂的社会现象导致的心理状态,只要人类有思维意识,也是不可避免的。从生理上看,人类是有知觉的,所以会痛苦;从生理上看,人类是有情感的,所以会痛苦。

既然人世间的苦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就要面对、承受和有所反应。然而,我们很多人对于苦的态度和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吃苦的本质,为了吃苦而吃苦,盲目中形成麻木,麻木中形成循环。这种循环会逐渐的让人忘记原本的心愿和信念。

苦难并不值得迷恋和赞美。我们不要错误的认为苦难本身是光荣的,有价值的。战胜苦难之后的收获,以及这个过程发扬的精神品质才是值得赞美并发扬光大的。很多人在吃苦的过程中,自我感动甚至是自我麻痹,将过程和途径当成了最终目的。

这些人吃了苦中苦,但并没有什么后续回报。有时候刻意的自讨苦吃,就是一种犯贱,并非是神的意志和布局给你的考验。

这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况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损害导致的。很多人意识形态层面的健康状况本来就不是很理想,加上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来的亚健康身体态,保持头脑清醒,思绪清晰,变得十分困难。实际上我们不应该作践自己,老给自己找更麻烦的路,除非有些时候你真的是别无选择。

没有人会在意你一路上吃了多少苦,更不用说这些苦给你带来的伤痛具体有哪些。人们往往只看到结果,也只关注结果,并且通过结果去倒推你经历的那些过程之后赋予它一些解读。

大家都忙,绝大多数人只关心表层现象,不会深入本质,而那些目力绝伦,思维力和洞察力极好的人群,也没什么时间经历关注你。就算他们知道你经历的过程,也改变不了什么。

当你不动脑子去迷恋苦难的时候,你给很多人的印象仅仅是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描述了,“他很苦。”而以犯贱心理吃苦的一类人,内心并不喜欢听外界的安慰和同情,因为人类更喜欢听的是由衷的赞美和夸奖。

人类在说话、谈判甚至是威胁一些事情的时候,“苦劳”作为兑换筹码的价值,永远不如“功劳”一样,终归是退而求其次,不得已而为之。有些人甘愿吃苦的真相,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变革的能力,甚至勇气也没有。

更多的人,自讨苦吃有时候是为了占领道德的制高点,甚至是为了逃避自己的缺陷,不愿意面对,也不愿意让其成为别人的谈资。很多人在维持一种状态,为懒惰和不思进取找借口。久而久之,逆来顺受成为了他们的唯一的并且是最好的选择。

梦想很少照进现实,人们做的更多的其实是放弃梦想,亦或是降低梦想的标准,无奈的接受现实。除此之外,就是让梦想进入一种缺乏行动的妄想模式。

没有机遇有行动并不一定能成功,有机遇有行动也依然要看运气,所以绝大多数人的梦想都成了充满童话色彩的幻想。童话总是美好的,因为它们可以获得人们一厢情愿的相信,甚至很多人知道童话都是骗人的,也要选择性的相信。这或许,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安慰内心的宗教祷告方式吧。

我们提倡的吃苦,应该是一种战胜困难的精神,它是勇气和能力。我们没有选择的时候,为了承担责任和义务,为了获得突破和成果,这个时候就应该勇敢的面对苦难了,既要适应,也要克服!

吃苦的本质,或许是長时间为了一件事聚焦自己的生命能量,在长时间的聚焦中,舍弃和牺牲,远离无意义的社交,无意义的浮夸消费,甚至是大量减少享受和娱乐元素。这个过程中的人,必定不会收到所有人的理解,确切的说甚至可能很少有人理解。

不要把忍受苦难的忍受力,尤其是过穷日子的能力,光荣的等同于吃苦的能力,更不要有倾向性的将其视为一种光荣。你被残酷的人世间折磨的死去活来的时候,别人也在受着某些痛苦,甚至比你更加痛苦。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也不会有容易获得的物质财富。

有些和你一样被社会折磨的人,与你有本质差别,浴血奋战,获得另一种人世局面。

猜你喜欢
人世间佛教本质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人世间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佛教艺术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活在这荒诞的人世间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