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发展近自然林业对策研究

2020-05-09 10:34刘恒贵雷静高玉雄陈程
湖北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对策发展

刘恒贵 雷静 高玉雄 陈程

摘 要:森林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可再生自然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资源。如何实现“既能满足当代人林业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林业需求”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德国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与技术的实地考察和本地森林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咸宁发展近自然林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近自然林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0)01-0074-03

近自然林业是目前欧洲各国普遍采用的森林经营理论,并正被世界各国竞相效仿和吸纳。2018年12月中旬,赴德国学习这一先进的森林经营技术,实地考察了德国农业技术咨询公司、贝德赛格伯格林业学校、瓦瑟堡国有林场等地,德国开展森林近自然经营的经验和作法令人震撼,为咸宁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德国近自然林业经营的理念与技术

(1)近自然林业理念的形成。森林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可再生自然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资源。如何实现“既能满足当代人林业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林业需求”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欧洲早在18世纪就开始森林永续利用的研究探索。1898年,德国科学家嘎耶(Gayor)提出了“近自然林业(CTNF)”经营思想[1],强调尊重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自然规律,用接近自然的方法培育森林,实现生产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的有机结合。

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为目标的近自然林业经营理论,是在前期失败教训中逐步反思探索得来的。因为营造大面积的人工纯林并实行皆伐作业,造成林地生产力衰退,林木生长量下降,病虫危害严重,森林生态保护功能急剧下降。所以,德国林业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无度采伐、毁灭破坏阶段;以木材永续利用为目的的人工造林和永续经营阶段;森林的多功能利用阶段;以近自然林业经营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近自然林业理念的实质是在自然状态下的森林环境里,通过人为的、适度的、科学的经营活动促进森林的顺向演替,依靠自然力的作用和天然更新的过程,形成稳定的多树种、多层次、异龄林的森林群落[2]。

(2)森林近自然经营的基本原则。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森林可持续性,这是森林经营的精髓。德国森林实行近自然经营、增强群落稳定性的主要措施[2]:一是模仿自然生长过程造林和经营森林。一般不进行全垦整地,尽量保留林中阔叶树种、保持物种多样性。尽量采用原生植被树种和乡土树种造林。首次造林选用具有天然更新能力树种的实生苗。二是充分利用自然力。选择本地天然分布树种母树建立种子园并育苗、造林,尽量利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三是优化林分结构。有计划地伐针营阔、疏针补阔等,形成阔叶树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林种结构。有意识地结合间伐、补植、林分下造林等,将单层同龄林逐步改造为复层异龄混交林,提高森林的稳定度。四是实行择伐。严格控制皆伐,对小块状皆伐都有面积限制和许可审批。尽量保留不妨碍目标树生长的林下生物,使林地始终保持持续覆盖。五是科学做好目标树的单株经营。建立以林分为单位、以单株树木为对象的森林抚育管理体系。把所有林木分为目标树、干扰树、生态保护树和其他树木等4种类型,使每株树都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和成熟利用时点。

(3)目标树经营技术。在考虑森林生态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生长良好的林木作为目标树。所有选中的目标树都被打上记号,并测量和记录生长数据。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达到目标直径的预计时间、平均年轮宽度、高径比和上层疏伐数据、连续生长量和达到最佳生长量的时间等[2]。标记目标树就意味着以培育大径级林木为主对其持续地抚育管理,并按需要不断择伐干扰树及其他树木,直到目标树达到目标直径并有了足够的第二代下层更新幼树时即可择伐利用。

林分什么时候该选目标树、如何选定目标树、如何及时调整目标树?对目标树的竞争木什么时候砍伐、朝哪个方向伐倒?围绕目标树如何除草、割灌和修枝、整形?每个细节都精准把握,对目标树的精心管护是近自然林业的核心。

2 德国对近自然林业经营的引导和管理

德国国土面积35.7万km2,现有森林面积1 100万hm2,森林蓄积34亿多立方米[2]。德国通过发展近自然林业,实现了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多功能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森林综合效益的高产出。

(1)注重森林高质量。德国森林覆盖率只有30%,但平均蓄积量高达309 m3·hm-2,城乡绿化以大树木居多。考察团先后经停汉堡、柏林、慕尼黑3个城市,城区森林面积很大,街道上胸径30~50 cm粗的大树随处可见,灌木、草坪却很少。乘车沿线所见集镇、村庄,房屋只有几层高,但房前屋后大树林立,农田林网纵横交错。

(2)注重林业技术培训。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贝德赛格伯格林业学校实行典型的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教学分别在企业(60%~70%时间)和职业学校(40%~30%时间)里交替进行。德国对林业技术工人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从油锯等伐木工具的维修、保养到使用,从种树、森林经营到采伐,从小型机械的使用到大型机械的驾驶,都必须通过严格的实践和考试,合格后可以在全欧洲应聘。

(3)注重资源管护法制化。德国联邦及各州森林法等法律规定,森林经营者要保护和维护原有森林的自然状况,森林的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生态和旅游效益[3]。按照采伐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实行十年总限额和严格审批的采伐管理制度。在城市,對树干直径18 cm以上的乔木、树高1.3 m以上的灌木,未经批准不得采伐。

(4)注重基础设施网络化。德国森林面积按权属分,私有林占比48%、国有林33%、社团林19%。德国政府对私有林主营造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修建林道补助施工成本的80%,对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首次人工造林、资源管护、技术培训、林业宣传等都可申请补助资金[1]。密度很大的林区路网,自动传输的林火监控系统,高度机械化的林木采伐和木材加工,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3 咸宁近自然林业发展的现状

在咸宁也能找到近自然林业的踪影。比如,毛竹林经营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近自然林业,林龄结构、采伐方式、更新方式、经营周期等都很接近,达到了“年年有树砍,森林永远在”的类似效果。对照近自然林业的要求,咸宁林业的发展方式、经营水平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造为主,没有有效利用自然力。毁林造林、炼山造林、全垦造林,随处可见。有的过度干预,有的任其荒芜。二是纯林为主,没有考虑群落稳定性。树种单一、林龄单一、林层单一占比很大。有的不重视乡土树种,有的病虫灾害频发。三是皆伐为主,没有考虑其生态影响。一次性皆伐、大面积皆伐、先挑大树择伐习以为常。有的只顾眼前,有的只图省事。四是观赏为主,没有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在城市绿化和生态林建设中,追求新、奇、特和色、香、形无可厚非,但占比过大就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4 咸宁发展近自然林业的建议

近自然林业是兼容林业生产发展和森林生态保护的一种经营模式,适合纯生态林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多功能森林经营。对以木材和林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地还是以集约化经营为主,适当吸纳近自然林业经营的理念,尽量发挥林地的生态功能。咸宁引进近自然林业理念与技术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国际生态城市和长江流域公园城市建设。

(1)建立城市鄉村为一体的行业管理体制。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绝大多数树种的生长周期长,这种自然特性决定了林业生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大头、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小头,形成了林业部门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主抓生态、兼顾产业并归口自然资源部门管理的社会属性。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想,建议参考广州、武汉、宜昌、桂林等地做法,设立市林业和园林局,统筹国土绿化、生态修复和资源监管等职责。

(2)推行以乔木为主体的城市绿化理念。研究资料表明,乔木在释放氧气、吸纳粉尘、减轻噪音、庇荫行人、涵养水分等方面,比相同面积灌木花草的生态防护功能强大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而且,栽种乔木是一次投入、长期收益,管护比较粗放,后期成本低廉。随着城市楼房的增高,栽种乔木可使道路、房屋旁边形成浓荫葱郁的“绿带”、“绿道”、“绿墙”。实际操作上,只需根据绿化区域的环境特点和功能需求,选用常绿树种还是落叶树种而已。这与在特殊地段、重要节点营建乔灌草相结合的“色块”“花坛”“绿岛”并不矛盾。建议围绕以高大乔木为主、以环境改善为主、以便于管护为主,改进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降低绿地维护成本、增强生态防护效果。

(3)探索注重实践实干的选人育人机制。目前,全市林业专业人员呈现结构性短缺,一部分人还不接地气或眼高手低,土专家、农民技术员也寥寥无几。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技能型、实干型专业人才的选配,企事业单位注意录用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科生或本科生,行政机关进人必须有5年左右的基层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通过推广新理念、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手段,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主观能动性。

(4)发展多树种多层混交、兼顾林产品生产的林业生态体系。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50.44%,但平均蓄积量不足45 m3·hm-2,只为德国蓄积量水平的15%。提高森林质量,优化生态环境,成为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实施幕阜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修复重点地区生态等工作中,要大力宣传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重点推广应用适地适树、发展本地树种;针阔混交、复层经营,单株择伐、保持林地持续覆盖;长短结合、可持续经营;保护原生植被、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式方法。除被划为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不能开展任何采伐和抚育外,天然次生林和生态公益林均可进行弱干扰式的采伐和科学的抚育,增强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5)发展速生丰产、多种经营的林业产业体系。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林产品短缺,这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的难题。必须充分发挥各种市场主体的作用,加快珍贵树种、速生丰产林、乡土大径材等木材储备林的建设,加快森林食品、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的高效发展。以竹产业为例,一方面要抓好现有竹板材企业的提档升级,想方设法生产环保等级高、规格大的重组竹型材,促进原竹利用、减少树木采伐;另一方面要抓好竹林立体高效开发,因地制宜发展笋用林或笋材两用林,积极探索“竹-药”“竹-菌”“竹-禽”等复合经营模式,促进竹林增效、竹农增收。

(6)建设便捷化、信息化、机械化的基础保障体系。林业是一个“靠天吃饭”、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投资回报率和抗风险能力较低,无论是建设林业生态还是发展林业产业,各级政府都应加大林区道路、水电、通信、防火带、专用机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态安全。

参 考 文 献

[1]许新桥.西方近自然林业理论研究及其应用问题探讨[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2]汤景明.吴文敏.戴咪娜.德国森林经营管理技术及其启示[J].湖北林业科技,2015,44(05):42.

(责任编辑:夏剑萍)

猜你喜欢
对策发展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