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理论依据与制度保障

2020-05-09 09:49陆卫明孙泽海
关键词:习近平

陆卫明 孙泽海

[摘 要]  通过总结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现实迫切需要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权威理论,就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与新要求,具有深刻的逻辑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上系统论述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战略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制度建设的高度出发,指出了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路径: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建设;依据党内法规与政治纪律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注重“关键少数”在制度执行中的特殊作用;以党的政治文化营造维护制度权威的思想氛围,等等。认真研究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论述对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党中央权威;党的领导制度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4917(2020)02-0015-1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在系统阐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时,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1]摆放在首位,并提出“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1]的要求。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一大极为重要的政治原则。自“中央权威”“集中统一领导”等词成为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热搜榜”中的“热搜词”以来,学界已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学者从自身研究视角出发,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论述、维护党中央权威的依据和现实意义等方面。但学术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论述却鲜有系统研究。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完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论述既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也有坚实现实依据,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呼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认真研究这一重要论述对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有重要意义。

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逻辑依据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权威的科学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恩格斯的《论权威》是中国共产党权威理论的源头活水。从关键词出现的频率看,“权威”一词在《论权威》中出现了36次,“社会”一词出现了15次,说明了权威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恩格斯论证了维护权威的必要性。从社会化大生产的维度看,要进行有效组织,就需权威在场。正所谓:“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2]335从社会管理维度看,也需权威发挥支配作用。恩格斯以铁路运转为例,指出“在这里,运转的首要条件也是要有一个能处理一切所管辖问题的起支配作用的意志”[2]337。他强调了权威就是集体性活动的核心所在。从政治管理的维度看,巴黎公社的建立为无产阶级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却被资产阶级联合绞杀了。恩格斯一针见血地分析了公社失败的原因:“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3]其次,恩格斯认为权威根植于人民的自觉服从。他明确指出:“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2]335权威是建立在服从的基础上的,不是强制性力量。再次,恩格斯指出权威与自治的关系是共生互惠的。没有权威,社会秩序就没有保障。离开自治,社会发展就会丧失活力。最后,针对巴枯宁主义想要消灭领袖权威的谬论,恩格斯以海上航船为例,指出在航行危急关头,能否得救的关键在于能否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无产阶级领袖的权威是被革命活动所需要的。把领袖权威说成是独裁,不仅与历史发展规律相抵牾,而且会危害革命运动。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观。首先,列宁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就应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4]其次,列宁认为要维护党的权威领导,就应坚持“思想上统一”和“组织上的统一”。一方面,要“排除意见分歧和思想混乱。”[5]另一方面,还要以组织的物质统一进行巩固。第三,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列宁要求全党:“都必须无例外和无条件地承认党的纪律!”[6]离开了严明的纪律,党就会被风吹散。最后,列宁强调要坚决反对派别活动:“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都是不能容许的。”[7]纵容派别活动,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对维护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也有过很多重要的论述。如,1943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讲话中指出:“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8]邓小平对此的论述更多,他指出:“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9]277如此等等,着重阐述了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并对如何维护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制度与措施,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权威观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维护中央权威的科学思想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新观点、新论断与新要求的理论依据。

(二)历史逻辑: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的经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10]在建党之初,党就十分注重中央的集中统一。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党的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等重要文件,从规章制度上强调了维护中央权威的重要性。但在革命实践斗争中,“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9]309,致使中国革命遭受了太多的挫折。直至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诚然,“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涅瓦大街是彼得堡一条笔直的主要街道,它的人行道清洁、宽广而平坦。这是俄国伟大的社会主义者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這句话用以说明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前进性和曲折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在革命斗争中经历了几次重大挑战。长征途中,张国焘依仗其军事力量,在“北上”还是“南下”的重大战略问题上与中央方针背道而驰,甚至另立第二中央,还通缉毛泽东和周恩来。毛泽东后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黑暗的时期。全面抗战爆发初期,“王明1937年第二次回国,又是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对毛泽东的领导大有取而代之的味道。”[11]王明到武汉负责长江局期间,公然质疑延安中央书记处的权威性,甚至要求把中共中央的机关报搬到武汉去办,在党内造成了严重的实践危害。张国焘和王明挑战中央权威的行为和党内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为了应对这些破坏党的权威的行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党内法规,强调必须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六届六中全会还提出要制定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党的七大则把“四个服从”当作民主集中制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载入党章。解放战争期间,党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关于健全党委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关于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等一系列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党内法规制度,对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迅速改变新中国“一穷二白”的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权威,中国才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篇章。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有力地证明了:能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三)现实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对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迫切性的理解不能以简单的领导方式方法来思考,而应放在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大背景中去认真思考。

首先,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需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应对国内发展主要矛盾,破解改革难题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8的论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要点就在于党中央发挥纵览全局的作用,并通过集中统一以高效率调动各种可利用社会资源,有重点地补齐利益短板,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通过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以此谋求和西方不同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当前历史时期,“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13]38,这就要求站得高看得远的党中央“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整合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同高效地解决党内外各种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13]25,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为持久的生机活力,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其次,是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13]38。在这一大变局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是绝对不愿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的,是绝对不愿看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也是绝不愿意看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能天真!”[14]99一些西方国家继续以对抗性的世界观来看待新的世界,以“文明冲突论”制造新的“中国威胁论”,千方百计想迟滞、打断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某些国外敌对分子和我国的“疆独”“藏独”“台独”等分裂势力还里应外合,开展各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分裂活动。在实现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关键期,制定并实施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的外交政策,离不开强而有力的党中央一锤定音的正确决策,以及通过集中统一领导同外部敌对分子作坚决的斗争来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优势。

最后,是加强党内政治建设的需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一段时间内, 党内政治生活“七个有之”问题依旧存在,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都与没有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关。因此,加强党内政治建设就需要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入手,健全相关制度,为巩固党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地位提供更为坚实的保证。

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战略地位

(一)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5]115进入新时代,“去政治化”、唱衰社会主义制度的声音还依旧存在,维护党中央的政治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义,就成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压舱石与定盘星。这是因为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保证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被坚决执行,避免党陷入重大决策失误等执政陷阱,否则党内就有可能出现分裂力量和意识形态分歧,最终丧失对未来发展命运的自信。南斯拉夫的政治改革就是一个教训。南斯拉夫共产党通过所谓“自治利益多元”等改革措施使党中央权威荡然无存,最终导致了其如秋叶般凋零的历史悲歌。这充分警示我们维护党中央统御性和至上性的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和动摇,否则党就有可能失去领导核心地位。

从国家治理维度看,“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14]9党中央在思想引领、经济发展、民主建设、政策执行、对外交往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方向引领与内容统摄的作用。从思想引领看,走适合本国发展的治理模式是旗帜问题。只有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发挥强大的意识形态引领功能,坚持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才能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与强大的精神力量。从经济发展看,作为后发国家,要实现国家经济的弯道超车,就需制定更具规划性和引导性的经济政策,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向重点领域,并以权威的力量来控制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分化现象。从民主建设看,现阶段中国权力泛化现象时有发生,权力本身的约束需要依靠中央的强力监督来实现。从文化建设看,当代中国,各种思潮竞相争夺话语权,如何在多元文化中不迷失正确的方向,就急需权威力量指引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从政策执行看,维护中央的权威是强化党内组织纪律、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证。从对外交往看,只有党中央有强大的权威,才能以一个统一的政治力量维护民族利益。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历程,“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14]288等一系列“中国奇迹”的创造都离不开强大的国家能力作为支撑。在国家能力 (State Capacity) 理論看来,国家能力与中央权威的强弱息息相关。离开中央权威,政治过程就容易受到地方势力左右,国家渗透能力 就会受到威胁;中央权威不够强大,国家就难以持续取得政治资源,有效进行价值分配就会成为空谈,国家汲取能力 就会大打折扣;中央缺乏权威,国家协商能力 就会受到影响,就有可能陷入“卢梭陷阱”卢梭思想中隐含着对于利益集团政治的坚决反对,他认为利益集团政治带来的结果就是:公众的利益被小集团利益吞噬,公意往往会陷入小集团的陷阱。“卢梭陷阱”的意思就是要切实防止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泥潭中难以自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会成为“沙中建塔”。因此,解读以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为两大标志的中国之治的秘密钥匙就在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障了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正确政治方向,保障了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的形成,不仅凝聚了全党的力量,而且还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治理的合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有信心与能力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原因所在。

(二)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同西方型掮客政党只是代表部分利益集团不同,中国共产党不是程式化的选举工具,而是带领人民朝着自由王国彼岸前进,并尽可能缩短行进的时间、减少前进中的苦难的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比任何西方政党更关心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道义性,党的群众路线保障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人民性。尤其在我国社会结构日益分化、人民生活异质性日益提高的今天,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涉及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党中央有崇高权威,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正确集中,制定出融合科学理念、治国智慧和丰富民主元素的科学决策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中央权威领导和集中统一,才能保证全体党员按中央要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放在政治价值谱系的顶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尤其在这接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就更要靠党的基层组织这一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去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只有中央在与地方互动过程中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会找准方向、抓住着力点,将党的扶贫政策工程项目、扶贫资金发放等各方面落到实处。中央权威不足,就极有可能出现当今西方世界政治民粹化的倾向。政治上的日益民粹化助长了社会上反权威情绪,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权威缺席、分化严重的无序化状态,最终损害的还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西方以“康乃馨革命”开启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热衷于在世界上输出所谓的自由民主制度,结果导致了很多国家出现了民主衰败西方民主制度的神圣光环逐渐消退,导致西方民主衰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分权制衡的失效。分权制衡限制了西方政府的作用发挥,使得重大政策长期议而不决,难以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科学决策。西方的分权制衡制度并不是普世和万能的。的政治乱象,使当地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中。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现实对比警示我们应时刻坚持根植于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土壤的政党—国家—社会不同于西方“国家—社会”二元权力结构,中国在政治发展实践中最终确立了“政党—国家—社会”三元权力结构。在这一权力结构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并因为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成了中国政治范式中最为关键的政治元素,这也是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的重要密码。 三元权力结构,坚持党领导下的“能够造福全国各族人民、深得全国各族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13]10,确保国家治理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形成民族复兴伟大征程的磅礴伟力。

(三)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2]44从中国政治要素排序的维度来看,把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置于政治建设首要地位,充分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支点与动力源点所在。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点,把讲政治贯穿党的建设始终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的根本要求。“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政治领导。”[14]204这是因为从哲学的系统论角度看,党的政治建设是系统性工程,许多因素纵横交错、相互影响,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既要关注党的政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又要突出重点。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就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通过强化中央巡视等制度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使党的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政治上都站得稳、靠得住,使全体党员获得如沐春风的政治仪式感和归属感,以强大凝聚力保证党组织对于党中央所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保证全党把讲政治贯穿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保证党内政治信仰的高度统一性、组织体系的高度严密性、实践活动的高度一致性、纪律约束的高度自觉性。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切实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的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本质性回归的过程,是正确处理党内政治关系、重构政治生态的过程,也是切实增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领导的过程。

(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优势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14]253,办好中国的事情,充分发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优势关键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就在于坚持党中央的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这一重大原则决不动摇。这是因为坚持党中央的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更好地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才能更好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持政治发展的持续稳定,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优势;才能保证战略规划的连续性,增强协调各方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优势;才能有足够的政治本领更好地团结各族人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方面的优势,并以这些独特的优势加强党员干部的制度优势认同制度优势认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西方政治学中从政府—市场—社会出发来分析制度范式不同,中国坚持了党的领导并把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置于政治要素排序的首位,并以党的领导为逻辑起点来考察制度优势。作为典型的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其自身的先进性与独特优势。也正是因为其先进性与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发挥出了日益显著的制度绩效,彰显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指出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 ,使党员干部在理性与情感的双重认同中坚决执行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加快构建起系统完备、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并防范制度构建中的碎片化风险,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西方政治学语境下的政府的恶,往往导致所谓的去权威化,过度强调制度分权的治理窠臼已使西方出现了政治衰败在政治学理论看来,政治发展意味着稳定、秩序、发展的结果是制度化。政治衰败与之恰好相反,是不稳定、腐化的必然结果,如果社会的政治参与水平超过了制度化的水平,那么就会出现政治失控的衰败现象。的现状。当今世界,国家治理比较视域下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反映出来的实际是制度模式的不同。冷战结束后,政治学家福山抛出的“历史终结论”一度令西方自由主义者欢呼不已,认为:“人类与其说像是会开出千姿百态美丽花朵的无数蓓蕾,不如说像是在同一条道上行进的一长列马车。”[16]向世界宣布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模式就是“人类的马车”最终都要行驶到的道路。然而,历史发展的事实却证明了:西方自由民主的制度模式,其固有光环已在西方政治衰败现象中黯然失色,而中国制度愈益彰显出的独特的制度优势的吸引力在世界上越来越大,这一切就源于中国坚持了执政党权威主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就源于党中央的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为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方向,就源于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尚的价值追求、严明的制度纪律、崇高的政治理想、科学的思想理论、严格的组织生活等自身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与强大治理效能的发挥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源泉。在当代中国,维护党中央权威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优势的必然要求。

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路径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与稳定性,“制度”一词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出现了77次,充分凸显了制度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也不能演化为比较抽象化的原则设定,而是要通过扎紧制度之笼来贯彻落实。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制度建设的高度出发,指出了完善坚定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路径,成了我们开启新时代中国之治华彩篇章的实践指南针。

(一)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1]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一个系统、整体的领导体系,其中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处于中轴位置,是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根本保障。

其一,完善落实“两个维护”制度。中央权威作为组织化的集体权威,也需在个人分工负责制运行中使个体权威制度化,以发挥黏合和支撑组织权威的作用。因此“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首要的、紧要的一条,就是要用制度推动全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13]24以此实现组织权威与领袖权威的有机统一。“两个维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创新政治成果,不仅是新时代对民主集中制的创造性发展应用,也是坚持党这一中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的领导的根本保障。这就需要在制度设计上把“两个维护”作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的根本指导原则,体现于各项制度规定中,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真心实意的拥护与不折不扣的执行上。完善落实“两个维护”制度不能层层提权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向党中央看齐。这个逻辑不能层层推下去。”[15]111如果政出多门,那就是对根本政治规矩的严重破坏。同时也要避免“低级红”与“高级黑”。“低级红”把党政治主张简单和庸俗化,而“高级黑”甚至披着学术外衣来迷惑人心,实际是想强化个人权力。“低级红”与“高级黑”现象都是对党不忠诚,对这两种现象就要进行旗帜鲜明的斗争。此外,还应加强政治监督机制,以政治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确保“两个维护”这一党内的最根本政治规矩落到实处、开花结果。

其二,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越是健全,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越能得到有效维护。”[13]25首先,需要遵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則,从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入手,做好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其他方面的议事协调机构,和中央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的调整要更好地衔接起来,以此形成统一高效的领导体制,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其次,执政党结构与国家权力结构的二元化政权结构,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一大特点。当前,一些原在政府体系下的部门被划分到党的组织体系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为此,就要进一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做好归并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统一各委员会名称、健全不同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的工作,保证各政府机关在党的统一集中领导下,发挥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工作职能,不断提高办事能力和效率,防范政出多门、政策的相互抵消,进而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最后,既要“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理顺党的组织同其他组织的关系。”[17]75-76也要完善同级非党组织中党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组的重要作用,形成统一而又高效的领导体制,确保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

其三,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首先,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对党中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要积极上升到法律制度的层面,并转化为领导体制方法的创新。其次,要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和地方机构要做到基本对应。“我们强调中央和地方在机构设置上要做到基本对应,总的考虑是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制度统一、政令统一,这是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基础性制度保障。”[14]303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中央政策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处理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党的重大决策得到真正地贯彻落实。最后,要健全完善重大决策落实情况通报制度,落实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和重点工作通报制度,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能够真正落实到地方工作中。

其四,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是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工作机制,也是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请示报告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章党规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要以权责明晰、授权有限、规范有序为原则,按照党内法規的要求做好请示报告工作,“把请示报告和履职尽责统一起来”[17]77,报告工作的内容要真实,决不能只报告成绩不报告问题,并要通过提高提炼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给出建设性的建议,坚决避免形式主义。不仅要主动将重大问题报请党中央研究,而且要及时报告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进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请示报告的工作质量,为党中央制定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最后,健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组织制度。“党的组织制度越是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实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就越有坚强的组织保证。”[13]2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健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是开启新征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14]259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离不开规范的组织建制、完善的组织体系的协同作用。对此,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中央层面看,就要保障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的权威;从地方党组织建设看,就要以问题意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当前,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还有不少‘中梗阻。”[14]260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14]200,尤其要净化农村的政治生态,完善农村党组织建设。此外,党组要发挥好把方向与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党员也要强化组织观念,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做到对党忠诚、服从组织。只有这样,才能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打通“中梗阻”,确保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组织体系的方方面面,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组织基础。

总之,只有从制度上充分保障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则天下之势一矣。”[14]259体制机制的发展也不是静态的、凝固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对此,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搞好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空白缺位的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尽快完善,成熟经验及时推广。”[14]318各项制度建构后,还应将各项制度的“分子结构”进一步精细化为“原子结构”,在微观层面使各项制度能相互耦合,在协调均衡中形成整体效能,进而为中国之治提供中国之制的坚实保障。

(二)依据党内法规与政治纪律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但是当前,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思想在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中还存在,这就削弱了制度的权威。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坚持法治思维,做到依规治党。依规治党的前提是建立健全党内法规体系,这就要求“加大党内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力度,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覆盖到所有机构和组织,使之成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一致遵循。”[13]26尤其要将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经验上升为党内法规,进而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牢更紧。依规治党要抓住核心,这一核心就是严格遵守党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15]93。党章作为党内其他法规的母法,规定了党的制度安排,是全党要遵循的总规矩。党章第21条指出,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这充分表明党中央的权威就来自党章的规定。相应地,维护党章的首要标志就是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就要求党的各级组织以维护党章的权威性作为抓手,唤醒全体党员的党章意识,促进党员自觉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把党章这个刚性标尺在全党真正树立起来,使党章始终成为全党信仰之基。离开对党章的遵循,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就立不住、行不通,要求全体党员明底线、守规矩也会成为水中月与镜中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党内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党的纪律是完整的行为规范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政治纪律处于关键位置,是最根本的纪律,不仅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15]94,而且关乎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为如果一旦有人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破窗效应在党内就会形成,党的各项制度会失去权威性,就不会有人自觉遵守,党也有可能失去执政地位,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苏联共产党就因为放弃了严格的政治纪律导致了很多党员成了传播西方意识形态的大喇叭,最后酿成了苏联共产党自我瓦解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消散在历史长河中的悲剧。因此,就要自觉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这一“生命线”的严肃性,自觉坚持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以朝气蓬勃的状态维护党中央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与制度。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 “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14]81 对那些不尊重、不执行、有意违反、故意破坏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的行为要进行坚决的政治纪律惩处,使党的政治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真正让铁规发力,使禁令生威,使“严紧硬”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注重关键少数在制度执行中的特殊作用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 各级领导干部和制度执行的关联度最大,制度只有靠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贯彻执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更好地转化为国家的治理效能。这是因为关键少数往往处于落实中央决策的指挥中枢位置,发挥着领头羊与当头雁的作用,是遵从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着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的执行效果。制度执行是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历来的短板,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对制度缺乏应有的敬畏,千方百计地钻制度的空子;有的在执行制度上做变通、打折扣;有的不情愿严格遵守纪律,极力逃避制度的管理。为此,就要补全这一工作短板,把抓关键少数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将制度优势真正地转化为治理效能。这就需要加快完善干部的考察、选拔任用制度,在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上, 强化巡视、巡查、党内谈话、领导干部述责述廉等监督形式,确保党的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能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淬炼,始终怀着对制度的敬畏之心,提高自身的制度意识与制度思维,在日常工作中不打折扣、不加变通地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并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带动全体党员提升维护制度权威的自觉性,在全党范围内形成遵从制度、执行制度和维护制度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以党的政治文化营造维护制度权威的思想氛围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影响着制度的建立,对制度有着无形的塑造作用,也为制度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党的领导制度建设需要党内政治文化的有力支撑与浸润。作为政治生活的灵魂,党的政治文化对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为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提供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培育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为维护制度权威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

首先,要坚决批判入侵党内的腐朽落后的政治文化,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党内的文化氛围对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此,就要坚决防止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在党内的蔓延,反对关系学、厚黑学等封建糟粕文化在党内的渗透,要下大力气根除这些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风党纪的沉疴毒瘤。同时对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要保持坚定的自信,积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12]44。只有坚决清除了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树立了健康向上的政治价值观,才能为全体党员自觉维护制度权威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其次,要牢牢抓住理想信念的总开关。理想信念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动力,是维护党的领导制度的立足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了理想信念就能站得高、看得远。“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5]74。就能涵育晶莹透彻的政治灵魂,在思想上自觉提高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各项制度的意识。这就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意识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夯实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广度和深度上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对这一科学思想的信仰,将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转化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最后,以“四个意识”涵养党内健康的政治文化。“四个意识”是“民主集中制度取向得以现实展现的主体要素”在政治学理论中,无产阶级政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取向。“四个意识”是制度取向现实展现的主体要素。思想决定行动,只有作为行为主体的党员有了“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现实中才是可能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在阐述民主集中制理论时,将“四个意识”的阐述和民主集中制联系在一起,根源就在于此。,具有深远的政治意蕴。作为党员的思想内驱力,增强“四个意识”在行动上才会更好地践行民主集中制。“四个意识”也是党的领导制度发挥实际作用的“思想润滑剂”,党的领导制度只有和作为“思想润滑剂”的“四个意识”深入结合,其应有的制度威力才能发挥出来。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将“四个服从”的他律机制与“四个意识”的自律机制有机融合起来,把维护制度权威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国家制度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保证红色制度永不变色。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版。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5页。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2 版增订版)》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页。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2 版增订版)》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16页。

[6]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2 版增订版)》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2页。

[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2 版增订版)》第41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8页。

[8]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9页。

[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8页。

[11]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增订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7页。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13] 本书编写组编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9年版。

[14] 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15]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

[16] [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陈高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602页。

[1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Abstract: Since the Eighteen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by summarizing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Partys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hina, standing at the height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creatively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the Party building and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authority of Marxs classical writers. He has made a series of exposition of important issues in maintain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and centralizing the unified leadership. H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logic necessity of uphold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e most fundamental thing is to uphold the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and centralizing the unified leadership,which is related to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better playing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rely on the system,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discipline within the Party, play the role of “key minority”, and cultivating a healthy political culture within the Party to maintain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and centralizing the unified leadership. Studying and deeply understanding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intaining the leading core position of the Party,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greatest advantages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Xi Jinping;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the leadership system of the Party

(责任编辑 孙俊青 )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