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教师如何践行立德树人

2020-04-30 06:46李晓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融合德育

李晓宇

【摘要】  十九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再一次明确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发展青少年身心素质的主要任务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体育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德育是每位新时代体育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关键词】  体育 德育 融合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003-01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毛主席的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体育对于德育以及智育的重要作用。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主张,可见德育与体育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德育,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细节入手,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重要过程。德育无处不在,细节决定成败,从细微处入手,是决定德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是体育教师,执教过程中多以实践性教学为主,更应该重视从常规抓起,抓住习惯养成的每个契机,践行立德树人。

例如: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年龄段的学生的自控能力和专注力不足,经常会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排队拖沓,课堂纪律松散,不听教师指挥等情况,教师苦口婆心的进行说教往往收效甚微,还会激发教师不良情绪的产生。面对这一情况,可以采用编制口令对答“三字经”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程常规和专注力。如:师:小眼睛,生:看老师,师:小嘴巴,生:不说话,师:排队行,生:要整齐,师:加油练,生:齐参与等。这样既有效的维持了课堂秩序,同时又是对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同学以提醒和警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转变角色,践行立德树人

许多教师都抱怨,时代变了,学生不好教了。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越来愈多,加之学生家长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会让孩子在课余时间报各种校外兴趣班,其中不乏体育兴趣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在某些知识技能领域要超越老师的水平。面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更新,把原来自己的“一桶水”变成“一渠水”,还要把“知识源”向“知识传播平台”转变。也就是允许学生超越自己,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与技能,进而将课堂变成开放式和平等式的知识技能载体。

三、巧设规则,锻造坚毅品质

每位教师都是课堂的管理者,和规则的制定者,巧妙的制定规则,运用规则,可以让教学变得更惬意,也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相信很多体育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特长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其他科目的兼顾发展。如:经常会有班主任老师或是家长反映,孩子自从参加了体育训练队之后,学习成绩下降了很多,或学习完全不在状态,体育训练影响力了孩子其他科目的学习等。针对这一现象,体育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参与体育运动的爱玩心理,通过巧设规则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一,在运动队成立之初便设置门槛,不但对运动成绩做以要求,更要在行为习惯和文化成绩上提出要求,全部达标的同学,才可以有资格入选某项运动的训练队。其二,在训练队里建立“流通机制”,通过考核淘汰不合格队员,引进品学兼优的新鲜血液来给对内孩子以压力,给队外孩子以希望,进而促进学生自律性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建立。

四、妙用教材,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体育教学的教材的内容是开放性的,融合性的,多元性的,这也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球类项目,虽然个人技术重要,但需要在同伴的良好配合下方能打出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发展需求,有计划的进行德育教育。

五、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促进道德自律

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将会对他的未来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崇高理想也是培养学生道德自律的强大外在约束力。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和培养可以对学生道德品质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阴雨天气在室内课组织学生觀看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登上领奖台的奏唱国歌的画面,讲解世界冠军成长过程中的励志故事,树立榜样,激发学生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通过学习和观看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纪录片,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小树立作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最后,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是时时处处和无处不在的,体育教师只要善于发掘,乐于尝试,抱着诲人不倦,德育常态的决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意识和道德水准就一定会得到促进和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程琨.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63).

[2]周风祥.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7).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融合德育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融椅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