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感受力在学生读写作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及培养

2020-05-07 08:02李梦桃
天津教育·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感受力重要作用培养途径

李梦桃

[摘要]本文借助三十年一线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合心理学的发展成果,并对成功的阅读与写作经验进行分析,阐述了感受力在高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及培养途径。

[关键词]感受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重要作用;培养途径

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畏惧写作和阅读以答题的现象,感觉这是学习上的两只拦路虎。在写作和阅读中,尤其是对文学作品,比如散文类文本的畏惧和读不懂、读不明白、不会答题的反应比较普遍。就写作而言,我在高一新生写作指导第一课上调查发现,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困难与障碍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东西可写的,占百分之三十三;二是不知道怎么写的,占百分之二十七;三是不会拟题的,占百分之十八;四是不会进行细节描写的,占百分之十三;五是分不清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区别的,占百分之九。

一、个人感受力

学生在写文章遇到题目和写作要求时“没东西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既没有人物形象,也没有事件情节,更没有自然风景和画面,很多教师把这归因为学生不关注生活,不留意身边事物,不仅仅是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的问题,其实是连基本的善于观察生活和善于留意身边事物的意识也不具备,当然更谈不上具备一定的观察力了。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的前提是某事物引起了观察者的注意,如果抛开被观察事物自身的特点在引起注意方面的因素,观察者本人对被观察事物的感受力在观察结果的呈现上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也是被很多人认可的事实。比如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先生所言“读者的眼光”,从我的角度来看,当是就读者个人的感受力的综合体验而言的。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论断也是在谈阅读者的感受力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结果就有所不同。这当然是就感受力已经达到可以完全鉴赏这部作品的时候而言的。而当阅读者对作品所描述的故事缺乏感受力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的阅读感受,从而无法继续阅读下去,造成阅读障碍和理解性障碍,即使这是一部经典,是一部很多人都喜欢阅读的作品。但就那些无法读懂这部作品的阅读者本人而言,它是根本不能引发起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的,因为读者自身具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也仅仅局限于读者自身已有的感受经验上。有人也把这种阅读感受水平称之为认知水平。

德国作家、诗人黑塞在谈自己的读书经验时,总结说:“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开始阅读。”爱因斯坦也曾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观点,已经普遍被广大教育者所认可。在我看来,黑塞所言之“爱好”与爱因斯坦所言之“兴趣”其实就是作为阅读者个体本人自身的感受力触角之所在领域而已。诗人、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在谈自己学生时代的阅读经验时也说:“我在那里(指公书林,当时武昌文化图书科学校的图书馆)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看他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当时《中学生》杂志正在介绍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我读得有趣,对作者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

王佐良先生的这段阅读经验的真实描述,也告诉我们:阅读是从阅读者本人有感受力的地方开始的。你看当时年幼的王佐良先生,虽然“英文程度有限”“看不懂”英文原著,但是“摸着那些书”、“看看他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这些与书相关的具体的东西是年少时的王佐良先生可触、可感、可知、可懂的,或者说是有感受力的,以此为起点,他对相关的英文小说也产生了阅读兴趣。这也足以证明感受力在阅读指引方面的重要性。孔子所谓“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也可以理解为以学生自身特点和其所能达到的感受力为教学原点这一教学原则。在高中生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也要以此为抓手。

二、何为感受力

感受力是什么?就我看来,感受力就是可以引发感受者关注并且可以让感受者觉察到其存在的状态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动态发展的能力。高中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如果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对生活本身具有一定的或者是足够的感受力,甚至达到敏感的程度。需要对生活场面、自然景物、人际交往、社会现象等的价值意义具备捕捉和觉察感受的能力。学生对四季变化、阴晴晦明缺乏感受力,眼里就没有风景,笔下也不会有描绘;对举手投足、言来语去缺乏感受力,眼里就没有细节,笔下也不会有故事;对生活现象缺乏感受力,即使能机械地背诵一些词语篇章,也无法灵活、准确地还原这些词语的内涵,使用这些词语,更无法理解篇章内在的含义,当然也谈不上读得懂、看得明白和言辞丰富、写得清楚。

有人认为,语言关乎思维,与感受力有什么关系呢?我说:思维的前提是认知。认知的基础也是具备对事物起码的感受力。学生的感受力强,就会对文本和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或阐发的观点有感受力,从而产生共鸣和认同感,才能读得懂文本和作品;对词语的感受力强,才可以理解和把握词语内在的涵义,才可以从成千上万的词语中信手拈来那些自己需要的词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就强。从这个层面上说,是感受力从基础上成就了作者一篇篇佳作,也是感受力让好的作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读者。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多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尝到了什么?你摸到了什么?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这种提示,可以让孩子觉知自我,感受自我,命名自我的状态。把外界事物与内心感受建立起一种直接的联系,是感受力训练的绝好方式。对感受力的这种训练当然越早越好,但是到了高中阶段,正处青春期,学生各器官在迅速发育成长,也是进行感受力培养的极佳阶段,而且,从难易度上来看,高中学生因为自主意识的增强,器官发育渐趋成熟,加之有相当程度的生活积累,在感受力的培养方面,比儿童期的训练会更加容易些。比如可以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自我训练,教师进行相应指导、检查、落实即可。比如,可以让学生落实“一日三省吾身”,随时问自己这些问题。在语文教学方面培养学生写日记、写周记的习惯,目的是把感受力的触角深入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和记录见闻、感受、感悟,迅速提升对生活的感受力。

加强阅读教学中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知道文学作品高于生活但又源于生活,直接从作品去理解作品对缺乏感受力的高中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那么,让学生回到生活,联系生活,学生会加快对作品的理解。一位钢琴大师训练一位8岁的女孩演奏《梁祝》时很困难,因为女孩对爱情没有感受力,也谈不上表达力,但是这位钢琴大师非常成功地引导小女孩完成了这段缠绵悱侧的爱情悲剧的情感演绎。大师当时的引导词是这样的:你想一想你和妈妈愉快地玩耍,可是想妈妈又见不到妈妈时的那种感觉,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就可以了!这个成功的教育个案正是从学生的感受力人手的。

我在教学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文《哦,香雪》时也遇到了学生看不懂、不明白的很多情节。比如学生不理解香雪怎么会在同学中产生自卑感呢?不理解一个铅笔盒怎么会在香雪的心中具有那么重的分量呢?我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班级中成绩落后分数不如同学时的羞怯,学生很陕就明白、就懂了。借助教材,重视规范训练。在语文任务群中落实运用,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提升学生对词语内涵和内容的感受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文学鉴赏与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新编人教版高中教材《语文》第七单元第105页,在单元学习提示中编者写道:“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反观自然,可以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为本单元学习的纲领性内容,专家虽然使用的是“感悟”一词,但是已经涉及“感”这一个字眼。这既是训练写作,同时也是重视学生感受力的佐证之一。在高一语文必修上第123页的“单元学习任务”中布置了這样的写作任务:“……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为题,写一篇散文。”这其实也是在训练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

猜你喜欢
感受力重要作用培养途径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创享空间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浅谈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