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作理念

2020-05-03 13:45吴淑玲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泥土技巧内心

吴淑玲

我喜欢用摄影去呈现自己陶作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光影从早晨到黄昏,炙热的光逐渐柔和的细微转化,是随着时间和季节在改变,这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从每一件作品拍摄的过程,我能更仔细地去审视每一个角度,发现它的缺点,这对我下一次的创作有一定的帮助。

我很少谈及自己做陶、烧陶的辛苦!因为在辛苦里头也感受到幸福。

沈浸在创作中内心是平静的,对美的感受也逐渐灵敏。

不管“陶”是工艺还是艺术,我从不强调技巧,我想用最直接的心去感受。烧陶也是,我不谈什么能量或改变水质这件事,而是用纯粹喜欢柴烧“质朴”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

我的柴烧作品几乎不上釉,表现“土”的质地相对就很重要。配土跟配釉一样,在陶艺界都很保密,少有范本,必须自己不断地调整和试验,甚至到山里去寻找挖掘适合的土质,针对土的特性和耐火温度做测试,当然也常面临失败,有时一整窑也挑不出几件好东西。

我配土很严谨,相对做陶就很随性,很多的灵感来自大自然的感受,有些是对生命的感悟和内在的美学基础。生活陶是我创作的主轴,期待在欣赏与使用的同时都可以给生命带来温度。

我的作品喜欢在柔性里带一点阳刚的线条,在细致中又带点粗矿的质感,它不算传统但又带一点人文的雅气。我感觉自己的身体里住着一个东方的老灵魂,之前我说不强调“技巧”,是因为技巧是一個创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夫,如何让作品感觉不到匠气,需要的就是“感受”的能力。

做陶、烧陶,有辛苦也有快乐,没有很有兴趣和毅力的人很难熬得住,之于我,它不单纯是烧出好作品,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里头去领悟生命的无常与脆度。

我想不出自己不做陶还能做什么?这一辈子都离不开泥土……

从出生落了地,脚下踩的,土里长的,身体埋的,手里捏的……柔软的泥土触碰着指腹,就像按摩一样有一种抚慰的魔力,沉浸在泥土的世界,远离世事的纷扰,有一份单纯的快乐。

2019年我在台北敦煌艺术中心举办个展,发表了“种籽”主题系列,我感觉人生就跟种籽一样,必须历经一番风雨才会成长拙壮,人生才得以圆融无碍。

种籽

带给我无穷的魅力

在于它生生不息

种籽

就像人生

可能流到平缓的沙洲

也可能飘荡到险峻的山谷

成长的过程

有平顺有崎岖

但这都是人生

我们应该学习小小的种籽

看起来是渺小

但内心强大

经过水流

飘过山沟

也要不屈不挠

紧抓着地

永不放弃

猜你喜欢
泥土技巧内心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泥土
指正要有技巧
泥土中的功臣
提问的技巧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
呼吸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