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里巫山岩画的艺术风格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2020-05-07 02:22何国富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民族美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巫山先民岩画

文/图:何国富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8 级博士研究生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20 世纪50 年代始,贵州学术界展开对贵州岩画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工作,陆续在开阳、关岭、贞丰、丹寨、长顺等地发现了岩画。龙里巫山岩画于2001 年被发现,至今将近20 年,在这期间,对巫山岩画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龙里巫山岩画虽然年代久远,历经风雨侵蚀、风化,部分图像显得有些模糊,但保存较完整,仍然可以通过岩画的图像窥视远古先民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及其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

龙里巫山岩画中的羽人图像

一、龙里巫山岩画的地理环境

龙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5'——107°15'、北纬26°10'——26°49'。东连贵定县,南邻惠水县,西靠贵阳市,北接开阳县和福泉县。东西宽约40 公里,南北长约73 公里,全县总面积1521 平方公里。[1]从地形上看,龙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隆起,地处苗岭山脉中段,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龙里气候总体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8℃。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43.9%,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落叶阔叶混交林。岩溶地貌极为发达,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巫山岩画地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龙里县谷脚镇,龙里与贵阳市区直线距离30 公里左右。附近的自然村落主要居住着有汉、苗、布依、壮、回、彝、满、侗、水等28 个民族,是个多民族杂居县。龙里民族文化丰富,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四月八、跳月、杀鱼节,布依族三月三等。

二、龙里巫山岩画的基本概况

巫山岩画发现于谷脚镇谷远村巫山寨附近的山岩崖壁上,高耸的崖壁由山体断裂形成,岩石构造成叠层状。岩体高度约80米、长度约100 米,整个山体岩壁基本朝向西方,岩壁前有较开阔的山间平地,岩壁下有一条巫山河自北向南潺潺流过,河流呈C形。

巫山岩画的主体图像分布在巨大的弧形岩夏范围内,图像受雨水侵蚀较少,图像保存得较为完整。巫山岩画的内容主要有祭祀、农耕、放牧、狩猎、逐骑等生活场景。岩画图像涉及有人、牛、马、羊、鸟、狗、鹿、手掌纹等图形,还有太阳符号、方形符号等抽象符号。人物形象中,可以看出有舞蹈人、羽饰人、腰间配饰物的人等,此外还有牵牛、牵马、骑马、放牧等组合形象。经专家大概统计:除一些无法识别的图形外,其中有不同形状的马95 匹,牛60 头,单羽、双羽、多羽的人56 个,人骑马34 个,人与牛9 个,鱼11 条,太阳1 个,不可破译的图案数十个。[2]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图像风化严重,有些被深红、黑红颜色的氧化层所覆盖,其中部分岩画图像颜色被钟乳钙质沉积叠压,或与岩石浑然一体,辨识难度较大。

三、龙里巫山岩画的艺术风格特征

1.画面构图布局

龙里巫山岩画斑驳的图像

构图,这个词与中国画论中的“经营位置”“章法”有相似之处,其基本含义是有意识地将图案、符号通过组织或布置在一定的画面内,使其产生“有意味的形式”。从可视的距离看巫山岩画,岩画图像布局相对集中,主要处在岩夏范围内。岩画图像的内容表现丰富,画面宏大,整个岩面的岩画图像与不同内容的画区间看不出明显的界限,但先民巧妙地利用天然的岩壁裂缝、岩层断线以及岩石面的块面形状、厚度等来分隔不同的绘画区域,以便来增强画面构成的完整性及艺术效果。通过画面图形与层状岩壁间的排列组合,可使观者的视觉呈现画面空间的延续。如羽人和动物的单体、组合变化的图像,分布的高低、大小,使整个画面产生一种起伏的节奏感。

2.造型概括简练

绘制岩画的先民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他们以熟练的手法描绘出对象的基本形体特征,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大胆的取舍,抓住对象的主要特点,形象生动,造型凝练。先民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语言塑造形象,采用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表现方式把物象描绘成简练的图像。如羽人舞蹈的头部概括为不规则的圆形,用粗细线条来表现躯干、四肢、头饰部分,五官、腹部的细节均没有细致描绘,着重强调人物上下肢的运动感和方向感。手法虽古拙,但线条的粗细、长短变化使得人物形象协调、柔和。为表现舞蹈的关键动作,人物图像以几根线条构成简洁的形体,舞姿舒展,一只胳膊伸出,另一只叉腰或双手叉于腰垮间,呈跳跃动作,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艺术感染力,充分体现了先民在艺术方面高度的概括能力。

3.图像平面化

巫山岩画中的人、动物等图像均是采用平涂手法绘制而成的。从图像中可看出,先民描绘对象时忽略其明暗层次及立体感,没有焦点透视,图像呈现出平面化。所有图像布置在岩石面上,不分远近,图像的大小仅仅是出于需要,由其地位的高低来决定,而不受透视原理和空间关系的制约。[3]颜色也不因明暗、远近、位置的影响,其着色浓淡一样。如马的图像,马是在巫山岩画中表现的最多的动物,有单个、散落的马的形象,也有成群结队的马,这些马大多数是用极其简洁的平涂绘成的,显现出剪影式的效果,没有细节的描摹。[4]虽然马的形象表现简洁,但是马的动态描绘得十分生动,而显得不呆板。这些图像平面化的处理,充分反映出先民的艺术原始性和主观性。

4.色彩单纯

不同的民族,对颜色有不同的偏爱和选择。纵观巫山岩画图像,图像全部呈现红色,虽经风雨侵蚀,大部分画面的颜色至今依然鲜艳。先民在颜色的选择上,往往选用具有生命力的红色来进行表现。红色是太阳、火焰、鲜血、生命的象征,在民间美术中红色有生命繁衍、子孙昌盛的寓意。这说明远古先民已经意识到红色代表特殊的社会情感和观念。

龙里巫山岩画中的行走动物图像

据众多岩画专家研究分析,岩画颜料的成分是天然的矿物颜料,由动物的血液和赤铁矿的矿粉调制而成,为了更有黏性,则会采用添加植物树胶调和。这样的天然红色在青山绿水、湛蓝天空、斑驳崖壁等环境的映衬下,色彩效果显得格外的鲜明而又有活力,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呈现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独特视觉艺术效果,从而达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巫山岩画的价值分析

1.学术价值

巫山岩画属目前贵州境内表现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岩画群。它的发现,丰富了我国岩画学的内容。其表现题材形式较多,涉及人物、动物、植物、天文及抽象符号等图像。无论是岩画图像中似文似字的图像,还是民族文化符号,抑或是反映农耕、祭祀等活动图像,无疑都是考察研究贵州不同民族古代先民生活生产方式等最好旁证。[5]如巫舞,舞者的舞姿优美,双臂高高举起,曲膝跺步,这样的形象常见于先民日常生活、生产中乞雨、庆丰收的场景,先民依靠巫术的形式“超自然力”以达到与神的沟通。《周礼·司巫》记载:“若国夫旱,则帅巫而舞雩”,这反映了古代先民为农耕、生产等农事祈神的原始文化现象。这种符号为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及其先民在生产方式、经济生活、原始宗教活动提供了重要资料。

又如巫山岩画群的许多图像中人物形象大多数有类似羽毛状的头饰,和现代苗族的银饰头饰较为相像。还有人物形象的手持物与苗族祭祀场景、习俗活动中的芦笙器物相似度也极高,这说明与古代贵州的土著民族有密切联系,是研究贵州古代民族史、古代艺术史、社会生活史、人类学等方面最为直接的依据。

2.艺术价值

岩画作为一种人类原始艺术的绘画形式,是先民对社会生活、社会现象认识遗留下来的图像文本,也是其社会意识形态的表征。巫山岩画作为原始美术代表之一,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可以说,贵州先民用属于他们时代的艺术语言和思维形式来传达某种文化信息及艺术观念。人类早期,先民选用天然的艺术材料,把自然形成的断崖岩壁当作传递艺术思想的画具,采用动物血液与赤铁矿粉调制而成的红色当作红颜色,在岩壁上尽情地挥洒。

龙里巫山岩画中舞蹈场景图像

龙里巫山岩画中的人物和动物图像

龙里巫山岩画马的图像

从巫山岩画的画面造型来看,主要以写实为主,或许是为了更真实地描摹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由于工具为技术条件所限,图像大都运用简练的线条来描绘对象,用平涂法涂绘而成,技法上略显稚拙,但形象生动,画面有其简约的原始之美。艺术的本质在于追求人性的本真,巫山岩画在不自觉中完成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岩画里的线条简约美感成就了岩画的艺术特色,[6]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

3.经济价值

岩画是先民在特定时期有意识的思想支配下留下的活动痕迹,是民族生活场景、民族文化记录的重要载体。龙里巫山地处黔中腹地,距离贵阳约30 公里路程,现有贵广高速、夏蓉高速、湘黔铁路、黔桂铁路等公路、铁路通过龙里县境内,交通的便利为巫山岩画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前提条件。巫山岩画点画面宏大,图像有约400 幅,涉及内容主要有祭祀、农耕、放牧、逐骑、狩猎等,这些内容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

由于巫山岩画具有历史性、可观性、艺术性等特征,可通过对它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经济效益。比如,建立巫山岩画主题公园、巫山岩画博物馆,创新岩画衍生产品等。我们将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增长,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同时还可以为巫山岩画的保护争取到更多的资金。

五、结语

贵州龙里巫山岩画的表现题材、内容极为丰富,它承载着优秀的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原始信息。在今天看来,虽然我们获得了许多巫山岩画相关的艺术研究成果,但还有很多未发现的艺术信息,需要我们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挖掘,并探知未被发现的价值,同时也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先民留下的文化遗产,采取科学的保护及合理利用,让巫山岩画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注释

[1]贵州省龙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龙里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54.

[2]王义.贵州省龙里巫山岩画的原始性艺术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64-66.

[3]郭宏.广西左江岩画的艺术特色及其特征[J].东南文化,2004,(2):86-90.

[4]罗晓明,王良范.山崖上的图像叙事——贵州古代岩画的文化释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8):198.

[5]邵媛.贵州岩画的美学价值——以龙里巫山岩画群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10):72-75.

[6]吴晓萍,李浩.贵州岩画等特征及价值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2):109.

猜你喜欢
巫山先民岩画
观岩画
醉美巫山,诗画四季
巫山机场正式通航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看桃花忆旧游
“第一届长江三峡李花节”在重庆巫山开幕
阴山岩画
岩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