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行强回声大界面发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镜像伪差及其发生机制

2020-05-03 06:11郭宝生任卫东喻晓娜肖杨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背向主动脉多普勒

郭宝生,任卫东,喻晓娜,李 颖,肖杨杰,王 欣,张 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辽宁 沈阳 110004)

超声成像中,复杂物理效应可带来多种伪差,包括混响效应、振铃效应、镜像效应、旁瓣效应、部分容积效应及折射重影效应等[1]。镜像伪差可出现在人体多个部位,甚至可见于新生儿颅脑超声[2]。对于二维超声发生镜像伪差已形成共识[3],与声束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强回声大界面发生的彩色血流镜像伪差(mirror-image artifact of color blood flow, MACBF)也见于报道[4]。本文探讨斜行强回声大界面(oblique strong echo big interface, OSEBI)发生MACBF的条件及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2月—2019年3月45例于盛京医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于降主动脉旁出现MACBF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4天~51岁,平均(22.6±13.6)岁;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以29例超声心动图正常且降主动脉旁未出现MACBF者为对照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21天~57岁,平均(24.1±15.5)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 Elite及Philip EPIQ 7C超声心动图诊断仪,对新生儿应用相控阵探头S12-4,频率4~12 MHz,其余患者应用相控阵探头S5-1,频率1~5 MHz。使患者左侧卧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仰卧、头后仰接受降主动脉检查。于胸骨上窝观察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显示降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记录降主动脉内真实彩色血流(real color blood flow, RCBF)及降主动脉旁MACBF;观察二者关系及其结构特点。

1.3 图像及统计学分析 观察MACBF图像特点,明确其发生条件;应用超声多普勒成像原理探讨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2组出现MACBF必备条件发生率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均于降主动脉内显示RCBF,呈背离探头的蓝色血流,降主动脉左侧同时显示类似蓝色血流,即MACBF。观察组RCBF与MACBF间均存在OSEBI,且OSEBI两侧RCBF与MACBF呈镜像关系,MACBF信号强度较RCBF略弱或相同。降主动脉左侧强回声大界面为左肺与胸膜界面,呈斜行走行,即OSEBI(图1)。发生MACBF处可检出动脉频谱,与降主动脉内相对应位置(两处取样容积分别位于OSEBI两侧对称位置)检出的真实动脉频谱形态一致(图2)。对照组降主动脉左侧均未显示MACBF(图3),2例(2/29,6.90%)降主动脉左侧存在OSEBI。观察组45例均存在OSEBI(45/45,100%),OSEBI检出率高于对照组(χ2=65.965,P<0.01)。观察组OSEBI回声强度高于对照组。

>图1 患儿男,3岁,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示降主动脉旁强回声大界面为OSEBI(A,箭)和降主动脉旁MACBF(B,箭) 图2 患者女,23岁,降主动脉左侧MACBF处检出的动脉频谱(A)与降主动脉对应位置检出的真实动脉频谱(B)相同 图3 患儿女,5岁,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示降主动脉旁OSEBI回声偏弱(A,箭),降主动脉旁未见MACBF(B)

图4 RBC背向散射探头发射的超声波传播到RBC(实线圆圈)发生散射,散射向多个方向传播,仅朝向探头的散射信号能被探头接收,即背向散射 A.发射超声波传播到RBC; B.RBC背向散射被探头接收成像形成RCBF 图5 OSEBI反射RBC散射信号发生MACBF 入射声波传到RBC(实线圆圈)使其发生散射,传到OSEBI发生反射(A),朝向探头方向的反射信号被探头接收产生MACBF(虚线圆圈)(B) 图6 OSEBI反射超声波再经RBC散射产生MACBF 入射波传到OSEBI发生反射,反射波传到RBC(实线圆圈,A)发生散射,其中背向散射被探头接收成像为MACBF(虚线圆圈,B) 图7 OSEBI反射超声波再反射RBC散射信号产生MACBF 入射波传到OSEBI发生反射,反射波传播到RBC(实线圆圈,A)则发生散射,部分散射信号沿原路返回传到OSEBI,通过反射朝向探头方向传播,被探头接收产生MACBF(虚线圆圈,B)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彩色血流可发生镜像伪差,前提是其旁存在强回声大界面;如该界面回声强度偏弱,则不发生MACBF。本组MACBF见于降主动脉左侧,提示降主动脉左侧存在OSEBI是发生MACBF的必备条件。

运动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的基础。血液中RBC直径(约4 μm)小于超声波波长,为小界面,发生超声信号散射,散射的超声能量可向所有方向放射,只有少量能被探头接收,称背向散射信号[5],成像为RCBF(图4)。形成MACBF的过程存在2种基本路径,一是超声波首先传播到RBC发生散射,再经OSEBI反射;二是超声波首先传播到OSEBI发生反射,再通过与RBC的相互作用形成MACBF。

第一种路径,RBC旁存在OSEBI时,RBC散射信号传到OSEBI发生反射,其中朝向探头方向的反射信号可被探头接收成像, 形成MACBF,较形成RCBF的散射信号到达探头延迟,这是由于RBC散射信号传到OSEBI需要时间,即MACBF成像时间晚于RCBF,而MACBF成像于OSEBI的另一侧,与RCBF呈镜像关系(图5)。RBC散射信号垂直传到OSEBI形成的反射波沿原路返回RBC,在RBC上再次发生散射,也存在背向散射;由于发生2次散射,最终产生的背向散射信号非常弱,对形成MACBF可予忽略。

第二种路径,探头发射的超声波传到OSEBI时发生反射,反射波传到OSEBI旁RBC时发生散射,参与MACBF形成存在两种情形。其一是朝向探头方向(背向散射)的散射信号被接收成像,形成MACBF,通过OSEBI反射再传到RBC的超声波较由探头直接传播到RBC的距离长,较RCBF延迟形成MACBF,可位于OSEBI的另一侧(图6)。另一种是散射信号沿原路重新返回OSEBI,再通过反射沿入射方向返回探头, 成像为MACBF,形成的MACBF同样存在时间延迟,这是由于超声波传导经由OSEBI到RBC、再由RBC返回OSEBI的往返过程(图7)。

MACBF成像同样遵循多普勒效应原理。多普勒效应为声源与声接收器之间出现相对运动,超声波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之间出现差别[6]。彩色血流成像的2个必备条件为RBC散射和发生多普勒频移(fd),即探头接收的超声波频率(f1)与发射频率(f0)不同。超声波传播中遇RBC发生散射,RBC与探头间存在相对运动则发生多普勒效应而产生多普勒频移,成像为RCBF。

第一种路径中,探头发射超声波传播到RBC发生散射,RBC与探头间存在相对运动,发生多普勒效应,产生多普勒频移,此时RBC既为声接收体又为声源(频率f1),以散射形式(频率仍为f1)传播到OSEBI,后者反射的是散射体RBC发出的超声波(频率基本上仍为f1),与探头发射的超声波频率(f0)不同,存在多普勒频移(fd),被探头接收成像为MACBF。因此,MACBF成像既有多普勒频移(fd),又有源于RBC的散射信号,遵循多普勒效应原理成像。本研究发现正常降主动脉内血流基本为层流,RBC主要沿血管走行方向运动,侧方运动可忽略不计,在OSEBI上的反射及被探头接收的超声波频率基本仍是f1。第二种路径中,探头发射超声波(f0)传到OSEBI发生反射,反射波(频率仍为f0)传到RBC,该声源与探头存在相对运动,产生多普勒频移(fd),RBC以散射(频率f1)形式传播超声波,以背向散射形式被探头接收,成像为MACBF,或散射信号沿原路返回OSEBI,再通过反射被探头接收形而成MACBF。

本组OSEBI与产生MACBF有关,该界面两侧声阻抗差较大,使RBC散射信号在其上发生较强反射,能被探头接收成像而形成MACBF。RBC与OSEBI的距离越近,超声波传播距离越短,声衰减越小,MACBF越强;反之则MACBF信号就越弱,甚至不能形成MACBF。小儿胸廓小,超声波传播距离短,衰减小,更易发生MACBF。另外,MACBF信号强度还与彩色血流增益有关,随增益加大而增强。

超声在OSEBI存在时可发生MACBF;血流与大界面的距离及彩色血流增益均会影响MACBF形成及伪差信号强度。

猜你喜欢
背向主动脉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献给有机稻种植者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浅析如何提高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效果
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