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2020-05-09 09:57白锦琛张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以身作则习惯养成幼儿

白锦琛 张艳

摘 要:“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今天的习惯决定明天的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幼儿抓起,要對孩子有爱心和耐心;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渗透到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发现自己的优点,及时地鼓励,是改变儿童不良行为的关键;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达到“以文化人、润心启智”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 习惯养成 爱心和耐心 以身作则 适宜的环境

我们旅游时会看到旅游景点处写着:“请不要随地吐痰!”“请别大声喧哗!”,在车站买票时会看到:“请自觉排队”、花园里的“请脚下留青”……这些不仅是警示我们要做文明人,同时也是否定我们部分人的。[1]

一个孩子,就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纸张怎么会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呢?[2]

相传在黑海的沙滩上的一种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金子的小石头,它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石头混在一起。这种石头用手摸上去是有温度的,其他的石头是冰冷的。一个穷人卖掉了他的全部财产,去海边捡这种石头,当碰到冰冷的石头时,便扔进大海,他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拿起一块石头,是冰冷的,然后把它扔入大海……最后他连捡起的有温度的最后一块石头也同样扔入大海。他习惯了扔石头,当他找到真正那一块石头时,他也会把它们扔入海里。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一天天逐渐形成的,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功人士人说:“在生活中,我认为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高中,而是在幼儿园。正是幼儿园老师让我养成了各种基本的好习惯,这是我成功的关键。”孩子在幼儿期就是一张没有涂鸦的白纸样,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幼儿时期最为重要。今天的习惯决定明天的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第一,对孩子要有爱心和耐心。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大小便时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耐下性子一个个地帮他们。有些孩子不会正确使用勺子(或筷子)吃饭,老师就喂他们或者叫他们。有些孩子在身上撒尿,老师帮他们换衣服,甚至洗衣服。想办法哄一些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在教师耐心地帮助和教导下胆小的孩子敢参与活动了,不会自己吃喝的孩子自己能吃喝了。渐渐地,他们不再害怕老师了,而且也把老师当作朋友,对老师的要求也会是积极的,认真的完成,个性已经变得活跃了,更快乐了,孩子们在安全和情感上得以满足。因此,爱心、耐心及严要求相结合,使教师和孩子形成深厚的情感基础, 这样教师才能更科学地管理幼儿,并灵活有效地对孩子实施养成教育。

第二,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语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便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家长、教师必须成为孩子幼儿的榜样,为孩子做好示范作用,用自己的形象去影响孩子。通过爷爷一定有办法、说谎的孩子、诚实的孩子……一些具体人物的情感和行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培养孩子,从而使孩子们养成良好行的为习惯。以儿童日常良好的习惯为例给孩子们提供相互学习的对象,影响他们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例:为解决一些孩子不洗手的坏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在光荣榜上贴出那些养成洗手习惯的孩子的照片。孩子们也想让老师将自己的照片张贴出来,因此,老师不需要再做任何解释,孩子就会把这件事情做好。这样,勤洗手不期而然地成为每个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第三,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渗透到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尤其是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这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的活动。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引导幼儿的行为,教导他们如何制定和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如何沟通、合作、分享,以及如何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如何帮助他人、关心他人、主动为他人服务……这样,孩子们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道德认识必然被升华,不知不觉地就会正确的掌握了社会的概念。[3]

第四,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及时地鼓励他们,是改变他们不良行为的关键。小孩子渴望老师或家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同时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很敏感的。因此,家长或老师的及时表扬会使孩子们对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小班上有一个孩子由于父亲的业务繁忙,在管理上被放松了,这个孩子反复无常、不团结友好、不礼貌,好乱跑,令老师很头痛。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他将一个在跑步中意外摔倒小伙伴扶了起来,还给她擦去了脸上的泪珠,鼓励她做一个勇敢的孩子。这时,老师抓住了他的这个优点,表扬了他。后来,老师不断发这个孩子的优点,给予表扬。渐渐地,他改掉了坏毛病,养成了许多好习惯。只有认可,孩子们会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事。

第五,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达到“以文化人、润心启智”的作用。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此时沉默胜于声音”的氛围。例如,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图片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去做:将小小脚片印图片帖在地上的水桶前,幼儿就知道倒水时,不要推或挤,按顺序等。学校还应该具有浓厚的家庭氛围、优美的环境氛围、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班级环境布置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融入家庭元素、传统文化、县域文化、爱国题材等元素, 让孩子们感受生活,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和内涵,对家长、老师、幼儿都起到了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创造了“校园无空间,处处教育人”的教育情境和氛围,营造“让墙壁说话,使花草育人”的良好氛围。这样有利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民族自信心,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熊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年.

[2]王凤云.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八卷)[C],2014年.

[3]武器兰.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J],中华少年,2017年31期.

作者简介

白锦琛(1984—),男,汉族,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红星小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初中(小学)数学教育。

张艳(1984—),女,汉族,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何坪九年制学校,本科学历,二级教师,初中(小学)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以身作则习惯养成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以“亲”作舟,以“勤”为桨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用心引领学生成长探究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