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费率能否打破公募怪象?

2020-05-07 11:18徐庭芳发自上海
南方周末 2020-05-07
关键词:管理费费率浮动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发自上海

2020年4月1日,湖北宜昌,市民在银行门口排队取钱。基金费率居高不下,是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费进入银行等渠道商的“口袋”。人民视觉 ❘图

★公募基金同时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提成,相当于既有了“旱涝保收”的能力,又能赚取超额收益。

根本性的转变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多年熊市让银行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最终形成了尾佣。

美国家庭投资者主要通过企业雇主的养老金计划进入共同基金市场,基金的渠道商包括了经纪商、独立财务顾问、银行、保险公司等多方渠道。而中国,银行是公募基金销售的最主要渠道。

公募基金越卖越好,投资者却越买越亏。

这一怪象已成为公募基金业壮大的绊脚石。自2019年下半年,行业试图以基金“降费”为切入点进行改革,6家基金公司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获批试点,近期即将发行。

所谓浮动费率,即投资者根据基金实际业绩的高低,按一定比例支付管理费,也就是让基金经理“多劳多得”。公募基金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每年的管理费。

而长期以来,多数公募基金产品采取固定费率制。无论牛市还是熊市,也不论亏损还是盈利,基金公司每年都有固定收入,如此“旱涝保收”逐渐失去投资者的信任。

有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基金费率居高不下,是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费进入银行等渠道商的“口袋”。这被行业称为“尾佣”。尾佣如果不减少,即便浮动费率也不能真正解决基金公司收费高的问题。

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股市下跌行情中采用浮动费率,势必会降低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公司可能更没有动力发行类似产品,浮动费率能否真正撼动长久以来的固定费率制度,依然前景未明。

熊市保本,牛市提成

根据中国证券报等媒体报道,获批的6只浮动费率基金分别由国泰基金、富国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兴全基金、中欧基金和华安基金这6家基金公司发行。6只均属于混合型的基金产品(股债双投),且按照“固定管理费率+有条件地提取业绩报酬”的方式进行收费。

具体来看,上述基金均采用0.8%的固定管理费率,当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过8%时,基金公司可对超过8%的部分提取20%的业绩报酬。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浮动收费方式难说有没有变得更合理。

“私募基金是固定费率(1.5%)加上超额收益,上述比例已经和私募基金差不多了,但是公募能否跑赢私募是个大问题。”北京东方引擎资本CEO吕晗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相比私募基金的高风险高收益,公募基金追求稳健收益,相应地风险也较低,没有合格投资者的门槛。

也有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若公募基金同时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提成,相当于既有了“旱涝保收”的能力,又能赚取超额收益,对投资者不公,“在熊市的时候能够保本,在牛市又能赚取提成,会导致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风险不对称”。

上述人士同时提出疑问,一些基金经理可能会同时管理固定费率产品和浮动费率产品,如果浮动费率产品的收益高于固定费率产品,是否意味着基金经理没有对固定费率产品尽责(因为拿不了超额收益)? 如果固定费率产品高于浮动费率,是否表明超额提成并不能有效激励基金经理,那超额提成又有什么意义呢?

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截至2019年底,市场上的浮动费率产品只有不到50只,相比6000只公募基金的总量可谓“小众”。而且从收益看,基金间的差距较大,绩优者平均年化收益率将近50%,绩差者收益终年为负。换言之,给基金经理许以更高的激励,也不一定会带来更好的收益。

实际上,早在2013年,国内首只浮动费率基金“富国目标收益一年期纯债债券型基金”就面世了。该基金合同规定,其管理费收取比例将随业绩波动而变化,当基金收益超过一定比例时,上调管理费率,反之则下调管理费。

2015年牛市前,该类基金大量发行,逐渐被市场熟知,然而熊市紧接而来,此类产品一度停止发行。2017年证监会下发《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收取浮动管理费指引(初稿)》并征求意见,被业内视作浮动费率改革“开闸”的起点,但该文件至今未公开正式下文。

直至2019年8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协会2019年下半年工作计划:正视行业问题,再塑资管行业辉煌》一文,直指公募基金行业存在“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的怪圈。该文指出,目前公募基金结构失衡,权益类基金停滞不前,货币市场基金一枝独大,行业流动性风险上升,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高度关联。

“这是监管第一次明确提到‘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的现象,并且上升到‘导致公募基金失去投资者信任这一发展根基的高度,说明行业的结构失衡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

从业绩来看,公募基金的整体回报表现并不差。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近15年来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4.1%,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6.9%。

这说明市场分化相当严重,少数基金获得了大部分利润。公募基金投资者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能否买到少数优秀的产品。

更大的问题在于投资者流失。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规模持续下降。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报,公募持有A股市值为2.11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从2007年的27.93%高位降到目前的4.76%。

隐匿的尾佣

基金公司的费率为何难以下降?

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固定费率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基金公司的“固定支出”,这一费用也被称作尾佣。监管在上述文件中指出,“以前端收费加尾随佣金为代表的销售费率机制是损害投资者利益、导致公募基金畸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前端收费加尾佣的销售机制不是制度性的安排,而是市场博弈的结果。”拥有二十余年行业经验的林滔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博弈的双方,是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基金管理人,和以银行、证券公司为代表的渠道方。博弈过程中,基金管理人由强势一方成为了弱势者,渠道的话语权逐渐盖过了管理人的声音。

2002年前后,普通散户能够从市场上买到的基金并不多,因为当时基金获批难度大,银行代销基金只能获取申赎费用,有时甚至还需要和基金公司分享这部分利润。

此后至2007年的五年间,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是股票型基金。新公司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在代销协议谈判时会过渡少量的管理费用给到渠道方,以获得更好的销售资源,尤其是在客户资源丰富的国有大行面前。此时基金公司仍握有管理费用的大头。

“当时基金公司和银行属于‘宾主皆欢,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大幅上升,银行代销收入也增长不少。”林滔回忆。

根本性的转变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A股市场走入熊市,新基金发行也迎来寒冬。市场不景气让银行代销面临困难,银行开始了与基金公司的谈判。尤其是在2010年《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后,绝大部分银行都上调了代销费用,多年熊市让银行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最终形成了尾佣。

此后,银行向基金公司收取的费用不但更高,而且更为复杂,除了认购、申购、赎回等费用(有些会有分成),销售服务费、托管费等也作为持续性的费用向基金公司收取,其中也包括了基金管理费的一部分,即客户服务费。

结果是,新基金的尾佣比例越来越高,基金公司一方面因为强势的渠道不断压缩已有的管理费收入,同时又因为市场上基金产品的持续增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无法通过升高费率来覆盖成本。

“后来行业就出现了所谓的‘三年不盈利现象,一些新基金即便收了足额管理费,扣除各类费用后三年内都没法盈利。新基金变老基金后,客户也不断流失,只能再发新的基金。”林滔说。

这就相当于恶性循环,基金公司即便微利,甚至亏损,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只能不断发行新的基金,渠道的议价能力就越来越强。

时至今日,尾佣已成惯例,而且分成比例通常由渠道方说了算。需要指出的是,尾佣并不会在基金合同中直接体现,而是在基金公司的年报中以客户维护费的名义,或者在银行年报中以代销基金的名义出现,投资者并不能直接从基金合同中知晓这一费用。

关键在于渠道市场化

渠道方无疑在基金业务上赚得盆满钵满。

投资咨询机构天相投顾统计了2019年市场5797只基金的收入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基金公司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尾佣)145.26亿元,占到总体管理费收入的21.91%,与2018年同期的20.33%相比有小幅提升。

剔除基金公司向销售机构支付的客户维护费,基金公司2019年实际取得的公募基金管理费净收入仅为487亿元。而且,这将近22%只是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实际水平可能远高于这一数字。

担任某中型基金公司销售总监的冯燕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公募基金中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最高,一般在1.5%,混合基金的费率在0.6%-1.2%,指数型基金一般在0.5%-1.0%,债券型基金0.3%-0.75%。股票型基金相较于债券基金、指数基金等,更为考验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因此管理费也较高。

但正因收费最高,股票型基金的尾佣也更高于其他产品。“指数基金、货币基金不需要基金公司花大量的人力去做主动管理,自然向客户收取的管理费就低。”冯燕说。

一季度,冯燕就亲眼见证了市场上一只爆款基金的走红,这只号称“日光基”的产品实际募集金额达到了千亿级别,实际给到银行的尾佣高达70%。“相同一个基金产品,基金公司给到每家银行(渠道)的尾佣比例都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银行的谈判能力,但最终会汇总到一个盘子里,分摊到管理费中。”

此外,根据天相投顾统计,除去客户维护费,渠道的另一个大头费用托管费也相当惊人。

数据显示,2019年托管费,银行共提取了144.32亿元,相比2018年增加4.37%,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合计收取托管费75.85亿元,市场占比超过一半。如果加上上述145亿元的尾佣,相当于渠道费基金管理费用的近60%。

即便是在管理费上明显少于股票型基金的货币基金,像余额宝,也向银行贡献了高额的托管费。冯燕解释,托管机构获得的托管费用高低取决于基金规模的大小,而托管基金规模又与银行的基金销售能力挂钩,大型银行的托管费远高于中小银行和券商等其他渠道。

而在美国,银行等渠道和基金公司之间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关系,根本性地解决了基金高费率的问题。

美国家庭投资者主要通过企业雇主的养老金计划进入共同基金市场,基金的渠道商包括了经纪商、独立财务顾问、银行、保险公司等多方渠道。这也是美国与中国市场的一个根本性区别,美国通过银行或其他储蓄机构购买共同基金仅占5%,而中国,银行是公募基金销售的最主要渠道。

根据中信证券的统计,2009年以来,除了债券型基金,大部分公募基金支付放入尾佣在管理费中的占比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尾佣占到管理费的比例始终维持高位,均在25%以上。在尾佣的刚性制约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降费空间不大。

美国市场并没有高额的尾佣,2000年至2018年,美国股票型共同基金规模平均费率反而从0.99%降至0.55%。

“这当中一部分原因是被动投资类基金(指数基金、ETF基金等)的低费率基金大行其道,但更多是因为基金公司并不受渠道钳制,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基金发售价格。”担任某外资基金公司高管的陈峰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

在美国,银行等机构也并非“不收费”,但不是以渠道的角色收费,而是作为顾问来收费。

从渠道到顾问,银行实际是从向基金公司收费转向了向投资者收费。银行替投资者挑选基金产品、管理资产,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不会干预基金的费率制定,而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帮助投资者挑选好的基金产品。

“这相当于把渠道方从基金背后给拉了出来,一起参与市场竞争,让投资者来挑选好的投资顾问和基金产品,这对基金公司和渠道都是更大的挑战。”陈峰说。

(应受访者要求,林滔、冯燕、陈峰为化名)

猜你喜欢
管理费费率浮动
秋日掠影
沉寂时刻
CSS层叠样式表浮动与清除浮动技术研究
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费的管理策略研究
201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大赚8000多亿元
赎回风险约束的开放式基金管理费研究
工资制度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