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结合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2020-04-30 20:01董晓桥
健康之家 2020年16期
关键词:耳针膝骨性关节炎灸法

董晓桥

【摘要】目的:观察耳针与灸法并用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耳针与灸法并用治疗,对照组进行氨基葡萄糖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均属安全性评价Ⅰ级;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评价Ⅱ级、Ⅲ级共7例。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与灸法并用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耳针;灸法;膝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

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Knee, 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1]。膝关节炎症状进展缓慢,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变等,导致患膝关节不能灵活活动,严重者活动受限,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膝关节炎以阳虚寒凝者居多,本研究采用耳穴毫针针刺配合灸法治疗KOA,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KOA住院患者共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64.34±4.54)岁;治疗组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84±4.6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口服氨基葡萄糖,750 mg/次,早晚各1次;双氯芬酸钠75 mg/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20 d,随访2个月。

1.2.2    治疗组    采用耳穴毫针刺法,膝关节采用灸法。(1)耳针:取耳穴,根据标准定位取膝、肾、肝、神门、皮质下、交感等。针具:选用0.25 mm×15.00 mm毫针。方法:皮肤常规消毒,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固定耳廓,用中指指腹托起穴位耳背,刺手拇食中三指持针刺入。耳穴膝采用一穴两针透刺法,可取上端和下端各2个针刺点沿皮刺入,并透刺至另一端的刺点。肝、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用单手速刺法,进针2~3 min。进针后,施小幅度捻转手法,使穴位有酸、胀感。根据轻、中、重不同程度分别留针20 min、30 min、40 min,留针期间可行针3~4次,两耳交替使用。(2)灸法:温灸器灸与隔物灸并用。隔姜灸。取穴:根据《经络腧穴学》定位神阙、关元。将食盐填于脐窝,将备制好的姜片置于神阙、关元穴,置自制1.5g大艾炷(底直径2 cm;高2.5 cm)点燃施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燃,至规定壮数。灸量:轻度4壮,中度6壮,重度8壮。温灸器灸。取穴:双侧太溪及患膝阳陵泉、阴陵泉、鹤顶、犊鼻、梁丘、血海、内膝、眼。灸法:清艾条的点燃端固定于温灸器施灸,直至规定时间。灸量:轻度15 min,中度20 min,重度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20 d。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病情轻重程度和不良反应。(1)病情轻重程度: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及随访时的疼痛积分以确定疼痛程度。疼痛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正常,积分降至0为治愈;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无肿胀但偶见疼痛,无需服用止痛药物,积分低于治疗前的1/2为显效;疼痛减轻,关节功能好转,积分降至治疗前的1/2~3/4为好转;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有效=痊愈+显效+好转。(2)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治疗组观察患者有无晕针、烫伤、晕灸等情况;对照组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皮疹、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分为4级。Ⅰ级:安全,未出现不良反应;Ⅱ级:较为安全,出现不良反应,无需任何处理可继续观察;Ⅲ级:有安全1)问题,出现中等程度不良反应,但处理后可继续治疗;Ⅳ级: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檢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7.50%。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均属安全性评价Ⅰ级;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评价Ⅱ级、Ⅲ级共7例。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KOA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用非甾体类、氨基葡萄糖等进行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复发率高,远期疗效不理想,而针灸疗法呈现明显优势。临床上KOA以阳虚寒凝者居多,常表现为关节冷痛、肿胀或屈伸不利,得热则舒,遇寒加剧,且昼轻夜重。因此制定祛瘀止痛、温经散寒的治则方法,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耳针结合灸法来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耳针结合灸法治疗阳虚寒凝型KOA起效快,效果好,可有效改善关节疼痛,且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士杰,孙立虹,梁玉磊,等.耳针与灸法并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2):297-299.

[2]廖德发.我国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微创医学,2017,12(4):521-524.

猜你喜欢
耳针膝骨性关节炎灸法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短刺配合热敏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6例
膝骨性关节炎的证候分析及辨证用药研究进展
筋骨痛消丸合双醋瑞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探究关节镜清理术配合骨质增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高职高专针灸学耳针的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