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记者

2020-05-07 08:00孙海涛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新形式融媒体信息技术

孙海涛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作为媒体人,如何适应媒体环境的大变化,掌握融媒报道的特点和技巧,学会“融本领”,做到。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乃职业能力变化之所需。本文从媒介从业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其应该具备什么特质,或者说,提升哪些必要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融媒体;创新形式;信息技术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传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传播方式,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报刊读者资源明显减少,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传统媒体如何在逆境中转型发展?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与受众互动于—体的“融媒体”应运而生,融媒体时代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何为“融媒体”?百度百科的解释: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融媒体”乃大势所趋,它的优势和特点就是通过资源整合,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嫁接在一起,并发挥到极致。笔者认为,在融媒体时代到来之际,一个合格的记者应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

一、“融”思想引领,转变思维进行报道

虽然报刊、电视、广播,甚至网站都被看做传统媒体,但在这些媒体单位从业的记者,并不能简单定义为传统媒体记者。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业态的形成,记者的职业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形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思想层面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融”思想。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了“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契机。但“融”思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不是传统的采编思想披上互联网的“外衣”,而是一种全新的新闻思维。现在,不管是报刊,还是广播电视台、网站,都开通和研发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有的媒体已经尝试使用抖音等传播手段。但不论怎么“融”,新闻的本质不变,“内容为王”的核心新闻产品不变,变的是思维和传播方式。

过去,报社记者写稿子只考虑平面效果,广播记者只用话筒传递声音,电视台记者只关心画面拍摄得好不好。现在,“融媒体”时代要求各类记者,要—专多能,要做到一次采集、多次传播。众所周知,“融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的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们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这就让记者打开思路,把“融”思想贯穿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转变传统采访思维,做出更多出彩的报道。比如《安徽日报》2018年5月21日刊发的报道《看茶区如何变景区》,这个深度报道按照常规写法,主要是采访茶园如何创新发展,然后变成游客观光的景点。但到了“融媒体”语境下,记者就不能只用文字记录这些情况,而是带着新媒体视频设备,在采写稿件的同时,身体力行地和游客一起进园体验。

于是,在稿件见报的当天,报纸版面刊登二维码,读者只要扫描就能看到记者体验采茶的视频。视频中,读者不仅能看到记者亲身采茶的经历,而且能体会到纸媒记者在现场的直观感受,比如山区多雨天气、记者学会唱茶歌等,真实可感,让读者感觉报纸平面报道有了“三维”立体效果,这样的思维做报道,就是“融”思想引领下的报道思维。

二、“融”能力增强,创新形式写新闻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各媒体采编人员需要对新闻事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综合多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合理去选择一些报道,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这样便对采编人员自身的策划能力、信息分析和选择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一言以蔽之,记者不像过去单兵作战,而是成为“全能战士”,动用

能力来创新形式写新闻。

人民日报客户端就是融媒体时代报业转型的成功路径之一。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下载各种资讯APP,了解各种信息的渠道多之又多,但人民日报的受众群体不仅仅只能在政府机关和退休老同志这个范围,还要积极拓展年轻群体,怎么办?

考虑到年轻人喜欢看手机这一爱好,人民日报客户端主动向这个舆论阵地迈进。打开人民日报客户端,页面大气庄重,上方有搜索栏目,用户可以任意搜寻自己想了解的新闻,在旁边还有收音机标记,打开可以像听收音机一样,把手机瞬间变成收音机,这更便于上班族在途中获悉最新的资讯。页面下方也有人民号、视频、直播等栏目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收看新闻内容。当然,页面中间就是根据相关栏目设置的内容,主要是“文字+视频或文字+图片”的模式。

三、“融”技术推进,学会技能促传播

何谓融媒体记者?其核心能力是什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史蒂芬·奎恩博士提出“全能记者”的概念。按照奎恩的定义,融媒体记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能够用手机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其次,能够在一天内为网站写稿,提供视频和博客新闻,为报纸写稿;最后,能够为报纸写深度报道,为电台、电视台做纪录片。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现场的“播报者”,事情发展之初,现场参与者将视频上传至社交网络,就完成了基本的报道。虽然这样的报道存在一定的偏颇,但对融媒体记者来说,这给新闻的及时性带来了重重压力。传统纸媒记者除掌握基本的采写技巧外,还要熟练操作和运用数字化采访工具,掌握摄影、摄像、后期剪辑以及快捷发布多媒体信息等技术,做到快速编稿,及时发布,成为真正的“多面手”。

现在,大部分媒体都有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这不是“换个马甲”就能发新闻,而是要求记者学会更多的技术,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制作更时尚的新闻产品,供应给广大受众。而今,处在任何一个室外的新闻现场,总会看到一架架无人机飞来飞去,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想拍全景画面,要动用直升飛机,花费巨大。目前,只要记者配备一架小巧的无人机,就能拍到清晰的画面和视频,然后进行后期的制作或编成小视频,或制成v5等,根据不同的受众,提供不同的服务,更大范围地传播最新的新闻信息。

“敢于拥抱高科技,掌握新技术,媒体才有生产力、生命力和影响力。”这句话所言非虚。处于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如果不能熟练运用高科技手段,那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媒体记者。不仅要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各种观念、理论、知识和素养,一名职业新闻人还必须学会传播的新技能,这样才能把更多新闻作品传播出去,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群工部)

猜你喜欢
创新形式融媒体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探究海洋生物的实践研究
创新形式,实现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
巧用方法,培养农村学生语文复述能力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