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探究

2020-05-03 13:56皮武良
科教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等教育新时代

皮武良

摘 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为了适应这一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这一战略举措。随着供给侧改革向教育领域的逐步推进,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入手,探索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 高等教育 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2.002

On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PI Wul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0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China's economy presents a new development tren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trategic measure of supply side reform is put forwar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pply side reform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t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ply side reform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path of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blems.

Keywords new era; higher education; supply side reform

在當前新时代的背景下,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这一创新举措,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及改善投资环境。我国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也会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随着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提出,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1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推动因素

(1)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规模化—分类化—重点化—特色化—协同化一步步发展演进。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一系列矛盾,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高等教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间存在矛盾等。在此背景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逐渐转移到“内涵式发展”,即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优化结构、力求创新、稳定规模、强化特色。这也成为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内部动力。

(2)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认识对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也进一步指导着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与思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教育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以人民为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等,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朝着更加公平、均衡的方向发展。

(3)知识创新的外力驱动。经济全球化带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知识创新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也推动了我国高校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自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高校纷纷采取教育创新计划。教育创新计划围绕教育竞争力的提升展开,以期达到高等教育的产品或服务与市场需求相一致。这也为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2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方面来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面临来自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传统高等教育改革以需求侧为导向,从而出现一系列遗留问题。另一方面是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方面。

2.1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产品供给不足

传统高等教育改革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已位列世界首位,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开始为人们所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对知识与人才的渴求也比以往更加强烈。在我国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支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承载着广大人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进入新时代,教育需求已经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人们强烈渴望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但当下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产品却供给不足,二者形成了矛盾。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产品主要是指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的综合素质较高并且在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知识与较强能力的创新性人才。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但放眼世界,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高质量的教育产品供给不足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就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高质量的教育产品供给不足,主要是因为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机制等方面的滞后。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视高等教育内涵建设。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涉及教育的各个环节,是高等教育的软实力,同时还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当前高等教育产能过剩,而高质量的教育产品却供给不足。过多的劣质产品供给会挤占优质产品的市场,从而会在高等教育供给出现“滞销”现象,市场需求日渐萎缩,打破了高等教育供需关系的平衡,使劳动力就业市场信号弱化。二是过度强调高等教育的外延建设。高校忽视内涵建设却盲目注重外延建设,想通过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学生数量,获得国家更多的资源支持。然而高等教育作为第三产业,同样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如果不顾市场的需求與学校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外延建设,则失去了高等教育本该具备的核心价值。

2.2 高等教育结构性问题突出

“供给侧改革”的全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既包含“供给”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包含“结构”方面的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结构性问题十分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才培养与需求结构错位。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中的矛盾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大批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无法就业,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另一方面,企业却为招聘而“伤神”,即使给出十分优越的条件,却也招聘不到与岗位相匹配的优秀人才。这一现象源于人才培养与需求结构的错位,高校办学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一问题主要源于:①高校缺乏办学特色,定位不清晰。有些高校一味模仿重点院校,缺乏对自身办学特色的认识,办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单一,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②专业设置不合理。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从而导致部分专业产能过剩,而有些专业的人才却供不应求。另外,受学科建设水平的限制,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市场的人才能力的需求。

第二,高校治理结构不合理。高校治理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校治理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二者都直接影响教育治理的效果。就高校的内部治理而言,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权力过剩,学术权力式微,学生的参与权力较弱。就外部治理而言,政府在高校治理中管控过宽,削弱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影响了高校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内外治理权力结构的失衡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当前,许多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主要表现为:①教师结构单一。在当前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协同提升;②教师个人的素质结构不平衡。理论素质较强,而动手实践的能力较为薄弱,缺乏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③“高、精、尖”型的专业教师匮乏,无法引领教师团队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素质的教师人才不足,师资队伍建设实效性较低。

3 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1)结合我国本土情况,以改革推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但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从而陷入很多改革误区,未能取得较大成效。因此,在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要结合我国本土高校的实际情况,吸收与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从理论建设入手,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内涵式方向发展。同时,还应深入考察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是否能够真正提升教育质量,避免因盲目照搬国外改革措施而收效甚微,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情况。

(2)关注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如前所述,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优化高校的结构与类型,培养更多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与产业结构调整协同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领域也可以加以运用,分析与预测不同产业的人才供求情况,从而为高校结构与类型的调整提供可靠支撑。另外,在学科设置方面,要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精准定位,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我国的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竞争力。

(3)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原因,其中既涉及东、西部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涉及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的教育资源差异。因此,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应该更加偏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不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于非重点院校,也应合理增加财政支持与投入,进一步增强非重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非重点高校的改革与转型,为社会输送合格、优质的人才,进一步适应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基金项目: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高校教师福利设计与职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Y056)

参考文献

[1] 高雪春,王娇.新时代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透视[J].铜仁学院学报,2018.20(11):47-53.

[2] 史文秀.结构·格局·精神——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建构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01):124-128.

[3] 蒋智华.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历史动因、基本逻辑和实现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23):24-26.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高等教育新时代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