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维度分析文化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2020-05-06 09:21李玲黄汉玲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

李玲 黄汉玲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的建设。文化建筑正是对品质生活追求的一个缩影。它有别于传统建筑体系,增加了美学元素,同时还保留着建筑的基本功能。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文化建筑,其建筑结构和内在装饰都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其蕴含的丰富的美学与厚重的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间文化相互影响,使得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着明显的改变,这对建筑的设计也带来深刻的影响。基于此,你本文主要从审美的艺术角度作为切入点,探讨文化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内在联系。以供探讨。

关键词:审美心理;文化建筑;环艺设计

1  引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日益上升的生活水平状态下,人们越来越追求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生产——生活,两点一线是当前大多数群众的基本生活状态。文化建筑成为人们追求多元化生活的主要追求渠道。文化建筑的环艺设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魅力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许多文化建筑,各类美术馆、运动中心、展览馆、歌舞剧院、图书馆等等,在全国遍地开花。受到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文化建筑所蕴含的美学色彩也发生着变化。欧美风、古典风、日韩风等等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如何赋予建筑的文化艺术色彩,是当前环艺设计者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设计者关注人们对美学艺术的需求角度出发来探讨文化建筑的艺术表现。

2  文化建筑与审美的内涵

国际间的竞争拼的是硬实力和软实力,而文化就是软实力中的主要部分。文化建筑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折射出国家整体的经济政治发展水平,这就要求环艺设计者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文化建筑的特色上来。文化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的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建筑名片,更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

审美是文化建筑的灵魂,审美贯穿着文化建筑的始终。文化建筑中所饱含的美学艺术是设计师独特的创作灵感,充分把握受众的心理并有效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与社会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着不仅要在视觉上俘获广大民众,还需要赋予文化减租具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让文化建筑在城市里给人营造一种舒适愉悦的感觉。

3  文化建筑中环艺设计的审美特征分析

3.1  文化传递的融合性与信息传达的发散性

文化传递的融合性是指文化建筑本身所具备的文化风格,能够直接体现在外,给观众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例如:东方建筑中的流畅自然和谐的视觉感官,再揉入西方浪漫主义色彩,能够有限呈现出视觉差,展现出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感,将文化的传递表达的淋漓尽致。

信息传达则是在文化建筑中多元艺术的集中体现。信息传达通常注重将山水、植物、虫鸟等各式各样的东西紧密协调在一起,通过环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来展现建筑的内涵与魅力。

3.2  审美主体的大众性与文化传达的抽象性

审美主体的大众性是指文化建筑通过自身的文化特性来获取广大群众的关注度,例如广州的“小蛮腰”、上海的“东方明珠”、台北的“101”、迪拜的“哈利法塔”等等。由于社会的主体是人,文化建筑的受益者也是人,因此文化建筑的内在与外所展示出来的文化,需要与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呈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相呼应。这样的文化建筑就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文化传达的抽象性则是指文化建筑难以用清晰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这种文化感觉。这是文化建筑的一大特点。这种感觉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感觉都有变化,这就是文化建筑抽象性的魅力。

3.3  审美心理与设计思维的变化

在全球化的发展下,交通、网络互联互通愈加频繁,导致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对人们的审美心理也产生来明显变化。当前许多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呈现出非理性、随意化等自由思维,看似没有逻辑和章法,但是仍然饱含着美学风格,在当下也俘获不少的受众。正是在文化思潮冲击下的审美思维产生变化,导致设计者的思維也开始积极转变。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击下,导致许多文化设计拥有比较强烈的视觉差,也算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或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此外,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们的审美标准、价值观有较大差异,如何调和“众口”,需要从审美的角度来出发。可以借助科技化的表现手法,来实现审美共鸣。

4  文化建筑环艺设计的具体方法

4.1  设计原则的拓展

审美是文化建筑设计中的基本特质,也是核心要素。这就需要环艺设计者具备较高的审美基础,而这个审美基础需要对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等有一定的见解。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多元化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拔高,因此设计者的审美基础也要随之产生变化。首先,设计者要掌握角色互换。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转换角色来审视设计。从社会角度、从受众角度等等这样才使作品的美学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使美学艺术走下神坛,让普通民众更好的分享文化建筑所带来的美感。其次,还要拓展表现对象。在传统思维中,丑就是丑,美就是美。但在当前多元文化思维中,丑和美的界限逐步淡化,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艺术设计与创作中,注重表现手法的扩容。例如传统的建筑布局中讲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富有诗意是古代审美的重要标志。在当前多元的文化价值中,此类表现手法仍然适用。

4.2  设计范畴多样化、转变设计职能

人们总是喜欢新鲜事物,而且追求与众不同、完美的东西。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发觉美、创造美。尽可能的赋予作品更多面,更多内容。

审美的创造是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是设计的最终表现形式。在当前,审美的手段独立于艺术,不仅仅只是表现形式(即表现出来具有美感),而是需要作品更加灵动,成为一个艺术品(成为被审美的对象,具备审美价值)。

4.3  设计构思的创新

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人们的审美思维也不在受到传统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这就要求文化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者们,在设计创造中大胆创新,更好的满足多元化民众审美的需求。多层次美学思维的创新,不论是表象的美感还是深度的美感,创作都不需要受到拘泥,从而赋予文化建筑更多的生命力。此外,还需要将传统的文本式审美向视觉化转变,从而赋予文化建筑活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徐鑫.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讨[J].艺术科技,2019(8):178.

[2] 寇瑞冰,朱力.环境设计中的解释学美学与接受美学[J].包装学报,2015(4):89~92.

[3]刘峻嘉.城市文化与城市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J]. 科技传播,2013(3):133~134.

[4] 俞兰.传统建筑符号在熙南里商业街区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7(36):3~5.

[5] 齐宛苑.晋、徽商文化影响下两地传统聚落民居的特征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1):56~60.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
论中国古典悲剧的中和之美
成都大熊猫基地中的旅游美学分析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审美心理培养在高职绘画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音乐欣赏的审美心理与习惯培养
从跨文化角度辨析中西颜色词语象征意义
浅析多元音乐文化理念下中职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