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工况条件下超大基坑群降水一体化设计及群承压水控制

2020-05-09 09:36孙晃潮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0年4期
关键词:出水量帷幕含水层

孙晃潮

(佛山市房建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528000)

当前,城市建设使得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岩土工程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基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其地域性特征强,在软土地区,由承压水诱发的突涌是影响深基坑工程安全和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设计和施工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 工程概况

某项目为综合体建筑群,包括:住宅、办公楼、酒店以及商业店铺,总共有2大地块,中间由市政道路分开,2大地块中又分别包含了5个小地块,基坑开挖深度为11.5~25.9 m,总开挖面积约为14.3万m2,此外,建筑具有2~4层的地下室。本项目周边有较为复杂的环境,包括:地下通道、居民宅、历史保护建筑、地下管线以及轨道交通隧道等。在2个大地块中,1个地块被划成了8个分区,另1个地块被分成了7个分区,具体如图1所示。本项目共用到了2种施工方法,分别是顺作法及逆作法,除GL区外,其他区域均应用顺作法。

图1 工程地块Fig.1 Engineering Plot

本项目计划要建筑在古河道地层沉积区这一位置处,通过实际勘察,得出该区域的地层地质情况,包括:江滩土、杂填土、粉质黏土、砂质粉土、①1黏土、粉细砂、淤泥质黏土以及粉砂等。

2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2.1 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在本项目建筑场地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地下水,在第⑦层以及第⑨层中,均存在承压含水层,由于该区域受到古河道切割,存在的含水层深度不一,第⑧层的土缺失,因此,第⑦层与第⑨层相连,所以,两层存在的承压含水层是贯通的,没有隔断条件,该区域水文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由于某工程一些位置开挖的基坑较深[1],会承受较大的静水压力,同时,由于在环境保护以及开挖深度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在坑外降水深度控制以及降水要求上,均存在较大的不同。

本项目实际施工前,为降低环境影响,同时保证基坑的安全,对项目中的2个大地块进行了针对性的勘察,得出实际结果,再结合地块各位置处的特征,确定出第⑦层中2层层压水位的埋深,其中⑦1层为6.1 m,⑦2层为6.6 m。最后与实际试验得出的数据相结合,得出渗透系数以及贮水系数,用于后期降水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及贮水系数值Tab.1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nd Storage Coefficient Value of Confined Aquifer

随后,进行群井的抽水试验,分别得出⑦1层单井以及⑦2层两层混合井单井的出水量,前者为5.61 m3/h,后者为15~26 m3/h。考虑到减压降水要求上有所不同,因此,以上2个井均可选用,在后期设计基坑降水过程中,要注意到会受止水帷幕及群井影响,所以要适当折减出水量。

2.2 分析各分区承压水控制需求

由于各分区的基坑存在不同的开挖深度,深浅不一,其中C、GL区相对开挖较浅,不用进行减压降水,其余位置处都因为出现承压水突涌情况,需要进行减压降水,根据实际开挖深度进行划分,最终确定出3类,如表2所示。

表2 实际减压降水需求划分Tab.2 Division of Actual Decompression Precipitation Requirements(m)

划分完毕后,根据各分区所处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减压降水,其中,第一类选择的减压降水方案是在仅在深基坑处进行处理;第二类选择的减压降水方案是在开挖最后一层土方前,将降压井开启,实际降压幅度为中等;对于第三类别,由于其挖深是类别中最深的,并且GL这一区域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为逆作法,因此,存在较长的降压周期,同时降压幅度最大。

3 降水设计分析

3.1 围护与降水的综合设计

抗突涌稳定性验算中得出,第⑦层中的2层临界开挖深度,⑦1层为15.7 m,⑦2层为18.4 m。由于第一类分区的减压降水方式的幅度较小,并且1层厚度为5~7 m,因此,选择第⑦层中的1层完整井。其他2个类别的分区,由于其基坑开挖的深度较深,因此,需要选择混合井,此外,单井出水量与滤管长度息息相关,若基坑实际的开挖深度较深,应统筹考虑开挖与围护情况,进行滤管加长,从而避免影响到出水量,各分区减压降水需求情况如图1所示,在了解到实际的减压降水需求后,设置出针对性的井深,严格按照降水原则开展实际工作,以防止出现超降的情况,对周围环境也起到了良好的保护[2]。

进行围护与降水的综合设计,主要的思路是:将减压井与围护止水帷幕进行结合,以承压水控制要求为主要依据,对两者深度关系组合进行科学的选取,从而得到最优效果。

对于B1,B2区域来讲,虽然减压降水涉及到的幅度较小,不过因为周边存在隧道,在承压水控制上有较高的需求,选择悬挂式降水的方式开展实际工作;对于K、I区来讲,其周边环境较为简单,没有要重点保护的对象。同时,减压降水所涉及到的幅度也比较小,通过综合分析,最终选择敞开式降水开展实际工作。除去以上区域,剩余位置减压降水涉及幅度较大,周期也较长,都是整体减压降水,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际选择的降水方式为悬挂式降水,具体形式如表3所示。

表3 减压井与止水帷幕底部埋深情况Tab.3 Burial Depths at the Bottom of the Decompression Well and the Watertight Curtain

3.2 基坑降水地质概念模型

与以上研究结果相结合,进行模型建立,经过相关计算,得出相应的减压井数量,并且对悬挂止水帷幕长度设计得是否合理进行检验。

实际计算中,整体设定为松散沉积层,同时将其设置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为防止由于边界不确定,造成的计算结果不具备真实性,以远离源、汇项为主要原则,将基坑中心设置成起点,计算区中存在各个水层,如弱透水层等,均参与到实际的计算中,均将其带入到概念模型中[3]。在模型概化后,所存在的含水层从下至上的顺序为:首先,第⑦2层中的承压含水层;其次,第⑦1层中的承压含水层;再次,弱透水层;最后,潜水含水层。

3.3 基坑群降水数值模型

在渗流模型中,将基坑群全部输入,开展实际计算,该模型总共有5层,实际大小为1 500 m×1 500 m。随后,通过模拟软件,实施离散处理,同时,进行基坑群差异化耦合降水数值模型的构建。

实际的降水分析环节,较为主要的工作是要清晰了解各分区的实际施工顺序,以进度计划为依据,共将本工程施工分为3期,其中,A,K区为第一期;T1,H,J1以及B1区为第二期;而B2,F以及GL区为第三期。处于同一施工期内的基坑施工,可以进行交叉施工,也可同步施工,因为存在较长的施工间隔,所以不用担心会受到前期降水的干扰。

在交叉施工及同步施工的工况模拟中,可以通过改变各减压井运行时间来实现,对坑内外水位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如表4所示。

表4 坑内外水位情况Tab.4 Water Level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it

通过对表4进行分析,比较坑外水位降深与坑内水位降深,通常前者的数值较小,这一结果可以说明,在该项工程中,选择差异化降水的方式,可行性较高,可以降低对周边地面沉降的不良影响,保证周围建筑的安全性。

4 实际运行

4.1 减压降水效果

通过实际计算后,得出降水设计的相关结果,以此为依据开展实际的减压降水施工工作,共分为3期进行,A,K区的施工为第一期,T1,H,J1以及B1区的施工为第二期,B2,F以及GL区的施工为第三期。实际施工工况和设计阶段得出的工况较为符合。

在实施正式的减压降水前,需要开展生产性试验,在降水参数上,和之前做的群井试验不同,单井稳定出水量有比较明显的减小趋势,达到了25%左右,完整井的单井平均出水量在4.5 m3/h左右,混合井单井出水量在15~20 m3/h左右,在实际设计环节已经实施了折减处理;同时,实际减压降水时间得到比较明显的减少,在勘察阶段,水位稳定需要大概10 h,在生产性试验阶段,水位稳定在2 h左右即可实现[4]。

该工程的实践环节,减压降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解决了承压水突涌问题,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工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

4.2 周边水位变化情况比较

本项目降水施工环节,实时监测坑内外的水位情况,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基坑做出实际的分析研究。

首先,分析止水帷幕深度与减压降水效果的关系,在B1以及K两区域,其具备相同的减压降水需求,不过,由于周边环境不同,两区域的止水帷幕深度也存在差异。在实际的数值分析中得出,完成减压降水施工后,B1区位置处的坑外水位降深在2.5 m左右,而K区位置处在4 m左右,从而说明,坑外降水效果与止水帷幕深度成正比,后者深度越大,则效果越好[6]。

通过验证坑外实测水位数据得出,实际的计算结果可信度较高,两位置处的水位降深趋势基本相同,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坑内的水位降深一致时,K区位置处的坑外水位降深在3.6 m左右,而B1区位置处的坑外水位降深不超过2 m,如图2所示,在B1区位置处,存在较小的水位降深,在坑内水位满足要求时[7],不会因为坑外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等不良情况。在进行围护与降水的综合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止水帷幕及减压井深度,才可达到实际效果,保证工程施工安全。

图2 B1与K区位置处坑外实测水位降深比较Fig.2 Comparison Chart of Measured Drop in Water Level Outside the Pit at Locations B1 and K

其次,T1区与H区两者相互影响,所有基坑实际施工环节,无论是同步施工,还是交叉进行施工,其相应的地下水渗流场都会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在两区域中,最近的基坑距离仅为35 m,此外,两区域施工重叠时间为55 d,对耦合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这两个区域存在较为明显的叠加效应,6.5 m的水位降深会受到共同影响[8]。

实际施工环节中,对预测结果做到了有效验证,H区位置处的水位降深情况如图3所示,相应观测点情况如图4所示,受到T1区位置降水施工影响,与其最近位置处的观测点1,其水位降深大约在7.3 m,而与其距离稍远位置处的观测点2,其水位降深为5.2 m,而不在其影响范围内的其他观测点[9],其水位深度则为3.5~3.8 m,由此可以看出,T1区位置处的降水施工,会对H区位置处的水位降深产生影响[10]。

图3 H区位置处水位降深情况Fig.3 Depth of Water Level at Location H

图4 H区位置处水位观测点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Water Level Observation Points at the Location of H Area

5 总结

通过本文研究可知:超大规模基坑群施工中,施工前期通过相应实验,对所处环境进行评价,选择围护与降水综合设计的同时,还应对止水帷幕及减压井深度的选择进行综合的考虑,才能使止水帷幕发挥出自身作用,在不同挖深基坑中应用,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各基坑降水施工中,会存在叠加耦合效应,进而影响到周边环境。应用耦合数值模型,对减压井数量进行优化,会有效提升设计准确性,降低评估风险;在工程实践中可以看出,该模型得出的结果可靠性较高,可有效指导减压降水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

猜你喜欢
出水量帷幕含水层
基于广义径向流模型的非均质孔隙含水层井流试验分析
采用酸化处理增加水井出水量的有效措施
天津地铁深基坑深层承压水水力联系试验研究
刘雯 每次躲在帷幕后向前看
拉开战国历史帷幕的晋水之战
日照能量优化利用的光伏水泵系统
帷幕 情意浓浓超惬意
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监理
混合抽水试验在深埋含水层地区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跨界含水层管理现状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