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国家支持政策研究

2020-05-03 13:57史文生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策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

摘 要 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师模式,得到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给出重要的政策信号: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评选认定了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育部等4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概念和建设的具体举措。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职业院校“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双师型”教师队伍;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03-0012-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要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按照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开展工作。从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角度出发,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既是对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提出的政策要求,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中给予“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政策支持。

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重要政策支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在这个具体目标中,给出了“双师型”教师概念的规定性解释。这是国家文件中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首次正式界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下一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即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对“双能力”要求比较高,不然不能建设了20多年,还要多措并举打造以后,只提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的建设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政策的制定,开始面对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只要求“双师型”教师占到专业课教师的总数超过一半,而没有硬性要求更大比例的专业课教师乃至所有專业教师都达到这个要求。

(一)“职教20条”对“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政策支持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职教20条”第12条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拟采取改革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准入政策、从培养入手、继续加强培训、团队建设、特殊招聘等多种方式,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现实问题。其中的一个举措是“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2]。这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中给予“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政策支持。

首先,国家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政策,在目标制定上指出,在一段时间内,即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要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但并不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达到这一要求,对专业课教师中将近一半的教师没有提出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这也说明,国家政策中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能够考虑教师作为自然人的人本性,能够面对人在能力上的差异性。

其次,我们认为,专业课教师中将近一半的“非双师型”教师,可以“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尽管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目标是为了实施模块化教学,但是如何建设团队、怎样进行实施、实施途径等问题,都是在要求通过组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方式,解决专业教师的个体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再次,政策对怎样进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相关探索提出了七点要求。一是“高水平”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组建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教学能力应是高水平的。或可理解为,这个高水平的要求,是对教学团队的群体要求,要高于对“双师型”教师的个体要求,应该能够更好地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中将近一半的“非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是因人而异的,尽管他们没有同时具备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但是他们的教学能力表现是各有所长的,应该要求这些教师在教学能力的某一方面是高水平的。二是“结构化”的要求。将近一半的“非双师型”教师,个人没有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但在组建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通过结构性的安排与搭配,在教学团队中要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能力等两种教学能力的教师,两种能力的教师应有科学、合理的结构。三是“创新”的要求。这个教学团队,应在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的实现、教学实施路径等方面,比之前建设的教师团队有一定创新。四是“团队”的要求。这个教学团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群体,不是简单的规模化群体集合,而是针对专业教学现实需要而组建的教学团队。五是“分工”的要求。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根据教师个人具有的不同教学能力,进行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实践技能教师的分工[3]。六是“协作”的要求。专业教师分工之后,按照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实践技能教师各自的专业特长和优势,进行教学协作、合作教学。七是“模块化教学”的要求。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推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式、任务式、情景式的模块化教学,要求在教师的协作教学中,进行这种模块式教学,这也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实施目标。

(二)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是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举措之一

“职教20条”第三部分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由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或学徒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双元制”办学模式在职业学校专业课堂教学上的表现是,由代表企业技能水平的专业技能教师,和代表学校理论教学的专业理论教师,共同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把“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移植为“双元制”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由此,我们提出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模式,这是完全吻合“职教20条”中提出的“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政策而进行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是指由一名或若干名专业理论教师作为“一元”,一名或若干名实践技能教师作为“另一元”,由两方面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师共同体组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进行专业课教学,共同完成一名“双师型”教师需要完成的专业教学任务。其中,“双元”是具有相关性的两个方面,“结构”是组成小组两部分教师之间的搭配和安排。“小组”是团队、是团体、是集体、是群体、是共同体、是合作体等各种集合概念,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多人,以“小组”命名,有利于与以往专业教师群体概念的区别,也能够更好地表达作为“小组”应当具有更好的共同行动力[4]。

关于“双元结构教师小组”与“双师型”教师的关系。“职教20条”提出,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但是,专业教学能力的要求应当是面向全体专业教师,不能只对其中一半教师提出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是“双师型”教师的一种补充,将近一半的“非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通过构建“结构化”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师模式,实现“双师型”教师教学要求的“高水平”。

(三)“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新政策提出的“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要求,要在具体专业教学实践中予以落实。

在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首先,应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包括已有的高水平专业理论教师,更要提升专业教师中将近一半“非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使其在理论教学能力或者实践教学能力中的某一方面,达到“高水平”,成为高水平的理论教师,或者是高水平的实践技能教师。这项工作应该是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把其中一部分专业教师培养培训成为在实践技能教学方面真正具有“高水平”,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实现教学团队的“结构化”。以具有高水平理论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为“一元”,以具有高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为“另一元”,通过结构化构建,组成 “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结构化”是“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核心要素,要求这个小组不是一般意义的教师组合,而是要求这个小组中具有不同专业教学能力的两种类型专业教师,应具有结构性特征,即科学的结构、合理的搭配与组合。团队组成人员结构的改变,将会改变团队的功能。这种结构性的团队以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双师型”教师的教学任务为目的,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5]。

再次,教师的分工与合作教学。在对专业教师进行分工的基础上,“双元结构教师小组”以专业理论教师为“一元”,以专业实践教师为“另一元”。“双元”教师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协作教学,实施“合作教学法”,共同完成“双师型”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其中的合作教学,是实践探索中的另一个难点。

最后,“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合作教学,应进行模块化教学。这是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式、情景式、任务式等“行动导向”模块化教学方式。

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是“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支持政策的具体落实

在“职教20条”的具体指标中,对有关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两个具体指标:一是“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二是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这两项具体指标,也是到2022年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教育部印发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师函[2019]4号),提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6]。

(一)《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是我国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一,这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政策,要把国务院有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落实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第二,这是教育部出台的有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中,第一个对教学团队建设作出规定的重要政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政策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具体的专业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实践中,所有的政策举措都是面向专业教师个人的。“职教20条”有关师资队伍政策的提出,《全国职業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具体落实,标志着今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政策指向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继续加强专业教师个人的培养培训,打造教师个体“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开始着手教师群体建设,并作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三,表明了教育部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高度重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是“职教20条”颁布后,有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第一个落地举措,而且得到了快速推行实施,这充分体现出国家的重视,是十分重要的指导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举措。

(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是对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师模式政策支持的落实

在对“职教20条”政策中的相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7项要求,即“高水平”“结构化”“创新”“团队”“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的落实中,由于“团队”是建设的主体,“模块化教学”是教学实施方式,“创新”体现在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因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重点落实了其中的4个核心要素,即“高水平”“结构化”“分工”“协作”。

第一是“高水平”的落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要求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通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7]。

第二是“结构化”的落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在立项条件中,提出“团队结构科学合理”,有“专业”“年龄”“课程范围”“能力”“职称”“行业企业人员”等多方面的结构要求。这里的具体落实,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求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二是对教师范围结构的要求,不仅限于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还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等。三是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人数有要求,即骨干成员一般15至20人且相对稳定。四是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一半。五是团队成员职称的要求。中职、高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30%、40%以上。六是企业实践经历要求。骨干成员由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8]。

第三是“协作”的落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在建设任务中,提出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协作。一是校企协作。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要求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二是校校协作。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按照专业领域,由若干所立项院校建立协作共同体,完善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教学的协作。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9]。

第四是“分工”的落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要求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10]。

(三)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落实

在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我们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难度很大出发,从教师的人本性角度来分析问题,对专业教师进行一次岗位分工。通过岗位分工后,专业教师就分为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技能”教师。在分工的基础上,让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技能教师开展合作,即“协作”,构建“结构化”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发挥具有不同教学能力教师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实施合作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

“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与《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相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立项条件、建设任务中的要求,都是基本一致的,基本上是落实了其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而且,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功能,具有良好实践绩效[11]。

在对“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相关概念、内涵、目标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有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落实,或者说,“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组成单位。至于二者在功能和作用上的差异,“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是基于教学视角的课程教学实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整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教学活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三、《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是对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进一步政策支持

作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4部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即“职教师资12条”。

“职教师资12条”中提出了一个关于职业教育教师的专有概念,即“‘双师型教学团队”。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外延得到很大范围的扩展,表明一个我们长期以来的提问,“双师型”教师必须是一个人吗?从此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即“双师型”教师可以是一位教师,也可以是一个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的群体概念,从“职教20条”提出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落实,再到“职教师资12条”对“‘双师型教学团队”概念的明确,将会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职教师资12条”对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进一步政策支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职教师资12条”在总体要求与目标中提出,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隊建设相结合。我们认为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是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实践探索。这一政策,表明在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上支持“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师模式与“双师型”教师的共生共长,共同提高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承担优化专兼职师资队伍结构,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任务。

第二,“职教师资12条”在具体目标中提出,建成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这是“职教20条”中政策的再落实,是对已经开展并将继续开展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继续政策支持,也是对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继续政策支持。

第三,在“职教师资12条”第六部分,对创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一是教学团队的建设面向,是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二是建设进度要求,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三是建设目标要求,全面提升教师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四是提升途径,是优化结构,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组织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教师分批次、成建制赴德国等国家研修访学。五是建设目标,经过3~5年的连续培养,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六是对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要求,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实施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12]。

这里提出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概念,其简称就是“‘双师型教学团队”概念[13],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对“职教20条”中提出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进一步的建设要求,即要求作为教师群体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当具有“双师型”教师一样的要求,要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两种能力。显然,这是对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继续政策支持。

四、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

“职教20条”提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这些做法,普及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點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中提出,“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均明确,“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国家制定的有关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政策,也是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模式的国家政策支持。

教育部在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几个文件中,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现目标之一是,“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教师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这种“双导师制”“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模式是“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主要组建模式之一,是一种“校企联合型”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即以职业院校的专业理论教师为“一元”,以合作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实践教师为“另一元”,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实施合作教学,实现“双师型”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参 考 文 献

[1][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6][7][8][9][10]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Z].教师函[2019]4号,2019-05-13.

[12][13]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教师[2019]6号,2019-08-30.

[15]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成[2014]9号,2014-08-25.

[3]张琳.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分工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4][11]史文生.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师培养模式[J].教育研究,2017(12):147-149.

[5]史文生.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师合作教学与培养“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65-71.

Research on National Support Policy of Building“Dual Structure Teacher Group”

Shi Wensheng

Abstract  To construct the“dual structure teacher group”teacher model has been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ies. First,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e.“Vocational Education 20 Articles”) puts forward that multipl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imultaneously to build a“double qualification”teaching team, which gives important policy signals: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igh-level and structured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of teachers for modular teaching. Seco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inted and distributed the“Na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Plan”selected and recognized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Third,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n Deepening Reform of Construction of“Double-qualification”Teacher Tea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New Era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other three departments jointl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double-qualification”teacher team and its specific construction measures. These above policies provide important policy support fo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dual structure teacher group”of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dual structure teacher group; “double-qualification” teacher team; policy support

Author  Shi Wensheng, deputy director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Division of Hen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Zhengzhou 450018)

猜你喜欢
政策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煤炭污染治理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