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寻找

2020-05-03 13:59马国新
新班主任 2020年3期
关键词:努力学习教育者本质

马国新

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校长,湖北省校长协会初中分会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生导师,国内“帮教育”的倡导者。

意义的寻找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教育中,我们的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需要从现象到本质,再从本质到意义。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从现象到本质,是一种科学观,也是一种哲学的眼光和思维。

现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事物的本质隐藏在现象背后,难以直观发现,除了需要我们的感觉,更需要我们的思维。

与教育有关的现象很多,比如,家长每天送孩子上学。这仅是一种教育现象。

倘若我们问孩子,母亲为什么每天会送你上学?如果孩子仅仅认为:因为母亲有车、会开车,或上学的路有些远。那么,孩子的思维仅在现象里打转。

如果我们不能引导孩子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层次思考,天长日久,孩子可能会习以为常,继而麻木不仁,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如意时甚至会生出情绪和埋怨来。

我们认为,母亲送孩子上学,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母爱。

母爱是上述现象的本质,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可以感觉到。孩子们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发现爱在其中,才会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感觉到母亲的伟大。于是,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母亲的朝夕相伴会一次又一次感染和打动他们。孩子们会觉得,要努力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会辜负母亲。

孩子努力学习也是一种现象。正是有了孩子的努力,母亲才会觉得每天送孩子上学是值得的、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也只有孩子每一天的努力,才能赋予母亲每天的行动以意义。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没有意义的寻找,教育就不会触动心灵,也不会打动人和改变人。

在校园,帮助孩子寻找某一现象或者事物的本质和意义,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教育者的智慧。

孩子天生对事物是敏感的,倘若他们建立了这样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很多现象都会触动他们的神经和心灵。

看,每年三月,当满城的樱花开过,校园中的紫荆花又开了,于是,中考渐近。在这些现象的背后,九年级的学生明显感到时光给成长带来的压力。在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的光阴故事中,他们觉得,只有努力才能面向未来,只有行动才能赋予生命意义。

知识与本质相联,生命与意义为伴,而教育是关于知识的,更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为了探索知识的本质,为生命寻找意义。倘若教育者讲不出道理、找不到意義,教育便难以发生。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无论是班主任每天清晨在教室门前的等候,还是学科教师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以及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深度投入,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与责任。因为爱的召唤和责任的力量,学生才有了成长的动力和行动。于是,成长悄然而至。

没有成长,校园中的一切均无意义。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猜你喜欢
努力学习教育者本质
品读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很有把握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天外来客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