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临战动员的强威力和新活力

2020-05-06 06:42
政工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指挥员动员我军

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者,鼓也。习主席反复强调:“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我军历版战时政治工作纲要也均把作战动员列为战时政治工作第一项内容。战争年代,往往几分钟的战前动员就让战士们热血沸腾、气势如虹,强如美军也败在我军盛“气”之下。进入新时代、应对新挑战,我军各级指挥员特别是政治干部,绝不能丢掉临战动员这一看家本领和传统优势,切实为胜战打赢提供旺盛战斗精神和强大心理支撑。

然而,从近年来部队演训实践情况看,虽说临战动员始终在固化坚持,但固有优势已趋于弱化,政治干部“不擅”甚至“不会”做临战动员的问题日益凸显,致使临战动员有沦为“鸡肋”之忧、成为“软肋”之险。战斗味不浓。有的临战动员说是临战,实则离战,没有战场代入感,不少指挥员平时嘴上喊实战化,演训临战动员却通篇都是遵守规则少扣分、严守纪律少挨批,只字不提生死存亡、不讲防间反特、不谈杀敌立功,没有紧张感、硝烟味,嗅不到一丝战场气息。针对性不够。有的动员讲话千篇一律、生搬硬套,不贴单位实际、不符任务特点,一些指挥员讲起世界局势头头是道,谈及战场走势支支吾吾,分析思想形势若明若暗,结果动员听似“高大上”、实则“空虚偏”,官兵不知所云、无所适从。激情度不足。有的动员有“员”没“动”,调动不了人、触动不了心,比如少数指挥员满足于自我欣赏,热衷于搞靓词、玩对仗、瞎咋呼,台上激情飞扬,台下反感倒胃。还有个别指挥员形象不佳、口齿不清、声调不高,战士纵有满腔热情也消耗殆尽。理性化不高。有的动员“剑走偏锋”,只要感性,不要理性,比如有的制定战斗口号明显不切实际,部队根本做不到,造成官兵不想听、不相信、不愿做,同时也可能使部队滋生盲目自大、麻痹轻敌思想,一旦行动受挫极易产生心理塌方。时代感不强。有的临战动员一味墨守老模式,要么就是台上喊口号、台下表决心、台前挑应战抡“三板斧”,要么就是成立敢死队、冲锋拼刺刀唱“老调门”,而不注重运用新媒介使用新手段,摸不准新时代脉搏,打不准官兵新思想鼓点。应变力不好。有的搞动员满足于“一稿管多案”,死板教条、一成不变,一旦设置导调科目或出现突发情况,基本上处于“串线”甚至“短路”状态,不会灵活变通、不会随机应变,甚至慌乱无措、语无伦次,动员烦琐低效不说,还可能延误战机、造成被动。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考评难量化等外因,更在于指挥员自身思想认识与技能锤炼等内因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关键在自己、在自知、在自悟。下面重点就锤炼动员技能、掌握动员技巧,结合实践思考谈几点认识。

一、情感上走“心”。动员先动心,触动不了官兵的心,动员将如“空中楼阁”,看得见却进不去。欲动心者,必先知心。战场态势紧急、情势多变,官兵思想、心理也必然波动跳跃。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动员必须深入调研、充分预想,紧紧抓住官兵的活思想,主动迎合官兵所思所想,用兵言兵语联通兵情兵心。说到官兵心坎上,走进战士心眼里,产生共情的将士必然更易接受动员内容并付之行动响应。

二、内容上落“实”。动员要想取得实效,就得在“实”字上做文章、见真章。战争最现实的问题是生死,动员必须直面生死关解答生死观。临战动员必须说实话、报实况、讲实理,让官兵明白作战意义、个体作用、生死价值,引导官兵正视鲜血、英勇战斗。邓小平在碾庄战役前动员直截了当:“人人都要有烧铺草的决心!……只要消灭了南线的敌军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全国的胜利,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头脑越清醒,行动越坚定。准确把握战场态势走向与部队作战意义的官兵,必然战意更浓、斗志更盛。

三、语言上有“力”。动员表面是调动人员,实质在调动力量,而语言就是催化剂,就是力量源。大道至简,朴实语言最有力量。历数我军辉煌战史中战斗动员,都没有华丽辞藻,却都极富力量。塔山阻击战中,某连长战壕内动员道:“塔山没有塔,塔山也没有山……我们四纵就是塔,我们四纵就是山,有我们四纵在,敌人他打不过塔山。”战士们听后无不壮志激昂、豪情满怀。

四、口号上提“气”。战斗口号是战斗精神的浓缩。彭德怀讲:“一个口号抵得上十颗子弹。”一句响亮的战斗口号往往极具号召力和杀伤力,传递出强烈杀敌决心和必胜信心,催生出强大战斗力。济南战役中粟裕亲拟的战斗口号“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犹如催征号激励官兵冲锋,又如催命符震慑敌人心魄,最终战斗口号都变成了现实战果。这启示我们,战斗口号必须言简意赅、短小精悍、雄健犀利,切实做到听起来提气、喊起来聚气、打起来霸气。

五、形式上求“活”。战斗动员在于激发热情,但刻板形式只会消磨激情,甚至适得其反。开展战斗动员是我军光荣传统,但继承传统并不等于因循守旧,而实际上战争年代我军也十分注重创新动员形式。贺龙所部师长贺炳炎一条胳膊长征中被打断,手术后,贺炳炎仅在担架上躺了六天,便又投入战斗。后来每当作战斗动员,贺龙就从怀里掏出手帕:“这手帕包过红军师长贺炳炎的骨头渣!”总能极大调动战士饱满战斗热情。我们必须着眼动员效果,紧贴战场实际,灵活组织形式,真正让动员“动”起来、把激情“激”出来。

六、时机上借“势”。动员往往因“势”而作,唯有审时度势,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战狼》中,旅长在一名战士牺牲后顺势动员:“同志们,看着你眼前牺牲的战友,告诉我,这是什么?这是战书!是向中国军人的挑衅!再过六个小时,敌人可能会穿越国境线逃出中国,现在我命令你们,把失去的尊严夺回来!”虽是电影片段,但其产生的煽动力却是巨大而现实的,值得借鉴。我们必须准确捕捉官兵现实思想频谱信号,针锋相对、借势发力,使动员效果最大化。

七、行动上立“样”。欲动员他人,自己先行动。俗话说,“干部走在前,胜过搞动员”。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把“向我看齐、跟我上”变成了最有力的战斗动员。1938年冬,日军进犯汾河,王震奉命夺回阵地。战前,他让战士抬出一口棺材,挥拳动员道:“我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装进这口棺材里。”所部军心大振、人人决死赴战,最终击溃强敌。我们各级指挥员开展临战动员,必须十分注意自己一言一行,坚持以自己的形象树立部队的形象,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官兵的激情,真正实现“上下同欲者胜”。

临战动员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关键靠各级指挥员结合战备演练和日常工作,紧贴实际加强锻炼、紧盯任务深入探究、紧跟形势不断改进,切实提高临战动员技能技术,真正让看家本领再现强大威力,让传统优势彰显时代活力。

猜你喜欢
指挥员动员我军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音乐迪斯尼
火场秩序混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贵州: 干好“指挥员” 做优“作战员”
指挥员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