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叶剑英纪念园为依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创新:“95”后大学生志愿服务途径探索

2020-05-08 08:12廖莹莹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红色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志愿服务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95后”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95后”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索如何利用当地深厚的红色资源,探索将地方红色文化传承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红色文化;“95”后大学生;志愿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志愿服务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红色资源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是有机统一的,在培育和弘扬大学生志愿精神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梅州地区唯一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文章通过分析“95后”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95后”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索如何利用当地深厚的红色资源,探索将地方红色文化传承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既能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又能实现了红色文化的良好传承。

一、倡导“95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95后”大学生生活在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趋于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冲击的环境中,其思想文化建设正受到问题与挑战的“侵蚀”。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行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在思想上树立雷锋精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去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徑,要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教育课程,注重发挥高校实践育人的组织优势。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参与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团员青年服务社会意识的培养,提高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在实际生活中、在基层体验中,才能真正增进感情、认识国情、增长才干,这也是我们党对青年一代成长、对共青团工作的一贯要求。

二、“95后”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缺乏对志愿精神的培育和正确理解

各高校在共青团带领下积极参与各个项目活动,给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平台的机会,但是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只是停留在指定的项目中,只是服务地点和具体项目名称稍有差异。例如敬老活动方面,全国各地高校学生们到敬老院去和老人聊天,无非是不同的敬老院,而且赶上比较集中的月份敬老院的老人们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学生,活动内容千篇一律已经成为了负担,这种献爱心的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和管理人员的造成了困扰。

(二)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但功利化较为明显

“95后”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精神领会层面不尽相同,很多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只有一个浅显的概念,不知道志愿服务的深层含义,或者是为了获得学校要求的学分、社会实践、评奖评优而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志愿者带着这种功利心态参加志愿服务无法体会到志愿者服务的初衷和为社会贡献的精神,也无法体会到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结果就是为了完成志愿服务而参加志愿活动,对整体志愿服务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三)志愿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相应培训机制

“95后”大学生志愿者对自我要求普遍较低,有的空有积极性,却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有的自觉性较差,在志愿服务中表现得较为被动,加之,高年级参与率低、活跃度弱,导致“95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流动频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四)志愿服务缺乏专业指导,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青年志愿者不够注重实效,主要表现:活动过于简单,缺乏实质性内涵,结合专业能力弱。学生的志愿服务还停留在以活动赛事为中心,而不是以社区、以大众所需为中心,大多数志愿者对志愿服务也是“提供一次性服务”或是“一时性服务”,其根源在于缺乏长效体制。

三、探索利用当地深厚的红色资源,将地方红色文化传承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创新途径

(一)做好对红色资源培育志愿精神的宣传和倡导,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覆盖面

地方政府和高校要做好对红色资源培育志愿精神的宣传和倡导,并通过评先评优,推选“最美志愿者”及“最受欢迎的志愿者组织”等形式,塑造典型,表彰优秀,鼓励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同时,高校可以借助共青团的组织优势,通过广东“I志愿”平台、“青年之声”及青年学生组织网路矩阵,加强对利用红色资源培育志愿精神的宣传,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覆盖面。

(二)将红色文化与志愿者培训课堂内容相结合,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培训体系,并加强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作为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志愿者培训的同时,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让学生在掌握相关志愿服务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精髓。可以尝试将相对乏味的理论知识与革命时期的烈士、英雄等伟大事迹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认清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如我校依托叶剑英元帅的影响力,成立了叶剑英纪念园青年志愿服务队,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园区宣讲叶帅精神,为广大游客和基层群众提供各类志愿服务,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践行公益活动,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梅州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志愿服务的组织保障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培育功能,同时,加强与社会志愿组织的交流合作,将红色资源培育志愿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拓宽志愿服务的载体空间。可以将红色资源培育志愿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拓宽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域,在组织策划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加强与当地红色资源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大学生志愿者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近距离的接触,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结合红色资源,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从而达到志愿精神的有效培育。

(四)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宽校园文化的载体空间,不断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高校在积极建设和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的同时,应该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系列主题红色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让他们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让红色文化渗入到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中,推进学生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让同学们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红色文化。同时,高校可通过举办征文、辩论赛、演讲赛、短剧创作等多种方式,为大学生搭建平台,发扬红色文化精神,传承革命烈士艰苦奋斗、勇于挑战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雪琴,罗繁荣.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路径探析——基于AGIL系统模型[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33-41.

[2] 李石,师桂芳,韩立新.关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与育人的思考——基于高等农业院校的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16(03):10-12.

[3] 刘春朋,宁峥嵘.浅析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模式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5-9.

[4]李硕豪,刘立宾.现代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及其实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4):23-25.

基金项目:文章为嘉应学院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人文社科类2017SZY03。

作者简介:廖莹莹(1984- ),女,广东梅县人,毕业于汕头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讲师,现任嘉应学院团委综合科科长,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工作,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曾多次获得“广东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梅州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主持参与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组织指导学生组建客嘉文化推广传承中心实践团队,获得2018年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立项。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红色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红色是什么
我是志愿者
红色在哪里?
我是小小志愿者
追忆红色浪漫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