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分析

2020-05-03 13:43周艳婷
考试周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小学教育核心素养

摘要:学生社团的进行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丰富自己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通过知识面的拓宽不断地寻找到锻炼的机会。尤其是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大多数还是在校园生活中,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地将学生自身的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不断的注重所有学生自身的兴趣开发。

关键词:社团活动;核心素养;小学教育

学生在进行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不单单要在学校学到一定的知识,更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去培养自身的综合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接受的过程中,同样培养自身的素质和其他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一些有趣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放松自己的知识学习压力,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拓宽视野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收获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活动组织能力有限,所以学校要积极让教师带领他们进行有效的组织,确保活动本身所要具有的教育意义,更加完整的开展社团活动的实践,以社团活动为出发点,不斷的培养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让兴趣带动他们自身的学习欲望,不断的促进自己能力的提高,使核心素养的培育进程更上一个台阶。但同样也要尊重他们年龄小、活动能力有限的条件,不断的使活动更加的符合他们自身,让他们能够以群体的形式更加提高自身的社会性实践体验,通过社团活动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加的适应自身内在的需要,使生命的成长更加充满快乐和有趣。

一、 社团活动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在自身成长和接受外界知识熏陶的关键时期,他们由于自身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均不成熟,好奇心的引导促使了他们对更加新鲜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吸引他们大胆的去尝试。小学就是小学,是学生第一次接受义务教育。随着社会教育的逐渐发展,繁重的学习任务也同样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压力渐渐的增强。如果学校单纯的以成绩的提高去进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不能够进行好奇心的弥补,那么对于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同样也失去了培育的机会。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开展一些有趣的社团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课余时间,在保证知识接受的前提下,更好地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使课余时间更加的充满意义。不断的减少学生玩手机、聊天等无意义的事情进行,让他们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同时又形成了更好的素质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综合提高学生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 社团活动的基点

社团活动的基点首先从年级出发,因为小学不同于初中,它具有六个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但是作为社团活动的基点,如果单纯的进行一至六年级的分开举行,往往会造成管理的不顺畅。小学教师可以从相近的年龄进行划分,在设计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同时要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下积极发挥主动性,让他们去选择与年龄适当相关的活动,同时让活动内容更加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要求。通过能力的充分弥补,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收获到不同的社团教育引导,让学生通过社团发挥自己的特长去调动自己课堂知识的学习热情,使社团活动的开展更加充满意义。同时学校要积极地举办相关的比赛,让相应的社团能够进行更大基础上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己的平台。不断地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进行自我综合能力的提高,让零基础的学生也能够得到更有效地接受,让本有基础的学生得到更专业的提高,充分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受到科学的引导教育。同时通过年级的规划,也同样保证了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创新社团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任何一种活动的顺利进行都需要一定的组织能力,完善的组织对于社团活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进行社团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鄙弃传统社团活动的落后思想和形式,在积极创新的基础上,更要进行让学生喜欢的组织形式,使社团活动的举办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小学生他们虽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是更多的是自身对于新鲜事物的关注度,从而进行一定的任务完成的。如果单纯的进行社团活动,而不注重学生本身的能力需求,即便有教师再好的组织策划,也不能使更加新颖的社团活动设计运用在学生自身的发展身上。所以,除了创新社团活动的内容形式,还要积极调动起学生自身的主动积极性,以此来共同促进社团活动的顺利展开。通过社团活动提高他们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中共同提高自身的任务完成效率,以此来促进自身对于社团活动的能力看待。

(二)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与结果并重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延伸,使学生自身受到社会的影响逐渐增大。虽然他们是小学生,但是对于社会的了解远远大于之前自身的接受能力。为了更好的使社会引导影响形成更加良好的氛围,学校要积极通过社团化的竞争,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也促进自己社会化能力的逐渐提高。不断的使自身的能力能够更好的得到展示,也更有效地吸取到其他学生的优秀长处,进行自身的能力提高。让学生在竞争意识的引导下,更加认同自身发展的一定规律,愿意沉下心来去进行更加深刻的活动认识和自我能力的提高,而非只是在表面进行兴趣的模糊不定的选择。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看重过程,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过程,而非一味的注重结果。因为活动的进行对于学生的影响而言,重在过程的影响,许多有效的意义学生是看不见的,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的是比赛的成绩,忽视了培养阶段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多少,忽视了自身更长远的意义影响。尽管有更加合理的引导性管理机制,但是学生自身心灵的评价往往对社团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要。如果学生产生了畏惧失败的心理,即便他们敢于去竞争,但是对于自身的承受能力还是不能达到一定的锻炼。

(三)立足发展规划,提升核心素养

相关社团的指导教师也要积极不断的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行一定的选择,在选择空间的广泛涉及下更好地形成自己发展的欲望。同时,社团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展规划,让他们随着自身成长的计划不断地朝着一个目标去进行努力,以此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同时在举办其他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也要进行有计划的活动指导,要积极总结学生自身通过活动所获得的能力以及所存在的缺点。积极吸取经验弥补不足,让学生在发展自己特长,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更加愿意在完善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为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更好地进行能力的互帮互助,同样也为学生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社交圈,让他们在团员的共同帮助和交融下去一起解决问题,一起挑战难度,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心灵成熟。

(四)增强自我认知,激活认知规律

活动的进行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学生自身才能知道,他们缺少哪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哪方面进行更多的努力。所以,不同的社团活动要在学生自身的需求下进行一定的活动举办,社团指导教师可以积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每一个人想要参加哪些项目,喜欢哪些项目,由此进行一些综合和整理,让学生的心中所想的活动能够得到安排。这样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形成自身对于活动的积极参与性,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不断地进行互动,顺利地展开社团活动。同时要积极的进行阶段性的调整,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强自己兴趣的满足,同时也要做到能力的提高。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于外界和自我的认知都是从表面上开始的。对于活动也同样如此,但是我们要在社团活动中积极给学生营造一种更好的认知规律,更好的活动氛围,让他们能够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促进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

(五)重视对学生个人潜能的挖掘

学生有自身所存在的兴趣,出发点自然也存在与他人不同的潜能发挥。如果他们的潜能能够在小学时期便有效地挖掘出来,对于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小学而言,学生的潜能是挖掘的关键时期,而积极的社团活动便是挖掘学生个人潜能的优秀出发点,因为学生如果对于学习有潜能,那在课堂内便可以更好的进行。但是潜能的方向是无穷无尽的,积极通过社团活动可以弥补更多课内完成不了的潜能挖掘,让学生更愿意去在社团活动中通过动手能力的实践,不断地发现自身本没有的性格特点和能力。通过自身的学习,不断的认识到兴趣带给自己的快乐,让自己能够在大胆展示的环境中更好地表现自己的综合能力,逐渐地使能力的培养更上一个台阶。

(六)完善对社团活动的评价環节影响

社团活动的有效进行不仅需要计划和学生自身的兴趣引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在社团活动改进的评价环节中。因为社团活动的效果不仅是从活动举办的成果来看待的,积极引导学生去进行一定社团活动的评价,不仅可以使社团活动更加多样化的进行改进。同时通过学生乃至社团之间小组内的客观性评价,可以使课堂社团活动的整体规划变得更加完善,让社团的发展更加及时的弥补那些不足,充分的满足学生本不能满足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更好的为后续的活动展开达到了指导性的改正意义,不断地使社团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转过程。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团活动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是要让他们在面对错误、挫折时能够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积极通过自身能力的调节不断地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养成,使社团活动的进行更科学地影响自身的成长,使自身在社团活动中接受的一切教育更具核心素养成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魏春玲,刘卫明.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分析[J].江苏教育,2017(82):17-18.

[2]丰静.小学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7.

[3]李薇.基于社团活动平台重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教学与管理,2017(13):39-41.

作者简介:周艳婷,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本文系2019年度白银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五彩社团”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BY[2019]G453号。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小学教育核心素养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