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宗祠建筑布局初探

2020-05-08 08:29张新琪
建筑与装饰 2020年5期
关键词:宗祠

摘 要 宗祠作为礼制性建筑,齐鲁文化在宗祠建筑布局的演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齐鲁文化和宗祠建筑布局进行研究,分析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宗祠建筑布局的演变,为山东地区宗祠的研究提供一个思路。

关键词 齐鲁文化;宗祠;建筑布局

宗祠又称家庙、祠堂、总祠。“有家必有祠”代表着宗祠是家族集聚的场所,民间祭祀和家族活动均围绕着祠堂进行。齐鲁文化作为山东的地域文化,对山东宗祠的影响深远,齐鲁文化所提倡的序列等级、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伦理观念均在山东宗祠建筑中有所体现。

1宗祠的选址与朝向

“宗祠是乡土建筑中重要的祭祀性场所,是后人祭祀祖先或祭拜名人名仕的地方[1]。”宗祠作为中国社会具有一种独特影响力的文化形态,历代中国人民对于宗祠的选址和朝向十分考究,尤其是齊鲁文化影响下的宗祠,它不仅深受中国风水学的影响,还与儒家文化中的“礼”息息相关。

1.1 宗祠的选址

老子《道德经》中曾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是中国人民对于建筑、村落选址的重要依据。宗祠作为一个村落的核心建筑,更是将风水学的理论贯彻到底,表现在建筑上就成了宗祠的选址、朝向、主次等。例如山东省章丘市朱家裕村(图1),村落为梯形山村型聚落,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出口与外界连接,且有一条河流贯穿整个村落,这体现出朱家裕村中的河流引导“气”贯穿村落,后面的山峰使“气”进行聚集。风水学在朱家峪村落中得到完美的体现。朱氏宗祠(图2)位于朱家峪村落中心的主干道位置,民居围绕宗祠呈带状分布。朱氏宗祠是一个二进院落,体量不大,受地形限制,依地势而建,所以具有外形保守,形制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

1.2 宗祠的朝向

齐鲁文化下的宗祠建筑遵循严格的礼制观念,宗祠更是讲究房屋的朝向,建筑以南面为尊,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形成前(前堂)-中(享堂)-后(寝堂)的合院式建筑格局。但是宗祠的朝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依据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进行改变,宗祠的朝向往往与人与自然的相互选择密不可分。

2宗祠的建筑布局

“祠堂无论规模大小,等级程度,都是需要各种建筑元素组合而成的。祠堂的建筑元素,大致由祠堂、照壁、牌坊、衬祠等构成,这些建筑元素构成在一起形成一座祠堂[2]。”山东宗祠的建筑布局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而齐鲁文化中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礼”文化的序列等级、方正均衡、天人合一在山东宗祠建筑中均有所体现。

2.1 序列等级

《礼记·王制》中有所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祭于寝[3]。深刻的反映出中国古代由于儒家思想中“礼”的束缚,对于宗祠的营建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定,不同阶级之下的官吏,其建设家庙的数量均有所不同。

山东宗祠的在遵循严格的建筑等级之外,还按照一定的建筑序列,沿中轴线前堂-享堂-寝堂的建筑元素进行排布,形成了入口空间--引导空间--高潮空间--结尾空间的功能空间[4]。

入口空间:祠堂的入口空间是祠堂建筑空间的起点,是祠堂与外部空间的分界线,因此入口空间的处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山东地区,展现一个家族的威望和实力往往人们会通过设置旗杆、照壁、牌坊和“凹入式”的处理手法。例如泰安市的宁阳颜子庙采用照壁来引导人流,而枣庄市褚氏祠堂(图3)采用“凹入式”加强宗祠入口空间的引导。山东地区的宗祠多为传统合院式建筑,但与传统合院中大门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传统合院式建筑的大门位于建筑的东南隅,而宗祠的大门位于建筑的主轴线上。

引导空间:作为第二个空间序列,引导空间是一个过渡空间,它是前堂和享堂围合形成的空间,具有引导人们进入空间,并为接下来的祭祀活动做好准备的功能。例如菏泽田氏祠堂(图4),二进院落,由前堂、享堂和左右两侧厢房围合成的院落空间,积极引导人们进入祭祀空间。享堂作为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人员流动较为密集,建筑形式最为开阔。在山东宗祠中,享堂的建筑形制分为两种:完全封闭的围合空间和开敞式的空间。开敞式空间只有屋顶和柱子的存在,它将自身与引导空间和高潮空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延长了人们的祭祀活动视线,增强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高潮空间:随着空间序列的引入,通过过渡空间到达建筑的最高潮——高潮空间,这是整个宗祠的设计核心,人们在这里完成祭祀仪式,开展各类宗族活动和处理宗族事务。例如枣庄王氏祠堂(图5),二进院落,高潮空间是前面的享堂和后面举办祭祀活动的寝堂以及寝堂两侧的附属用房(耳房)形成的空间。寝堂位于整座建筑群的中心地带,是宗祠建筑群中体量最大、形制最高的建筑,寝堂主要通过规格尺寸和空间高度来彰显核心地位。齐鲁文化对于寝堂的建筑形制的影响颇深,根据儒家思想中“尊者居中”的观念,寝堂居中,增强了建筑空间的伦理秩序。

结尾空间:结尾空间是高潮空间走向外界环境的过渡,宗祠的结尾空间狭小局促,它起到对建筑群进行收尾的作用,使人的观感从高潮恢复到平静,让人深思,发人深省。

2.2 方正均衡

中国传统建筑多以纵轴为中心,在平面布置上采取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给人一种和谐有序的建筑观感。同样,山东地区的宗祠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也以中轴线作为空间组织脉络,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各个建筑元素呈现方正、平整、对称的形式。例如章丘邢家祠堂,严格遵循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沿南北轴线形成前堂—中堂—享堂的布局形式,辅助用房也是以南北轴线对称的形式布置于建筑群的两侧,突出了齐鲁文化中方正均衡的观念。

2.3 天人合一

在儒家来看,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它强调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山东地区的宗祠利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营造,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此来获得祖先的保佑,实现族里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外部环境的营造:外部环境较为简单,通常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形成聚集性的开敞性的广场空间,满足大型聚会的需求。注重与内部环境协调一致,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在大门两侧设置泮池,暗含鼓励家族学子跳跃龙门的殷殷之情。

内部环境的营造:内部环境的营造表现在建筑形制、装饰艺术以及景观设计上,楹联、堂号、碑刻等的装饰艺术都能深刻的反应山东地区的人文特征和建筑规制。花草树木的种植在宗祠建筑中不仅能够调节微气候,还取其寓意,借以表达对宗族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3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宗祠建筑布局,从宗祠的选址和朝向以及齐鲁文化中“礼”的序列等级、方正均衡、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来论述宗祠的建筑布局,将齐鲁文化与宗祠的建筑布局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挖掘不同地区的建筑文化特征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卢轩菲.东阳市蔡宅村蔡氏宗祠建筑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2] 赵萍萍.齐鲁文化背景下宗祠建筑形制及装饰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 林鹄.宗法、丧服与庙制儒家早期经典与宋儒的宗族理论[J].社会,2015,35(1):49-73.

[4] 孙雯雯.齐鲁地区传统家庙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张新琪(1992-),女,籍贯山东;毕业院校:北京工业大学,专业:建筑学,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建筑学。

猜你喜欢
宗祠
红色是宗祠的母语
朝歌的诗
关于加强汉寿县宗祠管理与利用的调研报告
电视剧《白鹿原》中宗祠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宗祠文化的当代价值分析
明清吉安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研究
宗族文化对整饬型宗族聚落形态的影响
浅析高要宗祠文化价值与意义
新农村建设下宗祠的保护与文化传承
中国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