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书声有乾坤

2020-04-30 06:44吴世龙
神州·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韵味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吴世龙

摘要:特级教师肖培东钟情于朗读教学,其朗读教学颇有特色。朗读教学有培养语感、感受语言韵味、帮助读透文章情感等重要作用。朗读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重要语言实践活动。

关键词:肖培东;朗读教学

在当下语文教学活动中,朗读教学面临很大的困境。课堂上的朗读常常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流于形式而毫无教学效果的朗读随处可见,朗读教学没有获得语文教学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而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总是对朗读达到了痴迷的境地。“读读看,你来。”“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来,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怎么读?”“一起再來一遍。”——肖老师在课堂上一遍遍引导学生朗读,他的课堂总是书声琅琅。肖老师的朗读教学有何特点?为什么肖老师钟情于朗读?让我们一探乾坤。

一、读得丰富,五彩缤纷

肖老师每年都在全国各地上课,中小学各个学段,各种体裁的文章,各种课型的课他都上过很多。肖老师的课优点很多,而其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人印象深刻,朗读教学已经成为肖老师课堂教学的特色之一。

肖老师让学生读的内容非常丰富。字、词、句、篇可以读,标题、注释可以读,连标点符号都读得异常精彩。下面略举几例进行分析。

肖老师执教《山羊兹拉特》教学片段:

师(读):“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待几天。”

生(读):“咩——”(很温暖,充满安慰)

师(读):“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

生(读):“咩——咩——”(急促)

师(读):“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

生(读):“咩——”(欢乐,幸福)

一个看似寻常的“咩”字,往往会被执教者忽略,可在肖老师的用心指导下,学生认真地读,反复地品,从一个“咩”字读出了温和、纯净、善良的兹拉特。肖老师对“咩”字的朗读处理方法真让人称奇。

肖老师执教《孔乙己》,读到“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一段文字时,肖老师跟同学们强调,读书就要潜入文字当中,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然后肖老师让同学们试试,将“哦”后面的标点符号用句号,问号,叹号读出来。同学们反复朗读后得出一致结论:用叹号才符合掌柜当时惊讶好奇的心思。肖老师以一标点符号带动了朗读,也带动了对人物的深入分析。

肖老师在执教《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从题目开始读,接着将文中的重点句拿出来反复读,甚至一大段一大段地读,整节课在琅琅书声中开始,在琅琅书声中结束。

肖老师课堂上的朗读形式也非常丰富,有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范读、伴读、对读、轻声读、大声读、自由读等形式各异的读法交错进行。据笔者统计,肖老师执教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朗读次数竟达五十次之多,在一节课中,朗读就如此多,如此丰富,实在令人惊叹。

肖老师的课堂读得丰富,读得五彩缤纷,将朗读发挥到了极致。叶圣陶曾说:“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肖老师深信之。钱梦龙说:“语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语感。”朗读,是对语言的涵泳、揣摩和品味,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大量的朗读,对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也有重要的作用。肖老师深谙此道。

二、读出韵味,余音袅袅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开口读是学习语言学科的基础。朱自清曾说:“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肖老师课堂的语言味,总是在琅琅书声里荡漾。

肖老师执教《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片段:

师:来,读读看,读出人物的美。

生(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声音响亮)

师:你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

生:我觉得声音过高,月亮嘛,还是要轻柔些。

师:说得有道理,美女只合温柔地欣赏,太大声会吓跑她的。(生笑)一起读读这一句,想象一下月亮般光彩照人的江南美女。

生齐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感觉越来越好)

从肖老师的这段教学实录可以看到,肖老师引导学生反复地读,读一遍、两遍,还不过瘾,往往读到欲罢不能,酣畅淋漓,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课堂余音袅袅。不独是诗歌课这样,肖老师所有课型都将语言的韵味品得如茶般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在执教《沙之书》这篇小说时,读到“我把左手按在封面上,大拇指几乎贴着食指去揭书页。”一句话时,肖老师问:“这句话要让我们觉得这本书是很真实的存在,你知道你要读好哪几个字吗?”学生回答说是“贴着”“按”“揭”三个动词,接着同学们又反复读了那句话,将几个动词读得更生动真切,在读中细细咀嚼出了语言的韵味。

语言不是冰冷的,语言的韵味需要用朗读呈现,朗读让语言有了温度。“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之一。语言的韵味就是一种典型的美感体验。肖老师课堂上此起彼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让语言的美感体验演绎得非常充分,可谓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三、读透情感,直达思想

肖老师在朗读教学中对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技巧的指导非常到位,但笔者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还在其指导学生朗读时始终紧扣文本来读,在细细揣摩文本中读,肖老师课堂上的朗读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执教《春酒》一文时,肖老师问:“那你们想想看,这标题只有两个字,该怎么读呀?”学生回答:“我认为,读标题应该饱含着思乡的情感来读。”接着学生尝试朗读“春酒”,读得很悠长,学生解释说:“因为本篇文章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说要读出思乡的绵绵情感。”接着,肖老师继续引导同学反复朗读文章的标题,这节课一共有十一位同学反复读“春酒”两字,在肖老师“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的追问下,同学们从“春酒”中读出了“思念”“自豪”“享受”“追忆”“快乐”“惆怅”“遗憾”“惋惜”等情感。学生动情朗读,同时还伴随着深入研读文本,读标题,也读透了文章的情感。当下,我们的课堂还执着于滔滔不绝的分析,执着于题海战术,而肖老师巧用以读促析或者以析助读的技巧,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令人敬服。

肖老师在执教《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在不同教学环节,师生将“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一句话朗读了八次,师生一起一次次地品读,师生来来回回在文本中走了一趟又一趟,读出了西山的辽阔广远,读出了柳宗元对西山的眷念,读出了山、人、天合为一体。借助朗读,学生读透了柳宗元的情感,直达其思想深处。

肖老师说:“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研习语言,反复诵读,让学生频频与文本、与语言接触,这才是教学正道。”他还说:“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最朴实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读,读其义,读其理,读其情。”可见肖老师对朗读教学有独特的见解。从肖老师的朗读教学中我们看到,肖老师是用朗读这一基本环节来一步一步地推进课堂的,浅浅地朗读,浅浅地推进,最后深深地走进文本,深入到情感深处,直达思想,直达语文教学之境界。肖老师的课堂教学,深深浅浅,既绚烂多姿,又归于平淡。朗读,是肖老师课堂教学最绚烂又最平淡的部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性质上看,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离不开“听说读写”,而朗读又是“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朗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必不可少的部分。由此可见,朗读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重要语言实践活动。肖老师早已窥见个中乾坤。语言文字学习就必须用语言文字学习的正确的、基本的方法,肖老师为我们做了成功的示范,肖老师深得语文教学真谛。

参考文献:

[1]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肖培东,教育的美好姿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钱梦龙,教师的价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韵味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秋的韵味
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