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油茶林下套种凤丹牡丹经营模式分析

2020-05-07 07:46吴兆荣
江西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凤丹桐城市套种

吴兆荣

(桐城市林业局,安徽桐城 231400)

随着提质增效和“双增工程”的开展,为了充分发挥油茶林的资源优势,安徽省桐城市林业继续谋划实施林下复合经营项目,着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真正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1-3]。为此,项目选用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与凤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复合经营模式,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特别是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得林业经营水平得到提高,经济林品种结构趋于完善,对山区的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1 试验地情况

1.1 气候状况试验地在桐城市范岗镇桐城市兴农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油茶基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5.8℃,年有效积温5 102.6℃,年平均降雨量1 323.1 mm,平均相对湿度74%,无霜期234.5 d。土壤为成土母质以下蜀系黄土为主,次为第四纪红色黏土,pH值为5~7,有机质含量中等。

1.2 植被状况种植区周边植被为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枫香、山胡椒、茅栗、杜鹃、化香和野柿子等,草本植被有白茅、狗尾草、夏枯草、野菊和蒿类等。

1.3 种植方法在挂镇村河冲、汪屋山、草鞋宕以及水库后油茶林与凤丹牡丹套种基地种分别选择0.7 hm2,在油茶栽植2 a后3 m列间中套种凤丹牡丹,油茶栽培规格3 m×3 m,平均高度0.9 m。

1.4 套种模式2015年9月上旬,选用2年生凤丹牡丹播种苗,使用800倍福美双溶液浸泡15~20 min后,晾干待植。按照凤丹牡丹的株行距分别为0.5 m×0.5 m栽植3列、0.4 m×0.4 m栽植4列,每样区栽植1 000株,相邻试验小区间隔1列不种植。各种植基地设重复3组,并各设1个不等长的不进行套种的油茶林作为对照区[4]。

整理2年生牡丹小苗,剪去超过25 cm长的根系,以免栽植时根部蜷曲;用铁锨插入地面30 cm左右,掀开缝隙放入苗木,拔出铁锨,将苗向上轻提,使根茎部稍低于地平面1~2 cm,踩实使根土密接,用土将栽植穴围成一个高10~20 cm的土埂。翌年春季结合锄草逐渐扒平苗木周围的土埂,开花前锄深达3~5 cm,开花后锄深达1~3 cm。

牡丹栽植后第1年,不追肥,第2年开始,每年追肥2次。春分前后,对每个试验组内依次选定300株施肥小区,分别按30、40、50 kg/667 m2的标准施用复合肥;入冬之前,每667 m2施用饼肥或腐熟的厩肥与复合肥按30∶1混合肥料,在实验组对应各施肥小区依次按300、400、500 kg/667 m2施用,在3个重复组内依次与春季施肥量相错开,形成9个不同施肥试验小区。凤丹牡丹展叶之后,统一进行叶面追肥,每15 d喷施1次400倍的磷酸二氢钾,连续喷施3次。对照小区仅喷施叶面肥,不作根部施肥处理,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施肥。

牡丹为肉质根,不耐水湿,应统一田间管理,保证排水设施疏通,避免积水,干旱时采用滴灌适时浇水,特别是开花前后或越冬封土前,要保证土壤墒情适中。防治病虫害以预防为主,每年2月上中旬,喷洒3°Be石硫合剂,喷洒整个地面;3月初,每667 m2撒施辛硫磷颗粒剂5 kg;4月中下旬,于花期前7 d左右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5月中下旬开始,以后每隔30 d喷施1次多菌灵,直至9月中下旬;11月及时清除干枯叶片,烧毁或深埋。

2019年7月底,当大部分蓇葖果呈淡黄色时,分试验小区采收,晾晒脱粒,种子脱出后晾晒10 d天后秤重;同年10月20日,分别采收试验区及对照组两边的油茶种子,晾晒10 d后秤重。分试验小区及对照组统计各自的重量,并利用SPSS 10.0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量及行间的产量差异在油茶间分别套种0.5 m×0.5 m栽植3列、0.4 m×0.4 m栽植4列。在不同施肥方式下,凤丹牡丹的产量见表1,对照组分别是11.8 kg、17.6 kg,产量在行间距相对显著度0.037,呈现出显著性,按照4列的种植模式比3列种植凤丹牡丹的产量,在施用不同复合肥分别增加37.9%、0.03%、28.6%,表明按照4列的种植模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收益。施肥对不同模式下凤丹牡丹产量分别提高37.8%、26.7%,表明施肥能够有效提高产量,施用30 kg复合肥就可以取得明显差异,施肥量在40 kg时产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表明再加大施肥增产不明显。从施用有机与复合肥混配的肥料对比看,施肥量在400 kg时取得较好的果实收益,增加肥料量到500 kg时果实增产不显著。2.2 油茶产量的影响在不同施肥以及不同凤丹牡丹栽植区内油茶平均产量见表2,无施肥对照区油茶平均产量是121 kg和127 kg,经检测不同施肥间的相关显著度分别为0.24、0.27、0.18,表明凤丹牡丹在栽植密度对油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复合肥对油茶产量的影响也不显著。施肥对不同模式下油茶产量分别提高13.6%、9.3%,表明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油茶产量,施用30 kg复合肥就可以取得明显差异,施肥量在40 kg时产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表明再加大施肥增产不明显。从施用有机与复合肥混配的肥料对比看,施肥量在300 kg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再增加肥料量400、500 kg时果实增产不显著。

表1 凤丹牡丹各试验小区的平均产量(单位:kg)

表2 各试验小区的油茶平均产量(单位:kg)

3 结论与讨论

项目建设通过对4 a间油茶林实施间种凤丹牡丹,表明在油茶林初建时期,采取与凤丹牡丹复合种植是可行的,不仅有利于油茶生产,还能大幅度提高林地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效益叠加,提高项目区林农的经济效益。

在3 m的行间距内套种0.4 m×0.4 m栽植4列,在凤丹牡丹4 a的收获期间,不影响油茶的冠幅和产量。在施肥管理方面,施用有机复合配制的肥料300 kg/667 m2,油茶和凤丹牡丹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当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也略有提高,但也增加了生产资料和人力成本,导致利润反而受到影响。凤丹牡丹种植4 a后就进入收获期,仅牡丹籽一项每667 m2可产籽100 kg,价格为20元/kg,667 m2效益就可达2 000元。

经复合种植后油茶的林分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林间植被增加能够促进生物能量转换和物质生产循环,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同时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功能,能减少蒸发量,提高相对湿度,降低干燥度,防止土壤侵蚀,可使河流、水域得到保护,减少或预防水土流失。

猜你喜欢
凤丹桐城市套种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不同种源地凤丹后代种子在苏州萌发试验研究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
不同间作模式对田间小气候特征及凤丹光合特性和种实性状的影响
凤丹籽油对小鼠H22肿瘤的抑制作用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滴灌西甜瓜套种玉米模式栽培技术
桐城市发展优质米品牌现状及对策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