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纪录
——白鹇

2020-05-06 08:49李友余朱琳茵周璨林
野生动物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开山工区水系

李友余 朱琳茵 周璨林*

(1.广东省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茂名,525300;2.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524000)

2019年3—5月,在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1)进行野生动物调查过程中,通过红外相机记录到一种大型禽类动物(图2,图3),经鉴定该动物为白鹇(Lophuranycthemera)(雄),体长约1 100 mm,特征特别明显,易于野外识别——头上羽冠及下体呈黑色,脸裸露,呈红色,两翅呈白色密布“V”字蓝黑色条纹,尾纤长呈洁白色,尾羽上的黑纹越向后越细,逐渐消失在尾端,是一种体态优雅,适应性完美的珍禽,且属于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该物种在云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首次被发现。

图1 阴影处表示发现白鹇的位置Fig.1 The shaded area indicates where the silver pheasant was found

图2 红外摄像机拍摄的白鹇雄性个体照片Fig.2 A photo of a male silver pheasant taken by an infrared camera

白鹇于1988年被选为广东省省鸟,其主要分布在肇庆、河源等粤北和粤东地区。本课题组通过对国营大雾岭林场原各工区退休护林员的访问得知,在建国初期至80年代白鹇曾大量分布于北梭工区和大田工区,周边乡镇未曾发现。80年代至今未曾有人发现白鹇。华南动物应用研究所于2017年在保护区按公里网布控60台红外相机也未发现白鹇。如今白鹇的数量锐减和分布范围逐渐缩减,此次的发现,不仅确定了白鹇在粤西地区确实有分布,而且这也是白鹇在广东地理分布上的一个新发现。

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1°08′19″—111°23′48″E,22°13′58″—22°21′24″N)位于信宜和高州两市交界处,地处云开山脉腹地,境内汇集了云开系的主峰—大田顶、大雾岭顶等,构成了珠江水系、鉴江水系、漠阳江水系的三江分水岭和上游地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2 411.58 hm2,以山地为地貌特征,山林多茂密。该保护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凉,四季可分,境内多年平均温度为22.3 ℃。保护区内植物区系非常丰富,同时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白鹇主要栖息在海拔1 500—2 000 m的茂密的丛林中,杂食性,主要以植物的嫩叶、芽、种子及小型昆虫为食。如今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下,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了严格的外来人员准入制度,通过封山育林的手段,达到了植被恢复的目的,此次的发现反映出了该保护区生态的恢复已经接近于原始状态。因此白鹇在保护区进行觅食活动。

白鹇不具有独居生活的习性[1],一般情况下一只雄性白鹇与另一只雄性白鹇或其他雌性白鹇形成群居性生活,因此本研究区域至少含一个雄性白鹇的小群体生活。

猜你喜欢
开山工区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新建地铁连接通道施工对已运营地铁车站的变形监测分析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开山号子喊山歌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少林功夫拳(二)
车欲开山辟路 新概念必先行
铁路线上别样的春节
采油作业区工区管理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